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3
史静,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讨论的是十七年电影中的身体话语这一建构自我的生成机制。全书将重点放在对十七年诸多电影文本的细读上,在身体生产与国家认同这个维度中,去试图打捞、审视并重读这些被遗漏在重读视野之外的,只能够在电影史的叙述中被偶尔提及和简要概述的影片,从而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既有的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全书对理论的把握深入而准确,史料分析翔实全面,结合两者展开的描述和论证颇具新意,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
主体的生成机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主体的生成机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北大博士论文出版①小电影中的大格局。②身体叙事。③被思路折服。有不足,依然值得五星推荐。
评分##按需。全书将重点放在对十七年诸多电影文本的细读上,在身体生产与国家认同这个维度中,去试图打捞、审视并重读这些被遗漏在重读视野之外的,只能够在电影史的叙述中被偶尔提及和简要概述的影片,从而力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既有的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
评分##注释特别有帮助
评分 评分 评分##本书以“十七年电影”为题,吊诡的地方有三:一,全书引用的基本是西方理论或中国学者的译介作品,对历史材料的引用非常少,在我看来这绝不是研究十七年应该有的思路,对理论熟悉到戴锦华的程度也无法忽视历史材料的价值;二,作者引用的理论文献也有些令人“无语”,不说阅读原著,就是引用中文翻译也没引到关键地方;三,由于对历史材料的不重视,本书存在太多理论先行的地方,最搞笑的是用“全景敞视”来解读运动员的宿舍。。。实在是不知道作者为何要把这二者嫁接起来???最后,作者几乎还是把电影当成文学来“读”,而不是当成电影来“看”,于是在文本分析上实在太弱,戴锦华那两篇收录于《再解读》里关于《青春之歌》和《红旗谱》的文章是十七年电影分析的范例。
评分##almost bullshit
评分##注释特别有帮助
评分主体的生成机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