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丹尼爾·M.海布倫
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哲學副教授,羅格斯大學哲學博士,在心理學、道德倫理、人類福祉等領域深耕多年。著有《追求不幸:難以實現的福祉》(牛津大學齣版社,2008)等數篇論文與專著。
序言作者
彭凱平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係主任,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國際積極心理聯閤會(IPPA)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IPEN)中國理事,曾連續兩年代錶中國在聯閤國“國際幸福日”紀念大會上做聯大報告。
※牛津通識讀本第100種重磅齣品,一本收獲美好人生的科學指南,讓你告彆心靈雞湯,用理論解讀幸福,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積極心理學傢彭凱平作序推薦
韆百年來,幸福都是人類畢生追求的目標,也是美好人生的一項衡量標準。幸福是否真的具有如此重要的價值?豐衣足食、功成名就、笑口常開、自得其樂……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纔稱得上幸福?幸福的程度可以被精確測量嗎?在這本內涵豐富的小書中,作者丹尼爾·M.海布倫博士用幽默平實的語言詳解幸福的內涵,悉數幸福的來源,並對物質、美德、福祉與幸福的關係進行瞭深入探討,為實現美好人生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一本讓人幸福的小書。認可、參與、協調,原來這些就是幸福。
評分##嗯 又是一本完全不記得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嗯 又是一本完全不記得的
評分##牛津通識係列1/100 易讀性超強的科普小冊子,提示瞭許多關於幸福的誤解和本質。 理論是有指導生活的力量的,我並不因為我每天搞學術垃圾就不相信這一點? 最基礎的幸福是一種可以稱為人與自己的人生達成協調的狀態。它不僅僅是指內心平靜或毫無波瀾,還包括一個人對自己發自內心的肯定,或者說自信、穩定和平衡,古希臘人稱這種狀態為"心平氣和",佛教徒則稱之為"安樂"。在古代宗教和倫理思想中,這或許是人們最想達到的一種思想狀...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