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问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卡梅·索莱·本德莱尔(1944— )
Carme Solé Vendrell
巴塞罗那童书作家、插画师。曾获西班牙国家插图奖,为百余部作品绘制插画。
★ 我们悲哀地生活在这个不会做梦的城市,
是在干涸的现实中溺死,还是在如光似水的梦中永生?
★ 首部插图版加西亚·马尔克斯短篇小说精选集
特邀西班牙国家插画奖得主绘制38张怪诞可爱的全彩插图
★ 如果你说大象在天上飞,肯定不会有人相信。如果你说有 425 只大象在天上飞,就可能有人会相信你。——加西亚·马尔克斯
★ 这本书里面说的东西是很平凡的生活故事,可是又那么深刻。马尔克斯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写的是全人类的情感。——三毛
★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一种儿童恶作剧式的渴望,是一种把海洋移到家宅的疯狂幻想,是一种将人包裹并变为永恒的流动。好的文学总是水的形状,它从被打碎的固体中流出,充满了自由且不拘一格的气息。——张秋子
★ 这是写作状态最好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洛杉矶时报》
--------------------------------------------------------------
“光就像水,拧开水龙头,它就出来了。”
礼拜三的家庭派对上,两个男孩拧开灯泡,一道光的瀑布绿树掩映的旧楼里倾泻而出,顺着阳台和建筑的外立面流下来,沿着大街流淌,形成一条金色的河流,照亮了整座城市。
有人报警了。消防员强行打开五楼公寓的门,发现整个屋子直到天花板都淹没在光里。炊具和餐具真的像诗歌里写的那样,张着翅膀在厨房里飞来飞去。鱼缸里跑出来的五颜六色的鱼儿,在广阔的光的沼泽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人字形屋顶下,男孩托托坐在小船的船尾,手紧紧地抓着桨,脸上戴着面具,寻找着港口的灯塔。弟弟霍埃尔漂浮在船头,在六分仪上寻找北极星的高度。
##读了《我们八月见》,幸福了我的五月,而这本《光恰似水》,是送给我的七月末的惊喜。书中的六部短篇小说都收录在了马尔克斯的其他短篇小说集中,我以前都读过,比如《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这篇同名短篇小说、《世上最美的溺水者》中的《巨翅老人》和《幽灵船的最后一次航行》、《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中的《福尔贝斯太太的快乐夏日》《光恰似水》《玛利亚·多斯普拉泽雷斯》。尽管如此,重读这些小说,就像初读一样,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沉迷在马尔克斯创造的天马行空的故事和光怪陆离的意象之中。
评分##读不厌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童话般天马行空,精巧的叙事布局,以及永远道不尽的爱与黑暗的人间秘密。
评分##读不厌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童话般天马行空,精巧的叙事布局,以及永远道不尽的爱与黑暗的人间秘密。
评分##是以往小说再出版,书真的太美了。依然喜欢《礼拜二午睡时刻》,一个母亲的坚韧与爱。喜欢《光恰似水》绮丽哀婉,“在西班牙马德里,一个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既不靠海也没有河的遥远城市,世代生活在坚实的陆地上的人们不擅长在光中航行”。喜欢《玛丽亚·多斯普拉泽雷斯》“原来那不是死亡”,爱和死亡一样都让人心动也让人恐惧。
评分##前三篇较早期,有提出问题的张力。后三篇较晚期,有解释问题的嫌疑。《…午睡时刻》聪明克制得像海明威,《巨翅老人》是《百年孤独》的泛音(因此力量较弱),《幽灵船…》不喘息的形式比内容更重且结尾降格,与《光恰似水》对喻体的实体化相似的降格(写给大人的童话不是童话只是“童话式的”),《福尔贝斯…》掩在儿童视角下的正义性是移情(掩盖不住居高的伦理凝视),《玛利亚…》写得最好(结尾除外),这里才写出属于马尔克斯的节奏和张驰,他的节奏还是长篇式的,过小的篇幅容纳不下他过强的(尤其越来越明显的)目的性,即便《…午睡时刻》的谨慎也是一种模仿(成功的)。插图好看,但略显单调。
评分##读的时候仿佛回到盛夏下午三点的漫长午睡里,梦压着梦,在下一个梦里以为自己醒来,睁着眼睛做梦,梦里充满欢乐的死亡气息。最终挣扎着睁开眼睛,窗外是灰蓝色的傍晚,就像幽灵船靠岸。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