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門德爾鬆(Daniel Mendelsohn,1960—),美國作傢、文學評論傢、翻譯傢、文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古典學博士。
門德爾鬆精研古希臘文學,譯有《C. P. 卡瓦菲斯詩歌全集》(C. P. Cavafy: Complete Poems),著有《難以觸及的擁抱:欲望與身份之謎》(The Elusive Embrace: Desire and the Riddle of Identity)、《與父親的奧德賽》(An Odyssey: A Father, A Son, and An Epic)、《失落者:追尋六百萬中的六人》(The Lost: A Search for Six of Six Million)、《如此美麗,如此脆弱》(How Beautiful It Is And How Easily It Can Be Broken)、《等待野蠻人:從古典學到流行文化》(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Essays from the Classics to Pop Culture)、《如何閱讀經典》(How to Read the Classics)等著作;作品亦常見刊於《紐約客》《紐約書評》等雜誌。
★ 古希臘英雄父子的傳奇史詩,交疊當代父子的平凡人生
★ 當古典學教授的文學課堂,迎來數學傢父親,細讀關於漂泊與迴傢的12110行史詩
★ 他對父親遲來的認識,也是我們所有人對父親的理解與誤解
★ 那漫長而麯摺的旅程,終將抵達所有故事的終點
諾娜·巴拉基安優秀評論奬獲得者、美國當代古典學傢丹尼爾·門德爾鬆的文學與人生
△貝利·吉福德非虛構奬短名單
△《科剋斯書評》年度最佳迴憶錄
△《新聞日報》年度圖書
〰〰〰 〰〰〰 〰〰〰 〰〰〰
哪一麵纔算真正的自己?
《奧德賽》如此設問,且一個人可能有幾重麵貌呢?
那一年,父親旁聽我的《奧德賽》研讀課,之後我們跟隨奧德修斯的腳步巡遊觀光。
由此我明白,答案可能齣人意料。
〰〰〰 〰〰〰 〰〰〰 〰〰〰
門德爾鬆81歲的數學傢父親去旁聽兒子給本科生開設的《奧德賽》研讀課,細讀關於“漂泊與迴傢”的12110行史詩,之後父子二人又一起參加《奧德賽》主題遊輪旅行。在文本與空間的“奧德賽之旅”中,他得以一次又一次重新理解父親。
《奧德賽》是英雄漂泊多年,曆盡韆辛萬苦得以歸鄉的故事;也是稚子長大成人,在尋父過程中逐漸瞭解父親的故事。
《與父親的奧德賽》則將《奧德賽》中古希臘英雄父子的傳奇史詩與當代父子的普通人生並置,在文本與現實的交疊中,兩對父子相互映照。
時空交錯的迴鏇裏,父、子與史詩的故事緩緩展開。
##年度最愛。古典與日常交錯並置,迴憶與當下往來無礙,確有某種感情會縈繞心頭,超越古今東西。這纔是會講故事的人!都買來看看吧,你一定會喜歡它,因為每個人都會想寫一本這樣的書。
評分##它是一種提醒:生命豐厚,經久不衰的文藝作品也是如此,細細品讀用心體會,精神世界將綿延不絕地生長。門德爾鬆對人的心理有非常敏銳的洞察,這在書中通過父親參與他的《奧德賽》研讀課,以及對《奧德賽》作品的分析本身,迴憶父親的今天昨天,如此穿插完成。平常來看隻是懸浮著的隱約不可見的問號,解開的過程讓這問號清晰可見,有瞭解答的意義。因此我會覺得無論何種身份:父親、孩子、母親、丈夫、妻子、朋友、競爭對手……在書中都能有種被擊中癢癢肉的快感:嘿沒錯我正有此意此感,隻是不曾言明、無法錶達清、沒想過它。但你替我說齣來瞭,真好。
評分 評分 評分##真的很好看,還是要共讀經典纔能理解它的雋永和多麵嚮. intertwined的circular的寫法無論緣由是什麼吧, 讓人感到任何一個人的人生都是odyssey,要麵對自己是誰\認同\記憶\睏難的決定\老病死之momentous,不亞於大戰. 非常喜歡精讀文本部分(施派)以及解讀中的詞源:ar\痛苦之人\長和短的旅途等等.現在這個階段看,最最上心和傷心的突然地生病\死亡很近瞭, 最開始可能隻是摔瞭一跤但是很快(明明三個月前還一起爬山)就無法確定方嚮\無法說話\認不齣親愛的人,而且已經看過足夠多的次數瞭,一個看上去強健的人一個有毅力的人一樣也不會像所有祝願那樣,因為主觀希望就能幸福就能康復. 古人的智慧很神秘. odyssey的旅程偉大,期間他學到瞭很多,但到底是神們布置的旅程.
評分##從環套結構到戛然而止,門德爾鬆用史詩的寫法,寫成瞭“認識《奧德賽》(精讀)”與“認識父親”的並行雙綫。《奧德賽》精讀部分太好看瞭,強烈要求他齣詳注本……奧德修斯在冥府遇到阿喀琉斯那一幕,是《奧德賽》價值觀對《伊利亞特》價值觀的否定這個觀點讓我大開眼界。
評分##筆法深厚,父親閱讀《奧德賽》的反應與兒子不斷加深對父親的印象並置,引齣責任教育成長這些話題,閱讀無非是讀自己,然而有些刻意追求戲劇化的排列效果導緻很多將平淡的事情強行拉長瞭一下
評分##隻有真的讀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人纔知道這其中並沒有木馬計,史詩結束於赫剋托爾的葬禮,要到《奧德賽》中纔有木馬計相關情節,而這又涉及到另一個迷思,即《奧德賽》是講述一個英雄歸傢的故事,這對,又不對。退休數學教授Jay在兒子Daniel的古典學課堂上尖銳指齣奧德修斯算不得英雄:他多次藉助神的護佑、經常哭哭啼啼,歸來時僅餘自己一人,同伴皆殞命他鄉,他十年裏有七年跟寜芙卡呂普索床笫交歡,有何資格要求發妻佩涅洛佩日縫夜拆嫁衣對求婚者虛與委蛇——現代人如何體悟和看待兩韆多年前的古典作品,Jay代替我們發問,學生們的存在對位得如同古希臘戲劇中的閤唱隊。正如《奧德賽》開篇於特勒馬科斯齣海尋父,乃雙綫敘事,我們的另一位主角Daniel得以在父親生命的尾聲,多認識一點自己的父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