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昂·波施曼
詩人、作傢
2020年獲得霍爾蒂詩歌奬和奧菲爾詩歌奬
2017年成為首位獲得德國自然文學奬的作傢
張晏
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嚮為奧地利現當代文學
有豐富的口筆譯實踐經驗,齣版有譯著十餘部
詩意的靈魂無法承受平凡的死亡
兩個格格不入的人決心拋棄世界
——這個故事,獻給所有生活崎嶇的孤單之人。
【編輯推薦】
☆2017年獲得德國圖書奬, 2019年入圍布剋奬短名單,2021年都柏林文學奬長名單。
☆瑪麗昂·波施曼德國炙手可熱的代錶作傢,2013年獲得享譽全球的威廉·拉比文學奬。
☆《鬆島》已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齣版,外國文學愛好者必讀。
☆一次嚮文學之神的朝聖,一段個人價值追尋的旅程,一場異彩紛呈的東方文化盛宴。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在鹹味的海風和鬆樹的芳香中,找尋自尊、價值與共鳴。
☆波施曼在書中展現瞭高超的文學技巧,筆觸鋒利又溫暖、厚重又輕盈。
【媒體評論】
這部短篇小說近乎奇跡般地成功將可能相互衝突的鏇律融閤在一起。……《鬆島》是這樣一個故事——它不會把鬆散的結尾綁在一起,而是把主題像針葉一樣散落在森林的地麵上,讓讀者發現它們的拼湊齣的圖案。
——約翰·賽爾夫,《衛報》
作為嚮導和文學上的神,芭蕉的形象幾乎化身為書中的人物。……這部作品避開瞭熱情洋溢的描寫——這是外國作傢對日本的常見陷阱——它包含瞭完全不討好的觀察。……那麼,我們是應該通過主人公的話語,還是通過作品的激動人心的品質來判斷一部小說呢?閱讀波施曼的這種清麗脫俗、精雕細琢的文本,純粹是一種享受。
——《日本時報》
波施曼問道:“在‘渦輪資本主義’時代,人們還能進行內心的旅行嗎?”也許偉大的精神冒險,通往內陸的狹窄道路,在這個智能手機和高鐵的時代已經不可能瞭。她的這部極具諷刺意味的小說講述瞭一個21世紀的人尋求“對日本黑鬆現象的內在理解”,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潛在的旅程。
——傑夫·皮爾,《當代世界文學》
令人眼花繚亂、心醉神迷,是對當代日本友誼和信任的感人探索。波施曼的小說詩意地融閤瞭幽默和憂鬱,描繪瞭兩個陌生人到鬆島的朝聖之旅,以及他們同時發生的個人轉變。
——水石書店
是個奇跡……波施曼有一種被發現的偉大氣質。
——《衛報》
一部傑作。
——《時代周報》
聰明、有趣、富有詩意。
——《每日鏡報》
一部令人眼花繚亂的小說。
——《南德意誌報》
極其平靜,完美無瑕。
——TAZ
非常有趣。
——《法蘭剋福匯報》
簡直棒極瞭。
——《德國明星周刊》
【內容簡介】
吉爾伯特是一名德國大學講師,為婚姻危機和事業低潮所摺磨,他拋棄一切,登上瞭飛往東京的航班。
初抵東京,吉爾伯特救下瞭試圖跳軌自殺的青年與謝。於是,二人分彆手持《奧之細道》和《自殺完全手冊》,開始瞭一場追尋芭蕉足跡的北境朝聖之旅。
##鬆島,是散布在日本鬆島灣沿岸以及鬆島灣上的260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島嶼群的總稱,它的景色根據地點與季節産生各種變化,景色之優美堪稱日本三景之一。鬆尾芭蕉,是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他是公認的把俳句形式推嚮頂峰的裏程碑式的人物,芭蕉最喜歡的地方正是號稱“佳境甲扶...
評分 評分##一本水霧氤氳的小說,對自然的描寫好,如嗅鬆香。拓麻與謝這個搖擺在真實和虛幻的角色,像一個小小的堅定的影子,存在感難以拂去。小說似乎從東西方文化的異同起始,卻不以其爭辯為重,最終落到現實人情,也是最打動讀者的地方。封麵的設計有巧思,其實我們能確定在這趟旅程中的“實體”是吉爾伯特,但虛虛實實的與謝、隻留在書頁中的鬆尾芭蕉,是共同攜手的旅伴,是三個人的旅程。
評分 評分##西方人逃離到東方進行心靈探索的題材並不少見 但這個故事讓我著迷 筆下的日本並不很“日本” 但月亮與鬆樹 夢境與現實 那麼浪漫又那麼傷感的席捲而來 逃離到一個幾韆公裏全新的地方以後 現實依然晚幾步隨著你走來
評分##詩意的靈魂無法承受平凡的死亡,兩個格格不入的人決心拋棄世界。
評分 評分##作者忽略瞭一個事實,一個德國人怎麼能和一個日本人通過英語交流。
評分##作者/ Angela Caravan 讀這本書就像在夢中穿梭。一個每晚都與自己相連的人,你隻能解釋模糊的缺席之間的含義。這是一種將讀者直接置於敘述中,並要求你依次填補空白的書。缺席不是一種弱點,而是一種邀請。 瑪麗昂·波施曼《鬆島》的核心故事是研究鬍子的德國學者吉爾伯特,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