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昆(主编)
地道风物MOOK主笔,曾主编《地道风物·黔东南》《地道风物·湘西》《地道风物·民宿时代》。长期为国内人文地理、影像、旅游类杂志担任特邀撰稿人,关注国内的人文地理、地方文化、风俗手艺等领域,并因此足迹遍布各地 。
贵州,这个西南腹地的交通枢纽,有着复杂丰富的不同面相。它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喀斯特地貌的奇峰异洞,形塑了秀丽多元的民族文化,流淌着红色革命血液,也与时俱进地参与全球数字化进程。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走遍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用自然景观、文化气韵、风土人情和地道物产,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丰盈的贵州。
##3+ 苗疆走廊,藏彝走廊之外的精彩。三次大迁徙,成就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羁绊拉扯,交相辉映。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这几日看的了些关于贵州的纪录片和书 早起买了些花草 冬日暖阳中适合翻开这本书了。看完第一辑“地” 零散记录些吧:一是在贵州 由于地理的特殊性 时间自身的力量更为凸显 万物更泰然。二是从庄蹻入滇 明初卫戌 三线建设看 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 我们必须学会自我约束。三是在草海这篇文章中看到了可喜的地方 栖息地的保护和人类生存发展是会出现争端的 草海的解决之道值得借鉴 一方面环保和其他所有乡村建设一样 关键在于脱贫和教育 另一方面在外来精英阶层推动下确实需要当地人的参与(这一点记得在碧山一书的沙溪建设中也提到过)。在后三辑中记录几点: 想更多的了解苗族的刺绣和歌声 网上听不到亚鲁王 就像吃不到安顺的小吃买不到刺绣。关于民族音乐 蒙古和新疆已走向世界 苗侗也会的。
评分##“复杂”的贵州。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