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与流动性

建筑、空间与流动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东丰雄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第一章 世界经济与虚拟建筑/1
第二章 新国立竞技场三连败/11
“B 方案的主旨”研讨会/12
新国立竞技场“第一败”/15
第二败,幻之修改案/19
第三次,挑战DB 模式/23
客场战斗,上! /27
将木柱作为体育馆的标志/32
27 分差在哪/35
建筑师对于“管理型社会”的意义/39
第三章 “管理”和“经济”之间的高墙/43
除了“大家的家”,别无他选/44
釜石重建项目遇挫/46
人的必需空间/50
从根本上重组“建筑”/53
第四章 从“时代”到“场所”/57
背离社会的20 世纪70 年代/58
以失重建筑为目标/60
公共建筑的“管理”之墙/63
“创造”是一种交流/69
被市民热爱着的剧场/73
以“封闭”为主题的公共建筑/79
与业主对峙/82
创造令人愉悦的建筑/86
“设计空气”的建筑/89
这片土地特有的建筑/93
第五章 东京与“东京物语”之间/97
对“东京”的憧憬/98
面无表情的“东京”/100
去充满“人情味”的城市旅行/101
印度的启发/105
第六章 从“日语”空间谈起/109
被英语均质化的社会/110
建筑作为“日式庭园”/112
有“余音”才有意义/115
像自然一样的建筑/118
远离均质化建筑/119
第七章 在大三岛/121
追求建筑的本质/122
遇见大三岛/123
伊东建筑私塾/125
大三岛不可思议的魅力/128
日本最美岛屿大三岛营造项目/131
第八章 “场所”孕育的想象力/139
岛屿显露出的预兆/140
都市和岛屿,互相刺激的催化剂/142
新的人际关系诞生/144
从岛屿看日本未来/146
第九章 熊本地震与“熊本ArtPolis”/149
临时安置房的配置规划/150
打造熊本版“大家的家”/152
“面向自然,与人和睦”/155
“熊本ArtPolis”的发展历程/156
自然与建筑的融合/160
“落荒而逃”后的重新开始/163
结 语/16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日本建筑巨匠伊东丰雄,讲解了自己真实的设计经历、实践和设计思想,他成功地将日语中的余韵和暧昧性运用到了建筑设计中,创造了一种能带给人自由感觉的建筑作品。他主张让建筑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用扎根于场所和土地之上的“流动性的建筑”让人类回归自由。是建筑师、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案头必备的设计启迪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日语平假名衍生出空间的流动感,利用几个中心点(柱、管、穹顶)形成流动空间,分散其中的各个场地四周都有大面积留白,从中心点扩散的波纹则会慢慢将其覆盖。如果换到自然中,可将每个楼层视为公园,穿插其中的管状体就像森林,使用者可随时选择场地,自在地度过一段时光。 ——区别于欧几里得几何学为基础的西式庭院,日式庭院是一种暧昧的空间布局。 ——演出的场所要能让人产生异空间的感觉,人们才会集中注意力…

评分

##波纹ripple!余音是很美的! “建筑应该是真实地建在某处的物体。” 东奥的新国立竞技场,是日本建筑的危机,管理方面有很大问题。大家都在担心中国的建筑未来走日本的路。大家都说建筑很美,建筑行业不行,相当于49年入国军。(苦笑

评分

##我要是大师我也水100本专著

评分

##这是伊东丰雄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质疑、反思。针对现代建筑思潮实践以来的设计现象,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均质化建筑,他的设计强调打破“墙”、打破建筑对人和人区隔,不仅强调一种开放、流动的建筑,更强调具有在地性的具体空间,还人以自由,奂城市以个性。虽然现在流动、开放型的设计并不鲜见,但在文中,你可以通过他的实践,经典的建筑设计,真诚的思考和内省,不仅发现他独创性的来龙去脉和实际的根据,一览其设计的精妙,同时也能读到他对东西方建筑/城市,进而进入语言、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反思。当然,这本书确实谈设计,但也从本质上对管理型社会规训、束缚人身体,进而束缚人思想、自由等现象进行了批判。在书中,既可以了解设计,也可以从建筑师的角度知晓日本语言的暧昧性、日式庭院的独特性。

评分

##希望通过建筑让人从某种程度上获得解脱和自由,伊东的理想实在高尚,他从年轻时候开始就很叛逆,1969年因为无法理解建筑师何以要加入资本主义体制性的大阪世博会建设,就从菊竹清训的事务所辞职。致力于打破壁垒,打破全球化背景下均质化的经济,均质化的语言,均质化的建筑,试图追寻人之为人的自由。生活在以“安全、安心”为名的墙后管理型社会中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失去的太多了,需要打破的墙也太多了。

评分

##这是伊东丰雄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质疑、反思。针对现代建筑思潮实践以来的设计现象,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均质化建筑,他的设计强调打破“墙”、打破建筑对人和人区隔,不仅强调一种开放、流动的建筑,更强调具有在地性的具体空间,还人以自由,奂城市以个性。虽然现在流动、开放型的设计并不鲜见,但在文中,你可以通过他的实践,经典的建筑设计,真诚的思考和内省,不仅发现他独创性的来龙去脉和实际的根据,一览其设计的精妙,同时也能读到他对东西方建筑/城市,进而进入语言、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反思。当然,这本书确实谈设计,但也从本质上对管理型社会规训、束缚人身体,进而束缚人思想、自由等现象进行了批判。在书中,既可以了解设计,也可以从建筑师的角度知晓日本语言的暧昧性、日式庭院的独特性。

评分

##前三章让我看到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像今天的我一样,让文字中充斥着不快与咒骂,痛斥不透明、非正义、无责任等导致的自己“被迫”的失败。后面回顾自己的作品,并贯穿着在第一章里就已表露出的观点,将好的建筑与经济全球化、现代性、西方、资本等对立,而与自然、自由、时代、地域空间绑定,虽不可说无可取之处,但也值得三思而吸纳。

评分

##这是伊东丰雄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设计的质疑、反思。针对现代建筑思潮实践以来的设计现象,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均质化建筑,他的设计强调打破“墙”、打破建筑对人和人区隔,不仅强调一种开放、流动的建筑,更强调具有在地性的具体空间,还人以自由,奂城市以个性。虽然现在流动、开放型的设计并不鲜见,但在文中,你可以通过他的实践,经典的建筑设计,真诚的思考和内省,不仅发现他独创性的来龙去脉和实际的根据,一览其设计的精妙,同时也能读到他对东西方建筑/城市,进而进入语言、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反思。当然,这本书确实谈设计,但也从本质上对管理型社会规训、束缚人身体,进而束缚人思想、自由等现象进行了批判。在书中,既可以了解设计,也可以从建筑师的角度知晓日本语言的暧昧性、日式庭院的独特性。

评分

##前三章让我看到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像今天的我一样,让文字中充斥着不快与咒骂,痛斥不透明、非正义、无责任等导致的自己“被迫”的失败。后面回顾自己的作品,并贯穿着在第一章里就已表露出的观点,将好的建筑与经济全球化、现代性、西方、资本等对立,而与自然、自由、时代、地域空间绑定,虽不可说无可取之处,但也值得三思而吸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