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編者的話
第1章 在那遙遠的島國
話說,斐濟島上長滿瞭麵包樹,肥厚飽滿的果實成熟後落下竟會砸死人……
程韻的男友林方文因作詞傢的身分,偶然間發掘瞭一位歌藝驚人的新人──來自斐濟的葛米兒,葛米兒與其男友威威雙雙飛來香港展開自己的歌唱事業。葛米兒是個熱情奔放、勇於嚐試的島國女郎,她闖入瞭程韻的生活,也帶給程韻及其它好友們許多精采刺激的體驗……
第2章 愛隨謊言消逝瞭
林方文在與程韻復閤之後,也稍稍有瞭改變,現在的他更珍惜與女友相處的時光,不再無故搞失蹤,也不再情緒化地令人無所適從,程韻為此感到幸福不已。而葛米兒是林方文一手發掘的新星,林方文理當為她量身打造瞭多首暢銷歌麯,將她推嚮歌壇的頂峰,她在成名之後並未忘本,始終對於恩師林方文充滿瞭尊敬與仰慕。直到林方文遇到事業的瓶頸,再也寫不齣完美的歌詞時,情勢似乎有瞭轉變……
第3章 風中鏇轉的木馬
在林方文靈感盡失的低潮時期,程韻驚覺自己絲毫幫不上忙,而葛米兒適時伸齣瞭援手,葛米兒與林方文因音樂而惺惺相惜,兩人終於再度碰撞齣音樂的火花,此時的葛米兒正好與男友分手,不該齣現的愛苗在林方文與葛米兒之間悄悄地發芽瞭,程韻再度崩潰,在好友們的安慰下毅然斬斷情絲,決心離開不忠的林方文……
第4章 最藍的一片天空
一蹶不振的程韻再也無法接受林方文,友人們陪著她度過痛苦的失戀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她認識瞭年輕有為、樂觀開朗的韓星宇,韓星宇帶給她全然不同的新感受,讓她又有機會再去享受另一段愛情人生,兩人以為從此以後可以這麼走下去,直到她接獲林方文在斐濟潛水失蹤的噩耗後,情況又有瞭轉變……
內容試閱:
序
《麵包樹上的女人》是我第一部小說,十六年瞭,往事如昨,卻也是遙遙遠遠的昨日,許多感想,真的不知道從何說起。這個小說一九九四年在香港《明報》每天連載,一九九五年齣版成書。六年後,我先後寫瞭《麵包樹齣走瞭》和《流浪的麵包樹》兩個續篇。這些年來,常常有讀者問我,麵包樹的故事會不會繼續寫下去?我心中沒有答案。
所有的故事,是不是也會有一個終結?一本書最好的結局,往往是在讀者心中,而不是在創造它的人那裡。寫書的時候,我是這部小說的上帝,我創造它,盡我所能賦予它美麗的生命;故事寫完瞭,我便再也不是上帝,我隻是個母親,時候到瞭就該放手,讓這孩子自由飛翔。
麵包樹是我寫於青春的故事,當時的技巧或許比不上現在,心思卻是單純的,就像每個人最早的愛情,雖然青澀,甚至稚拙,卻也是最真切的。它是我第一部小說,或多或少有許多我自己的故事,我無可避免把我認識的人寫進書裡,不懂得怎樣去掩飾和保護他們,也不懂得隱藏些什麼。結果,明明是虛構的故事,一旦下筆,卻寫瞭很多的自白,既是程韻和林方文的愛恨成長,也是我的成長愛恨。「本事文化」把麵包樹係列三部小說重新修訂,陸續齣版,讓它再一次麵對喜愛它的讀者,我也再一次重溫林方文和程韻之間那段從青澀走到心痛的愛情,再一次經歷程韻對林方文的執迷。她為什麼如此愛他?為什麼情願流著淚愛這個人也不能夠微笑去接受一個永遠守候著她的人?這樣的愛情難道不苦嗎?可是,愛情豈是可以理喻的?
我總是在想,小說跟人生有什麼不同?有些小說比作者短命;另一些小說,卻活得比作者長久,甚至活到韆百年後,也將會活到永遠。人生從來就沒有小說那麼傳奇,那麼繾綣悠長。《麵包樹齣走瞭》是二○○○年齣版的,故事裡,紅歌手葛米兒患上瞭無藥可治的腦癌,她坦然接受事實,堅持要辦一場告別演唱會,用歌聲告別塵世。那天晚上,唱完最後一首歌,這個虛弱的女孩獨個兒迴到後颱,幽幽地死在化妝室裡。這本書齣版三年後,香港歌後梅豔芳證實患上瞭子宮頸癌,她同樣舉辦瞭一場告別演唱會。演唱會結束沒多久,她走瞭,留下瞭最後也最使人傷感的歌聲。後來纔讀到這部小說的許多讀者紛紛問我,葛米兒的故事是不是就是梅豔芳的故事?怎麼可能呢?我不是先知,不會知道幾年後發生的事。
若說人生跟小說不一樣,小說與人生的巧閤有時卻會讓人吃驚。麵包樹終歸是個虛構的故事,讀者卻早就把它看成瞭真實的人生,多少年來,無數讀者都問我同一個問題,他們想知道,林方文是不是就是林夕?這幾年,又有許多新一輩的讀者問我,林方文是不是就是方文山?也許,再過十年或是五十年,當我已經很老瞭,讀者們也許會猜測林方文就是某個他們喜歡的寫詞人。終於我明白,小說與人生的不同,是人會逐漸老去,小說裡的人物卻永遠還是那個年紀,永遠不會老去。這多好啊!都說小說是為人生而寫的,它填補瞭我們每個人的遺憾,圓滿瞭我們的想像。
在麵包樹的故事裡,林方文為程韻寫瞭許多美麗的歌,麵包樹三部小說也是我用文字譜成的一首長歌,歌唱著燦爛的青春,為世間的相聚而唱,也為那樣纏繞執拗的愛情而歌。就請你把這一篇序當成一首短歌,我不是葛米兒,我沒有一個動人的嗓子,這首歌,是為瞭新知舊雨而唱,惟願這一麯永不落幕,就像我們擁有過的所有刻骨銘心的愛情,時日漸遠,始終與記憶相伴,不曾老去;每一次迴首,還是會心痛。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