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9
龚娜姿·哈宣沙达·邦德(Golnaz Hashemzadeh Bonde)
出生于1983年的伊朗,后随父母移民瑞典。她以高盛世界50位人才之一的身份毕业于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曾短暂地在麦肯锡工作过。后投身于文化社会事业,创办Inkludera投资公司,并成为瑞典皇室夫妇基金会的专家成员。
出身伊朗难民,一路成长为精英女性的龚娜姿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民族,虽然她“曾试图逃离伊朗人的身份,以西方社会的角度写作,甚至曾天真地希望忘记过去,重新出发”,但她后来意识到,“过去就是现在,就是未来”。
《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是她备受期待的第二部作品,荣获2019年戴顿和平文学奖,被盛赞为“世界小说中激烈而必要的新声音”,在世界被翻译成26种语言。
【内容简介】
“你以为我赢了吗?你真以为我所得到的比我所失去的还要多吗?”
我叫娜希,一个伊朗难民,我今年不到50岁,医生说我快死了。我不难过,我早已失去一切,没什么能再让我心碎了。
少女时代,我曾意气风发,为了自由奔走呼号,却见证家国在硝烟中沦陷;
青年时代,为了女儿我背井离乡,渴 望开始新的一切,却不想从此一生漂泊。
如今,我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只想知道:这失去的一切是否值得?
【编辑推荐】
- 失去一切的人你不要绝望,时间会给你新的一切。
- 荣获世界三大和平文学奖之一,残酷人生的向阳之作。
- 写尽半个世纪的颠沛命运,四代母女的真实经历改编。
- 伊朗裔作家龚娜姿出身难民,辗转亚欧,成长为精英女性:瑞典皇室基金会的专家成员、高盛世界五十位人才之一、北欧知名作家、投资公司创始人。
- 戴顿和平文学奖作品,评委会盛赞其为世界小说中“激烈而必要的新声音”。
- 本书短小精悍,令人惊艳。作者不惧人性的丑陋,对死亡、民族和母爱展开了令人震惊的思考。 ——科柯斯书评
- 当时才二十岁的我们,人生却已经走到尽头。往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笨拙、于事无补的努力,企图补偿我们在那一天所失去的一切。 ——摘自本书
【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关于流亡、异乡、母女的非凡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爱、内疚和梦想的故事,充满了悲伤,却蕴含生活趣味。本书以其惊人的诚实、暗黑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势头,成为了世界小说中激烈而必要的新声音。 ——戴顿文学和平奖评委会
-龚娜姿令读者们对娜希(本书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她的生活本应该更好的……毫无疑问,娜希是瑞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非常感谢龚娜姿把她给了我们。 ——瑞典全国晚报《快报》
-本书讲述了关于创伤的传承,节奏有力,而又被赋予历史的重量。 ——《经济学人》
-本书短小精悍,令人惊艳。作者不惧人性的丑陋,对死亡、民族和母爱展开了令人震惊的思考。 ——科库斯书评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残忍的小说,被彻底迷住了。作者用黑色幽默和喧闹的诚实来面对自己的痛苦,同时反抗了希望她保持沉默的传统父权。 ——《红色时钟》的作者兰尼·祖马斯
-看得我心都碎了,龚娜姿写得太棒了! ——读者评论
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作者的文笔简直太令人触动了
评分 评分##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他是和一个陌生女人的男性同一题材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并不是一样的。虽然两者都是文学类的题材,但是前者明显是在是有事实依据的。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一个人更为悲惨的一生。如果大家都能够明白,时间都是借来的,那么想必生活的更为愉快。常言,道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曾经作为一个革命者有着激进的思想,开发的行为,但却当成年之后,又不允许自己的女儿拥有。我始终觉得他未能够真正的踏入他女儿的世界。这是该恨还是该怜呢? 台湾作家蒋勋1972年赴法国留学,当时法国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荼,他的同学走上街头之前还会问蒋勋穿哪件衣服更好看?在法国的那一段经历启发蒋勋创作了短篇小说《安那其的头发》,小说人物是走上街头的学生们,领头的男生一头浓密的长发让一个女生心动,女生询问男生他对异性头发...
评分##作者的文笔简直太令人触动了
评分##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愤怒,那种在亏欠别人与被人亏欠之间撕扯却走不出来的真实感。这个世界不缺圣人,就让小说好好还原真实的人性吧。2020.6.10 每每难过的日子,天知道多希望这本书还叫《再会,我所亏欠的一切》。2021.11.21
评分##很久没有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了。我心上娜希身上那股子向往自由与独立的热忱,却又每每因为她在人生关口的选择而心生怅然。她好像是不由自主地失去了一切,又好像是咎由自取地走上了逃亡的道路。在那样一个酸楚的时代之下,孰是孰非或许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定夺。
评分 评分 评分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