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藝術懂你

如何讓藝術懂你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蘭斯·埃斯普倫德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引言 1
第一部分 基礎要素
第一章 與藝術相遇 3
第二章 有機的生命體 22
第三章 心與靈 55
第四章 講故事的藝術傢 76
第五章 藝術是謊言 96
第二部分 近距離接觸
第六章 覺醒 巴爾蒂斯 《貓與鏡子在一起 I》 119
第七章 感知 瓊·米歇爾 《兩株嚮日葵》 140
第八章 成長 讓·阿爾普 《生長》 149
第九章 引燃 詹姆斯·特瑞爾 《絕對清晰》 161
第十章 演化 保羅·剋利 《黃色符號》 175
第十一章 互動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發生器》 188
第十二章 旅程 理查德·塞拉 《扭麯的螺鏇體與橢圓》 202
第十三章 刺激 羅伯特·戈伯 《無名之腿》 210
第十四章 質變 理查德·塔特爾 《有藍光的白氣球》 217
第十五章 淹沒 傑裏米·布萊剋 《溫徹斯特三部麯》 225
結語 展望更遠 235
注釋 253
緻謝 263
延伸閱讀 265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過去的一百年間,藝術世界的風景發生瞭急劇變化。觀者在一件件藝術作品前大為迷惑,這些作品是種挑釁嗎?藝術傢是否隻是在講內行笑話?

·

藝術本身也是一種語言—一種存在周期遠超齣其特定時代的語言。美國資深藝術評論傢蘭斯·埃斯普倫德在本書中結閤自身多年的藝術鑒賞經驗,將內含於藝術的 語法邏輯細細道來。書中以對於藝術基礎要素的分析開篇,隨後深入解讀瞭十件現當代藝術作品,引領讀者去觀看和思考,從而形成自己的審美判斷,能夠以藝術傢看待藝術的方式去審視藝術。

·

【編輯推薦】

★資深藝術評論傢分享藝術鑒賞之道

蘭斯·埃斯普倫德基於多年的藝術鑒賞經驗,對藝術的語言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他引領讀者接近那些陌生的藝術品,進而獨立運用欣賞技巧與藝術品展開交流,像藝術傢那樣思考。

·

★走近現當代藝術,讓藝術真正與你有關

作者通過自身欣賞藝術的經曆,引導你建立自身審美體係,同時與藝術建立緊密的聯係,形成屬於自己的私人體驗。對藝術的經驗,盡管我們全都可以參與分享,但那歸根結底是屬於自己的,就像對愛的體驗一樣。

`

★從基本要素到個案分析,深入剖析藝術的魅力

書中以對藝術基礎要素的分析開篇,對於貫穿於藝術史中的深層次審美標準進行瞭闡釋,隨後,在對於十件當代作品的細緻解讀中,展示瞭藝術欣賞的各個角度。由此,讀者可以由一般到個彆,從理論到實際逐漸深入,成長為獨立的藝術鑒賞傢。

·

★業內專傢、多傢媒體盛贊

本書得到瞭藝術評論界以及包括《華盛頓郵報》《科剋斯書評》等美國主流媒體以及資深策展人約翰·埃爾德菲爾德和奧斯卡獲奬導演羅伯特·本頓的好評,被贊為“富於洞察力”而又“毫不晦澀”的藝術賞鑒理想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中間的內容全部都是藝術品鑒參考 頭尾是麵嚮大眾“如何看藝術展”的指南針 藝術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 既是私人的也是具有普世性的 一個誠實與閤格的作品應當有能力自敘 而觀眾也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調用自身的直覺與感性 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而不應過度依賴導覽等未經自己消化理解的“現成品”去理解作品 一韆個讀者就有一韆個哈姆雷特

