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格,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它通过列举善恶行为、量化功过等抽象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道德实践。当时的士人和官员似乎把这种方法看作一种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个人道德,也有助于教化百姓,巩固社会秩序。
本书集中研究明清嬗变时期功过格广泛流行的社会现象,是非中文世界第一部详细探讨该问题的专著。书中既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中文研究资料,同时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奥崎裕司等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功过格来考察精英阶层对于明清之际社会经济变化,诸如中央权威的腐败和低效、不断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理学一统局面的瓦解等等此类时代和社会变迁问题所作出的反应。
道德可以量化吗?捐款可以赎罪吗?不论是明清的功过格,还是当代文明积分码,劝善惩恶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评分##关于“功过格”这个概念是接触的很早,然而一直没有用心去了解过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影响,只是简单的感觉它好像是传统时代知识分子用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践行儒家规矩的类似“日记”的文本。但是在看完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于“功过格”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偏差,在本书中,包氏通过翔实的材料和认真的文本分析,令人信服的讲述了“功过格”这一文本形式的由来及其在当时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说精英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它想达到的目的),包氏还通过“功过格”由两宋时期道教修行的文本到明中后期辅助个人世俗事业成功以及明清鼎革之际告诫大众安分守己的宣传手册三个阶段的演变,一方面揭示了中古以来中国社会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演进,又揭示出明中后期以来江南社会的变迁对精英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影响。20220311第五本
评分##本书应是源于一篇论文(很可能是毕业论文,没必要也不想花时间去查哈),所以严肃严谨性拉满,轻松易读性一般般,这样就很挑读者了,对历史没有相当兴趣的人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我这种则读下来感觉不错。话说前不久刚读完《叙事的胜利》,其中宏大叙事与历史范式一章对我读本书有一定的帮助,我了解到宏大叙事的偏颇之处,即作者们无法穷尽所有要素来阐述或解释宏大的历史,继而只能将自身最为了解或喜爱的内容视为究极原因,即使我们都知道影响世界走向的重要因素没有成千也有上百,于是二十世纪的历史专业人士们往往有意识的抵制和避免宏大叙事,转向专精一隅或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探究历史,例如历史上具体的娼妓、巫术、战争事件,绝口不提绝对的因果关系。功过格就是这样的一隅,不起眼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存在关联的良好观察角度,世道人心都囊括。
评分##挺有趣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功过格与慈善事业的
评分##儒学化的现世报应观。需要注意袁黄的观念里很强调“无念”,这和现在的大善人刻意买有卵的鱼放生是不一样的。
评分##“用“大众的”与“精英的”这样的词来描述信仰和思想,基本上是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信仰可以排他性地与社会等级制度中的任何等级联系起来。”
评分##简单翻了一遍,印证了一些之前的猜测????
评分##儒学化的现世报应观。需要注意袁黄的观念里很强调“无念”,这和现在的大善人刻意买有卵的鱼放生是不一样的。
评分##深入浅出。功过格,古代每日打卡的AP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