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的难题,是西方带来以“器”致富强的模式,和儒生传统的治国正道存在距离。郭嵩焘的历史意义,则在于他是中国人开始从“道”的层面正视西方、对待西方的时代思潮转捩点。这种眼光旨在化解其所处时代的难题,却也使得中西对抗从力量的抗衡上升为文明的竞争,从而开启了后世关于中西关系的诸多思想争论。本书从郭嵩焘的生平经历和思想变化中,不单纯探讨一个人物如何“超时代”,更试图看到他如何在同时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形成了独特的解答思路。
##「惟能貫古今、化新舊,渾然於中西,是之謂通人」,找了兩百年了,有麼?晚年郭嵩燾的深刻,大概就在於不再汲汲「返本溯源」,乾脆承認「道出於一」吧
评分##前言异常精彩。真正的“了解之同情”。
评分##这本书真是神中神,做历史的标杆。以郭嵩焘“道出于一”的思想核心,贯穿联系起郭嵩焘整个人生轨迹和选择,不仅照射出了个人思想轨迹,对重新评价这一近代史重要人物给出了新观点,而且也照射出了当时清政府面对外务事件决策内部的张力和进展,还间接给出了汉学和宋学在近代的展开,可以说是一本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新锐之作,学术贡献和视野都是顶好的。总的来说郭嵩焘对于东西之争给出的答案是过于理想主义书生气的,通过对上古三代到的置换,指出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源在于“失道”,西方更接近于三代精神,因此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这一点过于理想主义了,但这正是一种近代思想的“创造性转换”,这些都来自中国传统经典的视野。这本书钩沉了太多问题,并不好一一列举,作者史料功底扎实,眼光独到,行文凝练,总结精道,通过阅读对近代史的收获满满。
评分##一部很好的传记
评分##择善而取
评分##原来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鼻祖
评分罗志田说,博士论文能改动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都是不小的胜利。
评分##「惟能貫古今、化新舊,渾然於中西,是之謂通人」,找了兩百年了,有麼?晚年郭嵩燾的深刻,大概就在於不再汲汲「返本溯源」,乾脆承認「道出於一」吧
评分罗志田说,博士论文能改动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都是不小的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