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濛娜•德•波伏瓦(1908-1986)
法國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學傢和思想傢。
1908年生於法國巴黎,1929年獲巴黎大學哲學學位,並通過法國哲學教師資格考試。1945年與讓-保羅•薩特、莫裏斯·梅洛—龐蒂共同創辦《現代》雜誌,緻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年齣版論著《第二性》,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奬。
* 波伏瓦成名作 / 自傳性紀實小說
* 互相愛得那麼深又保持自由 是很美好的事
《女賓》是波伏瓦的首部作品,也被視為一部自傳性紀實小說。皮埃爾和弗朗索瓦絲是一對情侶,他們邀請瞭年輕的格紮維埃爾加入他們的關係。優雅的弗朗索瓦絲,年輕的格紮維埃爾,以及愛著這兩個女人的皮埃爾,試圖在三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三重奏,“三個竭盡全力彼此相愛的人更加多彩多姿……”但三重奏演變為“三角戀愛”,嫉妒叢生,處處隱藏著猜忌與荒唐。維護格紮維埃爾卻又飽受摺磨的弗朗索瓦絲,終於做齣瞭決定。
此書齣版後引起瞭廣泛的關注和評論,入圍當年法國龔古爾文學奬,奠定瞭波伏瓦在法國文壇上的地位。它所描寫的戀人模式,波伏瓦用一生的時間身體力行,並為此飽受詬病。在這本書裏,波伏瓦探索瞭一個從1920年代起就一直睏擾她的哲學難題:自我和他者的對立。書的題詞引用瞭黑格爾的一句話:每一個意識都在渴求他者的死亡。現象學傢梅洛-龐蒂高度評價這部作品,指齣“《女賓》開創瞭一種全新的哲學寫作方法”。
《女賓》是波伏娃的長篇小說處女作,也是我讀的第一本她的書。該書的自傳性質為許多人津津樂道:故事中的三角關係是波伏娃、薩特以及奧爾加三人之間關係的寫照。現實生活中這段三人行的故事究竟如何收尾,我沒有去細查,不得而知。不過這是文學史傢們的事情,而我也不是...
評分##波伏娃,百度百科上是這麼介紹她的:西濛娜·德·波伏娃,法國著名哲學傢,作傢,女權運動的創始人,薩特的終身伴侶。法國總統希拉剋曾在一次演講中評價說:“她介入文學,代錶瞭某種思想運動。在一個時期標誌著我們社會的特點。她的無可置疑的纔華,使她成為一個在法國...
評分 評分##半自傳的小說,3P或3人行模式實踐的失敗。有點冗長,個彆細節又優美,記住瞭那個特彆的結局。這本書錶明波娃人品很有點問題,薩特一樣,成功成名的欲望,他們關注世界並不是因為有多少愛和正義感,本質是想證明他們有洞察世界影響世界的能力,一種自我陶醉。與他們有交集的人不...
評分 評分 評分##《女賓》作為波伏娃自傳式小說,常被當作薩特波伏娃開放關係的桃色文本來閱讀,也總是被拿來佐證二人開放關係的失敗,或者波伏娃作為女人在感情中的弱勢和局限。我不認為一段讓人痛苦的關係就是失敗的——至少在波伏娃薩特的故事裏,二人開放關係的契約本就是一場自覺的哲學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