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法】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1869-1951
法國作傢,1947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
薩特、加繆的精神導師。思想整整影響瞭三代人。
紀德齣生於法國巴黎,從小受到母親嚴苛的禁欲主義教育。1891年起,紀德開始掙脫束縛自己的嚴苛教條,選擇追尋自己的意誌。他在作品中反對令人窒息的清規戒律,為自由的靈魂辯護。1947年,紀德因“作品內容廣博且極具藝術感,以其對真理的無畏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描寫瞭人類性格中的各種矛盾和境況”獲得頒諾貝爾文學奬。他的思想成為在現實的壓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誠和自由的代錶。
紀德的作品極具藝術性,他常常先給讀者帶來一種道德信仰,然後不斷地批判它,最後隻允許經得起考驗的信仰留下來。《窄門》便是這種批判藝術的代錶之作,是紀德本人稱為“醒世”之作的小說。
代錶作:小說《窄門》《背德者》,散文詩集《人間食糧》,自傳《如果種子不死》等。
譯者簡介:
李玉民,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傢,首都師範大學法語教授。從事法國文學翻譯近40年,齣版譯作、編選作品上百部,總計翻譯字數達2500萬。代錶譯作有《窄門》《巴黎聖母院》《西西弗神話》,主編《紀德文集》等。
你是否也在為瞭期待的未來,而不斷剋製自己的現在?
深愛的人就在身邊,卻隻能遠離;
當下的幸福觸手可及,卻選擇推開;
生活明明有諸多歡樂,卻無法去享受……
《窄門》中的阿莉莎也是如此,
當內心賴以生存的信仰,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束縛自己真實的欲望,
阿莉莎終於掙紮著發齣絕望的呼喚:
“我真的心甘情願做齣犧牲嗎?”
讀完《窄門》,你也將從心底裏真正釋懷——
當我不再自己束縛自己,我終於擁有瞭自由而廣闊的人生。
##《窄門》是一本傷感的書,從頭至尾都是傷感,少孤早獨的熱羅姆和母親與人私奔的錶姐阿麗莎,自幼青梅竹馬,隨著年齡的增加,感情愈發深厚,但,最終卻不能結閤。 “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路德福音》裏的一句話,錶達著宗教信仰裏的嚴肅性、認真性和艱辛性。但,這句話卻使...
評分##看這本書之前沒有事先瞭解過背景,隻知道是18或19世紀初的小說,也不厚,160頁,每晚睡前看一點,卻叫我讀瞭一周。頭兩個晚上,我都做瞭關於炙熱愛情的美夢,仿佛心裏那份從未經曆過的純粹熱烈無端地蘇醒瞭,這份作者心中強烈又真摯的美好情感,由他用文字記錄下來,跨越時間和空間感染瞭多少讀者,光這點,就足以稱得上偉大瞭。然而我看完領會的也不過是片麵。關於後麵的悲劇,身處於這個時代的我自然一開始是完全不能明白,結閤導讀纔能懂得一些,一些簡單的語言,一些情節的作用和錶達,這是屬於特定那個時代的故事,我們這個年代不會再有如此的悲劇,但同樣也不會有這麼極緻的純粹。
評分 評分##說起來,人生就像一場戲,各種龍套跑到爽。不論帶不帶修飾詞,角色終歸是角色,不是身份。這,就是所謂文化屬性,不以人類意誌為轉移。仁者愛人,這兩個ren都是指嚮內的。
評分為瞭期待中的未來,我在當下束縛著自己,卻同時丟失瞭當下、未來和你。為《窄門》的悲劇痛心疾首,卻願意一讀再讀,我一生都不會擁有這樣超越自我的愛情,但是永遠會為這樣的愛情落淚。
評分 評分##每一章前麵的插畫很用心,封麵錶達的意嚮也很準確,李玉民的翻譯更是沒話說。至於小說本身我隻能說提前預訂瞭我的年度最佳書目。
評分我在某個地方看到,紀德說《窄門》是“對某種信仰狂熱傾嚮的批評”,所以我更願意用食糧的思想來理解這本書,認為這是他對自己年少時的懊悔與反思。看看他在食糧裏是怎麼說的: 須知人在風華正茂的時候,心靈和肉體就最適閤戀愛,最有資格愛,也最有資格得到愛,擁抱起來最有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