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本书收作者一九零七年至一九二五年所作论文二十三篇。其中《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旨在介绍西方科学发展历史。《文化编至论》、《摩罗诗力说》重点介绍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潮。《我之节烈观》等十九篇是对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痼疾进行全方位批判。
##《写在《坟》后面》是鲁迅的杂文集《坟》的最后一篇文章,他没有谈世界、民族、青年与未来,而是罕见的谈了谈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他直面自己的怯懦与恐惧,又唯恐自己的文章带给青年朋友们一点点的误导与毒害:“还记得三四年...
评分##《坟》收录内容,在作者自编杂文集里,应该是最广的。
评分##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8年07期 内容提要 通常认为鲁迅1926年11月编定《坟》,这是指《题记》《写在〈坟〉后面》而言,此前鲁迅对《坟》的编集已有长期酝酿, 最迟于1926年6月确定选目,并很可能在1926年8月离京之前交稿。《坟》的编集遇到如何处理杂文与论文、文...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主要还是呼吁中国人变革和打破传统文化。 鲁迅先生主张不读古书,那是因为他饱读古书,而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中国积贫积弱,他急于改变中国的现状。 现在的中文系,如果不读古书,那简直就跟没上一样。今天的年轻人,没读过四书五经,没读过《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在...
评分##《写在《坟》后面》是鲁迅的杂文集《坟》的最后一篇文章,他没有谈世界、民族、青年与未来,而是罕见的谈了谈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他直面自己的怯懦与恐惧,又唯恐自己的文章带给青年朋友们一点点的误导与毒害:“还记得三四年...
评分##题记和后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省,透露出野草般的清冷。中间我曾感觉他对章杨批评太过,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直到后记中说费尔泼赖是用青年的血写就的,开始有所理解。
评分##《写在《坟》后面》是鲁迅的杂文集《坟》的最后一篇文章,他没有谈世界、民族、青年与未来,而是罕见的谈了谈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他直面自己的怯懦与恐惧,又唯恐自己的文章带给青年朋友们一点点的误导与毒害:“还记得三四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