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857-1929),挪威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
《有闲阶级论》为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的代表作之一,于1899年出版。
通过讨论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及其地位和价值,本书将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消费”之上,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研究,也奠定了凡勃伦主要著作的理论基础。
《有闲阶级论》对社会的辛辣批评在当时激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对我们理解时下的社会仍不失为绝佳参考。
##1p 在封建社会中,最光荣地业务要属战争,其次是宗教。贵族和教士绝不过问生产工作,这是他们优势地位的经济表现,也是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分层的呈示。 6p 在古老的区别下,侵占活动是受尊敬的业务,对一切形势的形成有直接和显著的意义,利害关系也集中在这一点;没有侵占成...
评分##这本书我一口气看了1/3,上面新增的250副彩图确实很不错,如果只是想了解经典,而不是深究,看本书的标题和彩图就够了。比较深刻的评论可以看看wikipeda上的该书介绍,以及相关作者的介绍: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Theory_of_the_Leisure_Class,http://en.wikipedia....
评分##“任何阶级的生活标准通常是该阶级收入所允许的最大限度……” 有闲阶级制定的有关声望和体面的生活标准反而戕害了小布尔乔亚阶级甚至也波及无产阶级,除却必要生存之需以外的收入被“炫耀性”浪费吞噬一空。 凡勃伦用讥讽的笔调辛辣评述了有闲阶级(上流阶级)通过炫耀性有闲和炫耀性消费来抬高名誉并在全社会树立金钱品味和准则。 从未开化阶段凭借掠夺型习性脱颖而出的有闲阶级不需要适应工业社会,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耗费大量金钱,阻碍现代生产效率,同时表现出极强的古老性格保留——掠夺、不公性竞争。 体育和赌博等运动是传统时代的万物有灵论的残余,以便为有闲阶级提供释放途径,宗教虔诚、慈善活动和高等学识实质上也带有自矜和残忍的意味。 凡勃伦颇为刻薄地点明有闲阶级和地痞流氓诸多相近之处,足见其褒贬。
评分##每一个社会阶段都存在各种社会地位的高低。 在狩猎生存的环境中,强壮的人可以更多时间的脱离与谋生直接相关的工作,他就属于有闲阶级。 传统的有闲阶级就是这样一个定义:脱离与谋生直接相关的工作。这类人掌握着世界的主动权,控制着别人的节奏和命运,指挥别人去从事生产的...
评分 评分 评分##有空写这么一本书的人已经足够有闲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