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當國執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節 從童幼到青少年
一 王安石誕生的時間、地點
二 王安石的父母
三 王安石青少年時期的心路曆程
第二節 進士及第和初入仕途
一 本是閤格的狀元
二 在簽書淮南東路節度判官廳公事任上
三 在知鄞縣任上
第三節 王安石願作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學”
一 做舒州通判
二 在江東提刑任內的一些事
第四節 王安石再到北宋朝廷供職
一 勉強就任三司度支判官奏進長達萬言的《言事書》
二 參加瞭是否續行榷茶法的討論
三 參與相度牧馬監變革問題的商討
四 為王安石的《明妃麯》辯誣
五 王安石暢論理財為治國先務
六 徑遷知製誥
七 辭官歸江寜守母喪 收徒講學
第二章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變法革新
第一節 任翰林學士期內的王安石
一 王安石勸說宋神宗做大有為之君
二 王安石願助宋神宗大有為
第二節 王安石在法傢思想指導下變法革新
一 變法的終極目標是富民、富國和強兵
二 摧製豪強兼並
三 對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重視和積極性的調動
四 崇尚法治
第三節 王安石變法革新的精神支柱——“三不足”精神
一 “天變不足畏”
二 “祖宗不足法”
三 “流俗之言不足恤”
第三章王安石入參大政時治國安邦的兩大抱負
第一節 嚮大自然討取財富的為天下理財之法
一 “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主張的提齣
二 與司馬光關於理財問題的爭論
第二節 王安石吞滅西夏契丹統一中國的戰略設想
一 北宋建國百年內對契丹(遼)政策的幾次改變
二 王安石誌欲恢復漢唐舊境統一中國
第四章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第一節 有關理財和興農的各種新法
一 最能體現“為天下理財”主張的“農田水利法”附說王安石對黃河的治理
二 均輸法
三 青苗法
四 免役法(或稱募役法)
五 市易法
六 方田均稅法
第二節 有關恢復民兵製度和加強軍隊作戰實力的兩種新法
一 保甲法
二 將兵法
第五章 王安石對待敵國外患的決策
第一節 全力支持王韶對西蕃諸部的招討——斷西夏右臂的河湟之役
第二節 在契丹統治者兩次製造釁端時的對策
一 熙寜五年契丹統治者的第一次挑釁
二 熙寜六年契丹統治者的第二次挑釁
三 韓琦、富弼主張自行解除武裝以 釋契丹統治者之疑
四 駁斥邵伯溫捏造的“以與為取”的無恥讕言
第六章 王安石的兩次罷相
第一節 宋神宗畏天變與王安石的首次罷相
第二節 戰略設想的破滅和王安石的第二次罷相
一 用孟子的“濡滯”去齊探求王安石遲遲辭彆相位的原因
二 王安石的二次罷相非因呂惠卿的“發其私書”
第三節 略論宋神宗、王安石二人間的關係 一
一 思想境界和戰略設想的差距使宋神宗與王安石的關係日益疏遠
二 宋神宗依然運用要使執政大臣“異論相攪”的那條傢法
第七章 宋神宗的逝世與宋廷政局的大變
第一節 宋神宗的逝世和保守派人物的當政
第二節 章悻就役法問題對司馬光進行嚴厲駁斥
第三節 新法全被廢罷
第四節 司馬光、文彥博等人棄地與敵
第八章 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第一節 這次變法是革新派與保守派之間的一場激烈鬥爭
第二節 為天下理財的成效:發展瞭生産,扭轉瞭積貧的局勢
第三節 新法的被推翻不等於新法的失敗
第九章 王安石的暮年和身後
第一節 十年的退休生涯
第二節 身後的冷落
附 誌
編後
· · · · · · (
收起)
北宋政治改革風雲中的領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當北宋中期積弊已深、內憂外患擾攘之際,以一身任天下之責,推展以富國富民強兵為宗旨的變法革新運動。其纔識“名高一時,學貫韆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其文行“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其魄力“能於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蘇軾語)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為當時思想界的先進人物,同時也成為脫離瞭廣大知識階層的人物。加以政治風雲的變幻,傾瀉於王安石身上的汙泥濁水、誣謗醜化,始自其生前,至南宋則愈演愈烈,幾近韆年而未得滌清。
鄧廣銘先生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始,曆經半個世紀之久,傾注瞭巨大心力,四寫王安石,體現齣一個史學大傢的時代眼光與嚴謹精神。作者由此及彼,由錶及裏,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展現齣一個頗具特色的熙寜變法改製時期,凸顯齣一個抖落掉汙染、誤解和扭麯的政治改革傢形象,使王安石能夠以其本來的風度和豐采,再現於讀者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