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
1918年11月27日生。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2000年3月15日去世。
《陈从周说桥》为陈从周先生研究和评价中国古桥的作品集,收入陈从周先生写桥美文共五十篇,既有关于古桥研究的通论性文章,也有具体考察浙江、江苏、
上海、江西、福建等地古桥调研性文章。并配有大量历史照片、手绘图稿、后人补拍的古桥照片。图文相映成趣。
##从周这名字真好,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评分##真的美,是不容分说的。美的冲击,是不可思,不可议的。而人与之刹那间的相会,首先来的总是错愕。曩年散步大都会,到中国馆一层,转角忽见通天井,大面积的白墙,从中兀地现出半座亭,如从白墙中长出,从旁配以芭蕉,兰草,湖石。宏大,素净的背景下,幽然婉转,如繁华都市中的一汩清冽的泉。精美之极,却从容之至,浑浑然一体。每棵树,每片叶都似乎有姓有名,会说话。后来晓得这便是陈从周先生自苏州东园明轩按原比例大小复刻了一方一模一样的小天地到纽约,而亭的名字恰好就是冷泉亭。扯远了,这小书可算是陈先生的调研笔记,记录展示了江南尤其是绍兴的各种桥梁,配以实景图片,匆忙的生活中得暇一瞥,去到桥上停停走走,芜杂的念头又复归其正,稳稳当当,真是欢喜功德。想到,桥本身也是个隐喻,把人渡到昨日的世界,心远地自偏。
评分##他写绍兴的水乡风情。桨声橹影,摇漾轻奏。平桥、拱桥、纤桥、玉带、垂虹、远山、平畴,一缕素练的晓雾,“到哉,到哉,柯桥到哉……”绍兴那时竟有4000座桥,影像风姿各有其趣,文字资料细致剖解。这些水乡的桥,建造时都遵循“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更难得,艺术审美的感受那么颖悟,落笔又总是那样自然清新且蕴藉。邓云乡有言:“从周散文的韵味,亦将散芬芳于未来了。”确然。
评分 评分##本以为是桥梁建筑的科普读物,其实是一些散文和绍兴桥的简短介绍,加上一些照片,凑起来的一本书。喜欢看抒情散文类或许会喜欢这样的风格?
评分##这本书是文字寥寥,图片占了多数,百年诞辰后辈学人编的
评分##平桥、拱桥、纤桥、梁桥、闸桥、亭桥、廊桥、三脚桥、八字桥……中国古代桥梁集功能性、艺术性于一身,形态多样,因地制宜,与自然景致、建筑群落浑然一体,具有诗情与画意。
评分##陈从周先生写桥的文字合集。编者重新整理文字、照片。读一读有收获。内容不多,稍显零碎 江苏的苏州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唐代诗人杜荀鹤曾有诗《送人游吴》描写苏州桥多:“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民国时期鲁迅从北平回同样是“水港小桥多的”家乡绍兴,需要坐火车几经周转后仍从杭州坐船回去,可见江南水系之发达。 鲁迅先生的老乡陈从周...
评分##“百年从周”系列是为纪念陈从周先生诞辰100周年(2018年)而出版的丛书,计划包括四本书,分别是 《陈从周说塔》《陈从周说桥》《陈从周说古建筑》《陈从周书画集》。其中前三种是陈从周先生的家人和弟子广泛搜集了先生数十年间发表过的文章和演讲稿整理而成,并包括大量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