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繆勒(Lars Müller),1955年生於挪威奧斯陸。從1982年起在瑞士巴登成立視覺交流工作室,從1985年起在多所設計學院教授建築、設計、藝術、攝影和社會的課程,是國際平麵設計聯盟(AGI)的成員。
作為設計師和獨立齣版人,拉斯·繆勒的作品幾乎完全遵循內心。他初識曼弗雷德·艾歇爾便一見如故,兩人對彼此的美學理念贊賞不已,當場決定聯手為ECM的唱封設計齣書。他們先後閤作齣版瞭《欲望的封套》(Sleeves of Desire,1996)、《風•落•之•光——ECM唱片的視覺語言》(Windfall Light: The Visual Language of ECM,2010)。
譯者簡介
張璐詩,職業音樂人、資深媒體人。 八歲獲古典吉他大奬。
曾任《新京報》文化記者七年,專題報道古典音樂、爵士樂的現場及評論,以及各種音樂和文學的海外人物專訪,曾與Brian Eno 和 Herbie Hancock 等大師暢談音樂。並連續三年為《Time Out 北京》撰寫古典、爵士樂專欄。
2016年底在摩登天空旗下齣版創作專輯《纔不枉過年少吧》。第二張專輯正在錄製中。
譯作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帳篷》等。
1969年成立的德國獨立唱片廠牌 ECM,在爵士樂與當代古典音樂領域建立瞭純粹的音樂帝國,其極具辨識度的封套設計也成為ECM審美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剋製、簡約,神秘而富有詩意。50年來,ECM 一直與商業保持距離,卻在唱片界始終奪目,對全世界的音樂傢和樂迷充滿吸引力。
《風·落·之·光——ECM唱片的視覺語言》由知名齣版人拉斯·繆勒主編,邀請瞭包括藝評傢托馬斯· 施泰因費爾德、禪學藝術研究者卡塔琳娜· 艾普萊西特、電影學者傑夫· 安德魯、音樂傢剋提爾· 畢昂施塔德在內的多位作者,從不同角度探索 ECM 在1996-2010年間的視覺設計與音樂的關係。書中收錄1200餘幅圖片,讀者可從中瞭解這一偉大唱片廠牌的美學理念及幕後故事。
##《風·落·之·光》,四百四十七頁,時間跨度四十餘年,收錄唱片一仟零一張。ECM像極瞭中國魏晉時的詩人,虛幻在真誠的生活中。這一仟多張唱片,我聽過的不夠十分之一,不虔誠。音樂不要一味的聽,耳朵要刁,一些深聽、一些淺聽,遇到喜歡的,聽上一百遍也是常事。第一時間看到...
評分##雖然不是ECM的狂熱粉,但是按既有印象來說,他們的專輯封麵設計真的很細膩,比如Gary Burton那張crystal silence?
評分 評分##另一種攝影美學;順著唱片信息,將一韆張刷完!
評分##排版有用心,但中英混排還有點突兀。不過沒關係啦,當圖錄來看也不錯。
評分##忘記最初是怎麼知道這本書的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並不是作為ECM廠牌粉兒而買這本書的(隻聽過Keith Jarrett的我),隻是純粹的被書裏專輯的照片吸引。先放張定妝照吧。 有硬裝書殼,取齣書,有點被驚艷到:容易落灰的布質封麵,配圖是小時候用過(哪個年代的小時候!),就...
評分 評分##距離張璐詩寫在波恩的那一段,時間又往後推瞭十年;也就是說ECM即將在明年迎來廠牌成立50周年。颱北於90年代中開始代理進口ECM的唱片;多年來在實體銷售衰退、串流崛起之下,ECM的銷售以大不如前。不過像ECM這種僅此一傢彆無分號的實驗精神;透過風落之光、拉斯繆勒的設計編輯美學,細數一張張唱片背後動人的設計與聆聽經驗,體現ECM音樂上的純粹、也體現影像卓絕的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