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剩余空间艺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形式的“密谋”》(2020)等展览。论文见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近著有《理法与士气: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世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本书是关于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变革的一次再阐释,也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之历史叙事的一次大胆尝试。作者将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实践置于20世纪初以来的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的建构这一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基于对当代艺术的敏锐意识和深刻体认,通过跨媒介、跨时代与跨区域的多维观察和梳理,意图构成一部极具想象力的有机的文本装置。
##只看了序言,拼凑而成的一本书(这是可以说的嘛,导师的书该怎么打分呢。。。)
评分##感觉作者写着写着自己也淹没在各种旁逸斜出的素材中,反而离题旨疏远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太不熟悉基本史实,所以没能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写作线索。总之,这本书对我这种艺术史小白的非专业读者着实不友好……
评分##只看了序言,拼凑而成的一本书(这是可以说的嘛,导师的书该怎么打分呢。。。)
评分 评分##作者显然有强烈的做媒介分析和作品细读的意愿,但过于点到为止难以展开以至于最后还是写成了媒介史,没有精彩的感觉。即使如此,已经是同一题目下目前看到的最靠谱的研究了。
评分 评分##感觉作者写着写着自己也淹没在各种旁逸斜出的素材中,反而离题旨疏远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太不熟悉基本史实,所以没能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写作线索。总之,这本书对我这种艺术史小白的非专业读者着实不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