評分

##雖然隻讀完瞭引言和第一章,我認為我收獲的已足夠瞭,遂不再讀。隻總結齣三點:1、藝術傢發現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的個人經驗,並轉化呈現的那些經驗。重要的不是那是什麼,而是怎麼做到的。 2、要先清空自己:感受作品,讓自己耐心地投入作品的情緒、形式、動態和光綫,細細體會,提齣疑問,注意微妙細節與不同理解的各種可能。 3、藝術是一種探索發現,是讓事物可見。

評分

##開本和紙張讀起來都很舒服,如果能把書中提到的藝術傢作品都配上插圖就更好瞭。

評分

##我曾經去看過不少藝術展,但至今很少很少有特彆印象深刻的作品印刻在腦海中。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我再看展的過程中都力圖在尋找一個答案,一個作品對應的答案,而這個答案應該就像作業後麵的參考答案一樣,有固定的的標題、方嚮和標準。所以,在看展時,我會忽略作品本身,而隻去關注作品旁邊的簡介標題和問題。好像藝術傢已經告訴我瞭作品的梗概,然後再順著藝術傢的故事去延續。最後發現在藝術麵前我丟掉瞭最重要的東西——“自己”,每一件藝術作品最關鍵的東西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給每一個觀看者的“可能性”,隻要丟掉瞭概念、框架等等既有的束縛,然後把自己放到裏麵去,那纔是你與藝術的相遇。可能真的沒有什麼“看不懂”,而是剛開始我們的方嚮就錯瞭。

評分

##7分。這本書的定位可能有點尷尬,對於初學者入門來說不友好,書中提到的大量藝術傢及其畫作,既沒有交代背景也沒有提供圖片;對於已經具備相關知識的讀者來說又會有淺嘗輒止的感覺。不過話說迴來,作者的文筆是好的,對具體藝術品體驗式的描述也是生動的。第二部分重點講解的當代藝術品,有幾件沒有配圖(大概因為版權),加上有些本身並非畫作。起碼作者應該有一個姿態明確告訴讀者哪裏能找到這些作品,否則就顯得他洋洋灑灑的講解文字比作品本身還重要瞭,這與作者反復強調要直接看作品去感受的觀點是相悖的。另外,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包括便攜的手感。

評分

##當你領悟藝術傢的用意,也就進入瞭更高階的思想共鳴,那裏很多人到達過,也有很多人正處這樣的狀態,感受到的是深度的精神共鳴和打開另一扇門的開始,懂藝術也是為瞭打開更多扇門讓精神與更高階的思想得到啓發、呼應和共鳴。

評分

有關當代藝術作品之後的隱喻與關聯,需要知識儲備,需要洞察力,需要敏銳審視本能之為何被喚醒,獨一無二的視角與解讀誕生於此。身為《華爾街日報》藝術專欄撰稿與資深藝評傢的作者,在這本書裏介紹瞭巴爾蒂斯,瓊米歇爾,保羅剋利,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等藝術傢的代錶作品的詳盡品評,希望讀者可以從這份指南裏獲取要點,養成自己的審美觀點。審美需要知識養成邊界,審美也需要放下局限打開邊界,感與受是更復雜交匯程度的私有體驗,願這份帶你窺見門徑的感知打磨,帶來的不僅僅是觀看。圖片不太多,一些需要邊搜圖邊對照文字。書封配色我喜歡,4星以上。

評分

##讀的過程會有點痛苦,因為介紹瞭很多藝術傢和作品但沒有配圖(很多評論都有說到這點),但讀完整本書之後,能理解作者的意圖,配圖在這本書裏可能會限製瞭讀者的想象,變成類似博物館掛牆文字說明或音頻解說的功能:我們可能會接受這些摘要講解,並以之替代瞭自己的體驗。作者更注重的是觀眾對於藝術的個人體驗,讀完他的純文字介紹後,重新去搜索和瞭解藝術傢和他們的作品,是“體驗”的一種形式。

評分

##三星半 還是比較專業的,從專業角度剖析當代藝術;其實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不同,感受也不同,聽從自己的感覺就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