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认为,东坡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词学大家刘少雄亦同此论。
苏东坡是位生气淋漓、放任不羁的天才。
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成尖酸刻薄。
东坡一生多情,因为多情,故溢而为词;
他的词之好之美,就美好在,他有温厚的入世情怀和超旷的俊逸才思。
如何在“人生有别”“岁月飘忽”的感伤中,觅得心灵的依归,
在时空变幻里寻得生命的安顿,是东坡一生的课题。
在人生的行旅中,且让我们跟着东坡走一趟回家的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评分##堂庑特大,一部东坡心史,脉络清晰,体情入微,言之有据,可与朱刚的《苏轼时十讲》合参。刘少雄是一位杰出的老师,其设计课程的思路和结构,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评分##听了刘少雄教授20节将近45小时的“东坡词”课程,被深深的感动:怎样在“人生有别”“岁月飘忽”的感伤中,寻觅心灵的依归、生命的安顿。此书是课程的简略版。
评分##理解和文辞都太美了,是可以多读几遍的苏轼词讲。我个人觉得非常难得的是,在没有大量讲故事和引用其他学术大家资料及观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独特的美学语言解构苏轼的文学艺术和人格心性。专业性和可读性平衡的很好,但这也是比较可惜的地方吧,侧重面是喜欢通读而非精度的受众(本人),学术研究上的观点不太新,纵贯线和横切面理解苏轼都不是深度读物。但必须再说一次,刘老师的语言太美了,是工笔小品那种美,这大概也是当代“士”笔下,记叙苏轼的感觉
评分##唯有理解了情感与经历,才能读懂诗词的意涵。以前有个朋友说,是在深夜与朋友吃完散伙饭,才突然明白了“千里共婵娟”的意义,突然发现以前被强迫背诵的诗词从此刻在了人生的记忆里。刘少雄老师的讲读,生平不喧宾夺主,但却将每一首诗词赋予了鲜活的血肉,让每一份情感穿越古今而来,走入内心。
评分##挺好的书,分析,点评,赏析,都有功夫,就是行文用词有点刻意求「工丽」,未免与分析对象(东坡的词风)相违。
评分##刘少雄说,苏东坡填词乃源自“人生有别,岁月飘忽”之感,强烈的时空意识是东坡词的主要特色,而“东坡多情”。词之为体,以言情为主,而词的抒情特质,主要就是以时空人事对照为主轴。而东坡绝少写儿女柔情,更多的是面对,抒发人世间的各种悲欢离合的情事,而“情中有思”是他的主调,他绝少深陷于情绪的愁苦中,能正视人间的悲喜情怀,终而表达为一种旷达的胸襟。苏词所谓“也无风雨也无晴”“人间有味是清欢”“此心安处是吾乡”等,并非抽象的概念,也不是哲理思辨所得,而是他怀抱真情至性,从实际生活中体证。而大多喜欢这几句苏词的人大都没有多少真实体会,不过是附庸忧愁而已。
评分##解说的很美很有深度。
评分##书的纸张不错,摸着很舒服。后面读啥呢,想看《苏东坡新传》和《王安石传》。 优点是作者文采很好,有大量的华丽用词,整体感觉给高中生看看写作文会很好用。 亮点是第二讲的《过七里濑》、第三讲的几首密州词赏析以及文体论的相关内容。 缺点很明显:一是重“赏析”而不是“分析”。倒是作者所引几处郑骞的观点,颇有新意。二是由于这本书是课堂讲稿实录,很多话看视频的时候不觉得,落到纸上就显得啰嗦重复了。三是主线不明,前半本似乎按照时间线讲述苏轼各个时期的词作,第七讲后突然开始是苏轼专题研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