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5
洪濤,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治哲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政治思想史等。著有《<格列佛遊記>與古今政治》《本原與事變——政治哲學十篇》《心術與治道》《邏各斯與空間——古代希臘政治哲學研究》;譯有柏拉圖《政治傢》、盧梭《論語言的起源》、鮑曼《立法者與闡釋者——論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知識分子》《尋找政治》等。任《復旦政治哲學評論》主編。
【三部世界文學名著,三篇哲學式解讀】
【遁入小說的迷宮,尋找現代性的齣口】
【深度剖析:技術與權力的關係,現代社會中人的處境,以及這一睏境如何形成等諸多重要問題】
【特為撰寫 9 萬餘字代前言,詳述個體與現代性問題】
本書是一部基於政治哲學視角的文學評論集,作者選取瞭三部世界文 學名著作為切入點來討論現當代政治哲學問題。作者認為小說伴隨著現代而誕生,記載瞭現代個體的希望、恐懼、苦難和偉業。透過小說這扇窗戶,對現代之本質及其所麵臨的問題能有一種深入的瞭解。
《格列佛遊記》問世於現代國傢誕生之初,是一部革命後文學;小說以一個遊曆者或探險者的眼睛,展望國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預言瞭作為現代國傢之重要特徵的技術統治。
卡夫卡小說含義雋永,對現代國傢另一重要特徵——官僚統治——的揭示,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麵;新型政治的“可見性”的喪失,很大程度上正是技術統治和官僚統治的深化的結果,二者聯手打造瞭現代國傢機器。
奧威爾小說是一部政治“預言”,是對如何化人為物、“機器”組裝的完整流程的“見證”,進入 21 世紀,人們或許會愈發認識到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
《作為“機器”的國傢》是一篇政治學色彩較濃的論文,因其主題與本書所收三篇文學評論的主題遙相呼應,故收作附篇。
作者並為本書新撰寫瞭一篇九萬餘字的代前言《小說與個體》,提齣以想象作為剋服個體的彼此殊異性的新途徑,以抵抗技術主義對人性的吞噬,産生一個“同情”“共情”,甚至“友愛”的世界。
文學三篇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文學三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本文轉載自《上海書評·一周書記》,作者李公明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52249 前些天有上海的朋友嚮我推薦新齣版的《文學三篇:一個政治哲學視角》,該書是一部基於政治學視角的文學評論集。作者在對三部世界文學名著的解讀中帶有強烈的現實意識和鮮明...
評分 評分 評分##讀過《卡夫卡與官僚製》。【對象活生生的存在——尤其當其獨行其是時,總會對官府的“客觀”事實的建構,産生乾擾或不良影響。在另一篇小說即《流刑營》中,卡夫卡設想瞭一種完全拒絕與人麵對麵的極端例子: 流刑營的軍官拒絕進行任何訊問,因為,訊問“隻會産生混亂。他會撒謊,即使我成功地駁倒他的謊言,他又會用新的謊言來取代這些被駁倒的,就這樣沒完沒瞭”。換言之,隻要麵對活人,記錄就會有麻煩。】
評分##洪老師要討論的東西非常當下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息息相關:個體性的瓦解導緻“人/人性”的死亡、整體化導緻個體化一的同時又彼此孤立,無法行動(由內到外)、“察-打”一體技術政體的普遍化以及社會和國傢的普遍totalitarian化,一幅灰暗的處境,但時不時討論的阿倫特思想,卻像一束光穿透進來。整部書挺精彩的,但關於《格列佛遊記》那篇我看的比較馬虎,關於卡夫卡小說的分析很精彩,關於《1984》則是處處心驚,尤其分析溫斯頓VS奧勃良的那段關於“人性改造”的部分,非常不錯!
評分 評分作者深具學識與見地,全書有感而作、旁徵博引,雖是極富理論性的學術文章,但通篇文字質樸明晰,雋永自然,思想與情感渾然一體,甚至在腳注中都充盈著許多珍貴的觀點和句子,毫無堆積學術陳詞的痕跡。普通讀者能從中讀到文辭與思想,專業讀者能從中讀到政治哲學思想史的脈絡及與之相關的學術性問題。編者由衷感到,這是一部翻轉慣常文學評論,打開經典文學新的視野,揭示學術之現實麵相的卓越之作,值得珍藏與捧讀。
評分##洪濤老師的書必讀。之前在網上讀過他寫的卡夫卡,太有洞察力瞭。後來買瞭格列佛單行本。Totalitarianism這篇以前隻聽說過,這次能收入進來太好瞭。《小說與個體(代前言)》居然占瞭151頁,都可以單齣一本小書瞭。多謝編者集在一起,能集中體會到洪老師從文學視角探討現代問題的良苦用心。我要細細品讀。四星給作者,一星加雞腿給編者。 (此著能夠齣版殊為難得,部分文字我有評論,貼在此處) 西閃/文 在今天閱讀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人不多瞭。或許他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18世紀的諷刺小說傢,僅此而已。我看到一個讀者對《格列佛遊記》的評語:“小時候翻過,沒有一點文學價值。” 有趣...
評分##抵抗傀儡化的人生
文學三篇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