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笳,本名王瑶,1984 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作品多次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并被译为多种语言。英文小说“Let's Have a Talk”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科幻短篇专栏。除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亦致力于科幻小说翻译、影视剧策划和科幻写作教学。
科幻最迷人之处,或许正来自于“现实”与“梦”之间的张力,而具体到中国科幻,这种张力似乎又变得格外明显。一个在历史和文化上都如此特别的国家,会如何想象未来,想象世界末日或外星人入侵?有哪些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决定了这些作品中的深层意义结构?中国科幻与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间,究竟构成怎样的互动关系?当代中国科幻作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和思考,又携带和讲述了怎样的“中国故事”?……
本书收录了中国9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科幻作品13篇。它们如同一组坐标,勾勒出中国科幻在过去近三十年中走过的道路和形成的版图。每篇作品之后附有评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以及去想象一种不一样的未来。
##7.6 前半本看历史,后半本看现实。 《决斗在网络》 作者显然并不懂得网络技术,看着似乎光怪陆离的,实际不过是把彼时 windows 操作系统里能看到的和网络相关的词语腾挪借用罢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很复杂的技术,但同时也是接地气的技术。处于拨号上网时代的作者在不熟悉技术细节和原理的前提下将其想的太复杂了...
评分 评分 评分##7.6 前半本看历史,后半本看现实。 《决斗在网络》 作者显然并不懂得网络技术,看着似乎光怪陆离的,实际不过是把彼时 windows 操作系统里能看到的和网络相关的词语腾挪借用罢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很复杂的技术,但同时也是接地气的技术。处于拨号上网时代的作者在不熟悉技术细节和原理的前提下将其想的太复杂了...
评分##小说三颗星,篇后评论加一颗,夏笳老师有很好的批评才能,喜欢《一日囚》、《伤心者》、《G代表女神》、《北京折叠》,但是似乎成就最高还是《流浪地球》。和今天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科幻小说更近于五四新文学传统(那些想象力不太充足的篇目尤其明显),摆荡于生存与存在之间,在不安于现状的进化之心驱使下探索未知的世界,读起来很亲切。
评分##字太小,出不起书吗。。。
评分 评分##师姐编选的集子,所以必须五星好评!个人阅读感受而言,最震撼的是《地铁惊变》,印象深刻的是《七重外壳》《高塔下的小镇》《流浪地球》《北京折叠》,最幽默也最荒诞的是《2044年春节旧事》。最让人惊叹与沉思的三句话:“在这个地方我们活着只意味着不死,仅此而已”(《高塔下的小镇》),“在永恒的大都面前,庶民们如同蝼蚁,用他们的血肉来润滑着齿轮间的生涩”(《蝴蝶效应》),“如果只是看清楚一些事情,却不能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北京折叠》)。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