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 1962)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读书时,黑塞的同龄人都上了大学,他却没有,这让他很难与他们相处,常常处于一种社交困境。
黑塞在写作《荒原狼》时,饱受风湿、坐骨神经痛的折磨,同时抑郁症和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复发,还 经历了与第二任妻子的离婚,目睹了欧洲文化的衰亡。万般无奈之下,他找到了荣格派心理医生朗医生对自己进行治疗。《荒原狼》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黑塞的寻求治愈之旅。
《荒原狼》出版后,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道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译者
文泽尔,知名译者、作家。翻译过多部经典德语著作,包括《黑塞童话》《城堡》等。
黑塞的自我治愈之旅,“社恐”的内心独白。
哈利是一个“社恐”,他独来独往,不爱社交。他常常觉得自己内心有一头“荒原狼”,这头狼让他离群索居,每日在理智与欲望之间拉扯。认识赫尔敏娜之后,他的世界被打开,开始探索人生的种种可能,学会回到人群,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笑。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写于作者心灵遭受重创期间,因此《荒原狼》也可以看作是他的自我治愈之旅。
##开头《出版者序》我真的当成了序言,看着看着才发现怎么这么长,却原来这是作者的叙述技巧,简直像是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序言结束后“仅供狂人”手稿就是解密道具。只不过书里的主角不是在面对外部的尔虞我诈,而是内心的跌跌撞撞。他看似是个愤世嫉俗的人,讨厌这个时间和世界金钱和权力属于庸人的世界,仿佛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实际上理想主义就是他逃避现实时的借口。就像现在的我们有时候故作清高,并不是真的清高,而是无奈之下的一种自我慰藉。怎样才能做到自我和解?无解。
评分 评分##刚看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只是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后来才明白是对人类自身的剖析,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更高级的“人”的追求和迷惘。感觉荒原狼的分裂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精神困境,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