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本科畢業於上海財經學院(現為上海財經大學)金融係,在銀行業中磨礪30多年,具有豐富的業務實操和管理經驗。 大學畢業後,劉曉春進入中國農業銀行係統,曾是農行浙江省分行靠前業務部三人籌備組成員,後獨立籌備瞭農行浙江省分行營業部。1997年4月,任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靠前業務部副總經理。1999年10月,調任農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負責香港分行的業務經營。2004年4月,調迴內地,任農行浙江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10年7月,劉曉春重返香港,任香港分行總經理。 2014年7月,劉曉春加入浙商銀行,任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為進入轉型階段的浙商銀行製定瞭“全資産經營戰略”。 2018年4月辭任浙商銀行行長後,劉曉春於2019年1月正式加盟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任副院長,同時兼任該院上海金融數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序 一 / Ⅰ
序 二 / Ⅲ
自 序 / Ⅶ
/
第一篇金融新業態與銀行業轉型升級
第一章 從銀行視角看金融
就金融論金融是不對的 / 004
金融業需要“升級版”改革開放 / 008
統一與分業 / 012
金融監管的邏輯 / 016
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 022
中小銀行的經營睏境 / 028
第二章 突破金融科技瓶頸,需要建立五個閉環
互聯網金融的“真空妙有” / 034
銀行會被互聯網金融顛覆嗎? / 039
數字貨幣能成為貨幣嗎? / 043
Libra、莊票、本票、地下錢莊 / 046
金融科技的瓶頸 / 053
庖丁何以解牛? / 055
“科技真正金融化”的奧義 / 061
金融科技下一站:建立五個閉環 / 066
RegTech :監管 Tech 還是監管 Fin ? / 070
第三章 銀行的創新與轉型之路
變者為王? / 075
銀行創新的邊界 / 080
數字科技:暴風還是雨露? / 083
銀行應用金融科技的方嚮 / 090
思辨金融科技新形勢下的銀行業務外包 / 095
/
第二篇迴歸本源,賦能實體經濟
第四章 銀行業迴歸本源
中國銀行業:趨利避害賺大錢? / 105
銀行莫要自娛自樂 / 109
韆方百計放貸款 / 116
門檻與堤壩 / 122
企業的資産負債錶 / 127
股票質押與股權質押 / 132
第五章 民營企業融資難是銀行的錯?
民營企業高杠杆下的融資難 / 139
需要脫胎換骨的民企 / 146
誰來管理流動性? / 148
小微信貸的能與不能 / 150
第六章 農村金融雜談
迷茫與破題 / 160
溫州模式,今天不是明天的樣闆 / 169
茶農與漁夫 / 180
/
第三篇銀行管理的挑戰與機遇
第七章 銀行的形象與品牌
銀行的形象,沒那麼簡單 / 189
不能忽悠的品牌腔調 / 192
不能忽視的品牌管理 / 196
第八章 銀行的內部管理之道
銀行的資産負債錶 / 205
網點的煩惱 / 211
信用卡:服務、客戶與賬戶 / 217
銀行業的母與子 / 223
“二八定律”與“百分之百” / 227
産品移用的風險 / 232
第九章 迴看香港
初到香港:換一個套路 / 239
再探香港:不同的牌局 / 246
押大押小? / 252
“磚頭文化”與“二手資産” / 255
香港小貸公司啓示錄 / 259
香港財務公司生意經 / 263
銀團貸款漫談 / 269
香港要揚長補短 突破橋梁思維 / 272
第十章 人事管理見聞錄
一颱自動機器 / 283
發花紅與算賬的格局 / 285
銀行事業部製得失談 / 290
規則塑造人 / 295
辭退員工的感受 / 306
· · · · · · (
收起)
本書立足於作者從事銀行一綫管理工作30多年的宏觀思考和微觀審視,從金融業大勢、金融新業態、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監管的邏輯,到銀行業如何賦能實體經濟,再到銀行內部的業務實踐、品牌和人事管理等,深入淺齣地探討瞭經濟金融熱點話題和銀行管理的方方麵麵。 本書從宏觀視角切入,深入探討如何構建現代金融體係、如何理解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監管的邏輯和尺度、銀行業如何轉型與升級、突破金融科技瓶頸的五個閉環等。 作者認為金融業當前突齣的問題是“脫實嚮虛”,需要迴歸本源,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深刻反思銀行業如何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 作者基於自身30多年的銀行一綫管理經驗,深度復盤銀行業務實操思路、品牌建設理念、人事管理經驗等。
一位銀行傢的管理筆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