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主要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罗曼·罗兰》《三大师》《与魔的搏斗》《三作家》,历史特写《人类群星闪耀时》,自传《昨日的世界》等。
高中甫,1933年生于山东蓬莱,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著有《歌德接受史》《茨威格画传》等,编有《茨威格小说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文集》(七卷本)、《瓦格纳戏剧全集》等,译有《亲合力》《茵梦湖》《莱辛寓言》《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贝多芬》《莫扎特》《轮舞》《忆马勒》等。
《邂逅人与书籍:茨威格读书随笔》是茨威格的文学评论集,包括作家介绍、作品评论、讲演、纪念文章、序言等不同体裁,论及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如卢梭、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普鲁斯特、乔伊斯、歌德、里尔克、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尼采、弗洛伊德等。茨威格在写下这些随笔时,将其视为一项“心灵的事业”,他孜孜以求的是这样一种理想:实现一种“在人们之间,在思想之间,在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人性谅解”。
◆ ◆ ◆ ◆
茨威格是一个“急性的充满热情的读者”,还是一个阅读的“中介者”,每当他读了好的作品,他就要把他的感受表达出来,他就要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介绍外国作家、作品上。《邂逅人与书籍》显示出茨威格思想上的多维性和表达上的形象性,少有书卷气和学究气,而富有灵气和艺术魅力。
茨威格在一份用英文写的简历中写道:“正如我感到整个世界是我的家乡一样,我的书在地球上所有语言中找到友谊和接受。”我相信,如他的一些小说和传记在中国找到友谊和接受一样,他的这本随笔集也定会找到友谊和接受。
——高中甫
##以小说的标准来评判茨威格的散文,我觉得会比较失望,不过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评分##翻译得真心不好,读时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去学个德语。。茨威格好像总是不忍心去直接批评一个作家
评分##不是喜欢他是不会读完吧
评分 评分 评分##尼采荷尔德林那篇大爱,特别是“魔性”这词真心充分概括!但是觉得荷尔德林后期风格转变很大,似乎由魔性变成神性
评分##这本书让我爱上了茨威格。 也许是年岁渐长,又或许是养了小孩子,心变得极度敏感。看到和自己家孩子同龄的小孩子,吃不好、住不好,心里觉得很难过,好似是自己孩子吃不好、住不好。看到老人,年岁变大、疾病加身、行动不便时,总想着去帮他们一把。长辈的人渐渐老去,更何况我们每个人都会渐渐老去。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