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 Erwitt)出生于1928年7月26日,童年在米兰度过。1938年他随全家搬回巴黎,次年移民到纽约,1941年搬到洛杉矶。他对摄影的兴趣始于生活在好莱坞的少年时代。1948年厄威特搬到纽约,在那里他遇到了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 teichen)、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和罗伊·斯特赖克(Roy Stryker)。1949年游历了法国和意大利之后,厄威特回到纽约开始职业摄影师的生涯。1951年他被征召参军,在法国和德国服役期间继续摄影创作。
厄威特在1953年受罗伯特·卡帕邀请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从那时起,作为这家声名远播的机构的一员,厄威特曾多次担任主席。在竞争激烈的杂志摄影领域厄威特成为领军人物,四十多年间他的新闻摄影、插图和广告刊登在世界各地的出版物中。除摄影师的工作外,厄威特在1970年开始创作影片。他出版了多本书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举办过个人展览,其中包括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学会、芝加哥艺术学院、巴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苏黎世美术馆。
厄威特以富有幽默感的纪实摄影闻名。2002年,他被皇家摄影协会授予百年纪念奖章和荣誉高级会士(HonFRPS),以表彰他对摄影艺术的持续、重大贡献。2011年,国际摄影中心授予他摄影无限奖的终身成就奖。
厄威特生活在纽约,热爱旅行。他喜爱小孩和狗。
王雨辰,米兰理工大学物理系在读博士,同时为自由译者。
继布列松之后的马格南图片社核心人物、纪实摄影大师献给纽约的黑白赞歌。旧日影像重叠成平常生活的“非决定性瞬间” 。
.....................
※编辑推荐※
☆ 马格南图片社前任主席、纽约学派核心人物、国际摄影中心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艾略特·厄威特献给纽约的一曲黑白赞歌,创 作时间贯穿厄威特职业生涯,收录了许多以往鲜见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
☆ 厄威特眼中的纽约,有时是粗糙的,有时是优雅的,但总是忠于生活的。他就像他最爱的拍摄对象——狗一样,带着好奇心徘徊于这个城市,抓住一个个“非决定性瞬间”,不猎奇,也不加批判,时常流露出幽默温情的一面。
☆ 采用与原版相同的特别印刷手法,由国内顶级印刷厂印制,最大限度保留高光和暗部细节,局部过油加深层次,达到接近原作的高印刷品质。
.....................
※内容简介※
本书从著名纪实摄影师艾略特·厄威特职业生涯中精选122张拍摄于纽约的作品,以跨页、单页、留白的形式交错编辑而成,交织出纽约的方方面面:名人和普通人、白天和黑夜、建筑和风景、平静与喧闹、整齐与混沌……尽显这个伟大城市的复杂多样性。从厄威特幽默的镜头语言中可以感受到现代性、工业化、城市生活对人的影响。
##故事力量来自叙事,另一种来自图像,厄威特做到了非决定性瞬间的捕捉,像个闲逛者和旁观者,抓住了纽约。
评分##“非决定性瞬间”。偶发或自发。相比时兴但稍显刻意的扫街,艾略特·厄威特做到了随性置身纽约中,瞥见真实日常生活后,定格它。
评分##here is New York,恍然如梦
评分 评分##非决定性瞬间的摄影,却抓住了或许欢乐或许惆怅的那一瞬间,虽然情感是观者决定的 亚当•戈普尼克(Adam Gopnik) 我曾在文章里写道,尽管我们观察纽约,有时也按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所说的,我们“做它”——探索和征服它——我们在观察时看到的远远不同于我们在做它时感受到的,这个差异本身就能够成为艺术的表现对象。这座城市在照片中悄悄靠近我们...
评分 评分##“艾略特·科威特生活在纽约,热爱旅行。他喜爱小孩子和狗。”
评分 评分##“你不会找到一个新的国家,不会找到另一片海岸。 这个城市会永远跟踪你。 你会走向同样的街道,衰老 在同样的住宅区,白发苍苍在这些同样的屋子里。 你会永远结束在这个城市。不要对别的事物抱什么希望: 那里没有载你的船,那里也没有你的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