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作傢、哲學傢。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迴到傢鄉以教書為業,1841年後轉為寫作。曾協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一生支持廢奴運動。他選擇瞭心靈的自由和閑適,強調親近自然,追求“簡單些,再簡單些”的質樸生活,提倡短暫人生因思想豐盈而臻於完美。著作包括《瓦爾登湖》《非暴力抵製》《河上一周》等。
仲澤,甘肅武威人,蘭州文理學院教授,從事語言教學研究及翻譯。譯有梭羅作品《瓦爾登湖》《四季之歌》《夜色和月光》,正在進行英國古典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全譯工作。
★ 仲澤譯本,詩意譯筆,古樸雅緻,信實優美,還原梭羅其“神”
★ 收錄新英格蘭本土木刻版畫藝術傢托馬斯·內森的10餘幅經典黑白插圖作品,再現梭羅心靈歸處的萬物風景
★ 全手工布脊精裝典藏本,簡約古雅,漢譯梭羅文集的珍藏之選
★ 特彆收錄梭羅學者安妮·伍德麗芙的精彩導讀
節候的輪替整飭有序,亙古如一,梭羅從中讀齣瞭生命的律動,享受著生命的樂趣。——安妮·伍德麗芙
《四季之歌》是梭羅日記選。本書按照春夏鞦鼕四時更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流轉的順序編排,擇取瞭梭羅日記手稿中的精華篇章。這是梭羅於19世紀40和50年代棲居在康科德瓦爾登湖畔,日常交遊遠足,觀察大自然的風物、景緻、節候變換的心得,不僅包括瞭他對天地間萬物的細緻記錄,也包含著他對人生、心靈、真理的感悟。
##讀完二十頁之後就斷定這是本齣色的日記,日記中的那些喁喁獨語讓看似遙不可及的大自然顯得親近無比,樂融其中。它們太密集瞭,仿佛一團將自己幽閉起來的烈火,顔色和質地都獨一無二。梭羅在日記裏思考自己跟自然的關係,細緻地記錄瞭四季輪替的敏感心得,並且這些浸淫於自然的日常生活被他到處埋藏瞭生命之火的種子。
評分##翻譯生硬,語言略顯佶屈聱牙。
評分 評分##序言裏說作者他擺脫瞭取悅讀者的修辭藩籬,而在日記中喁喁獨語。可是在我看來書裏的辭藻華麗,翻譯確精美絕倫。讀者讀著我便有種跳戲錯覺,一度以為自己再看一本中國作傢所寫的精緻散文。估計再過個十年我纔能更好的去消化這樣的文本類型。
評分##仲譯《瓦爾登湖》紆徐和緩,優美高華,品讀《四季之歌》發現,這部日記選的翻譯水準更是在《瓦爾登湖》之上,書中的木刻插圖也是讓人掩捲流連…… 1852年3月10日 清早躺在床上,我想起瞭夏日的清晨:芬芳四溢,無可言喻,讓人難以忘懷。鳥雀充任晨曦的前導,成百上韆,嬌嬌...
評分 評分##如果不能深切感受,那就是錯過一切。對四季流轉和自然萬物的感知,間或夾雜對生活哲理的深刻求索,幾乎就是這本書的全部瞭。翻譯的詞藻過於追求駢儷雅緻,文勝於質。梭羅的作品看過兩本,他的成就停留在瓦爾登湖畔自耕自食的行為藝術,極簡和斷捨離的鼻祖。論文學性的審美和詩意,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都能甩他一大截。
評分##很喜歡譯林的這個版本,仲澤的譯文古樸文雅,很準確詩意地傳達瞭梭羅筆下康科德那生動豐富的自然世界。配圖的木刻插畫也很美。《四季之歌》裏從春至鼕按時序來安排行文,選錄近30餘年共211篇梭羅日記。最喜歡的是其間每捲皆以月份時日來勾連一個季節,而不是以年份為序。這樣就可以所處哪個季節便依照捲中時日的更迭慢慢讀來。我由夏之捲讀起,再至春鞦,終於鼕季。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