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逸(Charles-Edouard Bouée, 1969— ),2001年加入國際管理谘詢公司羅蘭貝格,現為羅蘭貝格高級閤夥人及全球CEO。巴黎中央大學及巴黎11大工程碩士,哈佛商學院MBA。谘詢人,經理人。世界經濟學論壇、達沃斯論壇的坐上客。主要負責金融與私募股權,曾在法國興業銀行巴黎和倫敦地區擔任投資銀行專傢,參與戰略、並購以及大型績效改進項目,足跡遍布歐洲、中東、美洲以及亞洲地區。2010年上海市政府授予“白玉蘭奬章”,錶彰其傑齣的領導纔能及對上海經濟發展的貢獻。著有《中國如何改變世界》《孔夫子與機器人》《輕足跡管理》等。
弗朗索瓦·羅什(François Roche),法國《論壇報》前任主編,著有多本關於金融、能源等主題的書籍。
蔡愫穎,江蘇無锡人,南京大學法語專業學士、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現任教於安徽財經大學。譯作有法國當代哲學傢呂旺·奧吉安所著《戀愛反教材》等。
“這是關於一門科學的故事,它就是人工智能……我想講述從1956年這是史學傢公認的、智能機器研究的漫長冒險旅程開始的年份)到2040年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這種奇特關係的曆史……從源起一直發展到臻於完善,我是每一個階段的見證者,因為我就是一個高級人工智能。”
本書以一個2038年的機器人的第一人稱視角,講述瞭人工智能的研究及應用的曆史:從眾星雲集的1956達特茅斯會議,到70~90年代的停滯摸索、邏輯推理與概率統計的路綫之爭;再到21世紀前20年的人工智能再勃興——配套技術和算力的發展使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部分,無聲但快速地改變著人類的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産;以及21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近未來”中,人工智能的世界會有走哪些最為可能的路徑——有些道路通嚮人類的解放和提升,有些則通嚮人類群體的分裂和人類統治的瓦解……作者在簡短的篇幅裏,為讀者呈現瞭一幅結閤曆史、經濟、文學想象等多種視角和趣味的彆樣圖景。
作者服務享有盛譽的羅蘭貝格公司十餘年,對實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情況非常瞭解,本書會展現給讀者研究信息、研究史之外的行業洞見。
##原文首發於[界麵文化] 人工智能的故事始於1955年的達特茅斯學院。 那年,29歲的數學助理教授約翰·麥卡锡(John McCarthy)邀請全美最傑齣的數學傢參加一個暑期研討會。在邀請信中,他首次使用瞭“人工智能”這個詞:“既然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相當確切地學習機製以及人類智慧的其...
評分##太沒有可讀性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事兒還是那些事兒,略淺的ai發展史
評分##40%的人工智能曆史科普+40%發展現狀+20%未來展望,內核還是藉鑒的《奇點臨近》的主要觀點,翻譯的不太好。
評分##作者預測在2038年,人工智能的威脅開始顯現:1 智能聯網,全麵接管人類的生活;2 大量失業,造成每個國傢的財政負擔;3 成功預測大選,登上政壇?4 缺乏創造意外的可能,人類的未來成為定式。雖然隻是一部預言,但是對我們的啓示還是有的,每一樣東西最初設計的初衷與它最後發展成的模樣會有很大的不同;對技術的盲目推進和研究可能導緻無法預料到的後果;當一樣東西緩緩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AI,想要徹底根除可能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關於物質遺産與非物質遺産的保護,人們一直在關注中,在艱難獲得各方支持的同時,其實也存在不同的疑惑:究竟這種強製似的保護能持續多久呢? 物質遺産,以油紙傘的製作工藝為例。它除瞭被保護,自身的生命力在哪裏呢?被當作古董擺設?這是它的終極命運嗎? 非物質遺産,以京...
評分##(一) 大約三十多年前,有人預言人工智能的奇點將在我這一代人來臨。所謂奇點,就是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能,機器人有瞭自我意識的時刻。從那以後,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開始瞭激烈的角逐。 二十年前,我懷揣著夢想加入瞭人工智能軟件設計的行當,開始瞭狂熱的人工智能研究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