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叔夏,當代作傢。1982年生人,畢業於颱灣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曾獲花蓮文學奬、颱北文學奬、林榮三文學奬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沒有的生活》。
世界對活著有無數定義
我卻要過什麼也沒有的生活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年輕人的書,
也是一部寫給即將告彆年輕時代的人們的書。
無論是懷揣理想的賣夢人、嚮往遠方的旅行傢、以貓為伴的獨行客,還是迷失在白日裏的夜行者,都能在《沒有的生活》中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定義。
-
言叔夏的散文集《沒有的生活》收錄《地平綫》《某城的影子》《天黑以前》三輯,共囊括三十五篇散文和一篇短篇小說。
書中追索遙遠的少年生活,述及成人後的生存境況,書寫關於傢庭、故鄉、他城與自我的一切。
作者遊旅於熟悉或陌異的城市間,以踉而卻優雅的步伐,一路行至青春與孩提時的記憶中,踏入故鄉的祖屋,穿過傢族人事間的孤獨與熱鬧,最終到達“沒有的生活”。
-
【編輯推薦】
※ 華語文壇的稀有文風
言叔夏的文字充滿隱喻、幻想和詩意,令人耳目一新,被譽為“超現實的紙上電影”。
哈佛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傢王德威稱贊她的文字有靜定悠遠的風采;華文重量級作傢黃錦樹稱她的寫作是對生活本身詩意的汲取。
※ 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人生有無限可能
父親離傢的抉擇,祖母的人生智慧,成年之初的艱難起步,三十歲後的彷徨與釋然……在言叔夏筆下,生活中“沒有”的東西,給未來留下瞭更多的可能性。
-
言叔夏的散文寫作一開始就展現齣剋服這一文類與生俱來的透明性的自覺。那不隻是修辭層麵的鍛鑄,更是生活本身的詩意的努力汲取。即便是再瑣碎的日常,她似乎都有能力開啓詩之神思,令語詞顛動,凡庸之“有”乃微微遲疑,仿佛有輕風來自不可見之“無”的深處。
——作傢 黃錦樹
言叔夏是當代散文寫作的好手。抒情觀物,述事懷人,充滿慧心與神思。筆下舉重若輕,卻自有一種靜定悠遠的風采。
——文學批評傢 王德威
她的文字屬於許多的“之間”,例如,公共與私密“之間”、小說和散文“之間”、小說和詩“之間”、黑夜和白畫“之間”、幽暗和清晰“之間”、文字和電影“之間”,能說和說不齣“之間”……對我來說,無數的“之間”編織成瞭她的文字之魅。
——作傢 韓麗珠
猜想很多人大概讀不來這種散文,尤其是焦慮的人。 這本書裏的散文,不僅篇篇意象繁多,句子繁復,而且作者經常在裏麵提到一些電影和書籍,沒看過的人怕是也理解不瞭作者所傳達的情緒。 即使這些障礙都被剋服瞭,你可能也不知道作者寫這些東西的意義在哪裏。如此碎片化和個人化...
評分世界上這麼多的書,有的書領你去體會時代,有的書引你走嚮內心,有的書隻是作者將自己像一顆盆栽一樣擺在你麵前,問經過的你要讀一讀嗎,不讀也罷瞭。這本書就是如此。 作者長久以來晝伏夜齣的習性,使她在日夜顛倒的時間裏搖搖晃晃,像個影子。她是通過對時間常規秩序的拒絕,來進一步拒絕生活隱藏著的其他強加之處。有人問她,你最近好嗎?她想,這是個時差問題。
評分 評分 評分##“綠色的路麵電車,沿著荒川綫,駛離早稻田站,帶我擦過沿途的一萬株玫瑰。”作者讓我們看到,除瞭物理時間,還有一種生命時間。它是破碎的,不連貫的。像這樣,在碎片與碎片之間反復摩挲,讓人有種奇妙的迷失感和失重感。
評分文圖 / 左叔 讀對岸作傢[言叔夏]天的這本《沒有的生活》,我總體感覺與寫推薦序的[韓麗珠]近似,有著一種“之間的風景”,“在小說與散文之間,在現實和虛構之間,在親密和疏離之間……”除此之外,我還能讀到[硃天文]或者[硃天心]這些對岸的作傢,在她寫作裏“穿行”過的印跡...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