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厄斯利(Eric Hoesli),瑞士记者,瑞士《时代报》总编辑,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日内瓦大学共建的全球研究所教授,著有《征服高加索》《瑞士历史档案》等。
西伯利亚曾被视为世界的尽头,贫瘠、荒芜、寒冷,远离已知的“文明世界”。但随着商贸的发展和土地的垦殖,自16世纪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片充满未知的“极北之地”。从嘎吱作响的四轮马车到西伯利亚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同残酷的生存条件抗争,勾勒出探索、征服、开发西伯利亚的波澜画卷。
本书作者埃里克·奥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亚,亲自用脚步丈量那些他笔下的章节,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纪末几百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举重若轻。这里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他们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谱写出这部悲怆但又恢弘的极地史诗。
##对于地理和世界史爱好者来说,西伯利亚是一块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的叙事处女地。这里原住民的历史,地理的探险,航海的发现,政治的变迁往往能勾起人的好奇心。《极北之地》不是一本能简单定义的书,而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西伯利亚的“元叙事”。他是西伯利亚历史,也是一部阴影中的俄国史。近代化在这里的不甚成功,对发达铁路和轮船的拒斥,甚至是政治改造的不甚了了,甚至是内殖民化的失败,都让西伯利亚成为了俄国史上的巨大“边疆”。当它逐渐褪去地理上极北之地的神秘面纱,却依然是俄国观念上的极北之地。从罗曼诺夫王朝至今总是成为着俄国的希望,却一直成为俄国的雾中的阴影。享受探险故事与发现西伯利亚背后的文明逻辑,在这里并行不悖,想写的很多,就留给长评吧。
评分 评分 评分##- 《极北之地》,埃里克·厄利。 太爽了!终于有像模像样的西伯利亚历史著作了。跨越16世纪中叶~20世纪晚期。 - 西伯利亚就是野蛮冰冷的荒原吗?老陀作品和后浪那部《死屋》都加深了我的印象。而本书用客观知性的笔触和翔实丰富的资料,完善了我对西伯利亚的认知。 - 西伯利亚...
评分##罗蒙诺索夫说“俄国的未来取决于西伯利亚”,想了解俄罗斯史,西伯利亚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西伯利亚曾像俄版的“宁古塔”,它偏远寒冷环境恶劣,是罪人们的流放之地。后来政府先跟着商人和丛林行者的脚步扩张版图,到后来政府主导投资探索建设,从野蛮扩张到现代化推进,西伯利亚揭开了神秘面纱。战斗民族不是吹的,西伯利亚的发展让俄国跻身强国之列,也让我国苦难史又多添了一笔,书里会有提及,毕竟他们侵占的并不比欧洲那几个和小日子少。似段子的一些故事叙述也让阅读多了几分趣味性。不过书真的是够厚重,只适合在家静静看,有一些小虫子,不影响整体阅读。
评分 评分##- 《极北之地》,埃里克·厄利。 太爽了!终于有像模像样的西伯利亚历史著作了。跨越16世纪中叶~20世纪晚期。 - 西伯利亚就是野蛮冰冷的荒原吗?老陀作品和后浪那部《死屋》都加深了我的印象。而本书用客观知性的笔触和翔实丰富的资料,完善了我对西伯利亚的认知。 - 西伯利亚...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