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生成机制

主体的生成机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静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4-6-9 平装 9787301240946

具体描述

史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讨论的是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话语这一建构自我的生成机制。全书将重点放在对十七年诸多电影文本的细读上,在身体生产与国家认同这个维度中,去试图打捞、审视并重读这些被遗漏在重读视野之外的,只能够在电影史的叙述中被偶尔提及和简要概述的影片,从而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既有的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全书对理论的把握深入而准确,史料分析翔实全面,结合两者展开的描述和论证颇具新意,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迄今为止见过的论据最有力的书,每一个观点都有庞大的支撑。

评分

##本书以“十七年电影”为题,吊诡的地方有三:一,全书引用的基本是西方理论或中国学者的译介作品,对历史材料的引用非常少,在我看来这绝不是研究十七年应该有的思路,对理论熟悉到戴锦华的程度也无法忽视历史材料的价值;二,作者引用的理论文献也有些令人“无语”,不说阅读原著,就是引用中文翻译也没引到关键地方;三,由于对历史材料的不重视,本书存在太多理论先行的地方,最搞笑的是用“全景敞视”来解读运动员的宿舍。。。实在是不知道作者为何要把这二者嫁接起来???最后,作者几乎还是把电影当成文学来“读”,而不是当成电影来“看”,于是在文本分析上实在太弱,戴锦华那两篇收录于《再解读》里关于《青春之歌》和《红旗谱》的文章是十七年电影分析的范例。

评分

##与个人的研究方向有许多相通之处

评分

##迄今为止见过的论据最有力的书,每一个观点都有庞大的支撑。

评分

评分

一本被后现代理论穿透的电影分析。最主要的是福柯的框架+齐泽克的论点。十七年的电影是一个充斥着巨大意识形态能量的场,特别适合分析。虽然中共的胜利主要靠农民阶级,但是意识形态中最核心的还是工业的、“生产”的身体。

评分

评分

##从身体维度研究十七年电影,从一个维度详释了主体的生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