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之痛”背后的行为学动机是什么?
明明过去已经多花了很多钱,为什么之后在购买同一件产品时,依然理所当然地愿意为它多掏钱?
度假时愿意花4美元买的汽水,为什么在社区商店,我们觉得卖1美元都贵?
一提到钱,我们立刻就能联想到数字、价值、账户等很多信息,但事实上,当我们确实用到它的时候,我们的各种心思其实更为复杂、活跃。另一方面,在经济行为的塑造上,情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我们想要存钱、评判事物的价值或进行理性消费时,它又成了我们非常棘手的敌人。
在《怪诞行为学5:理智与金钱》中,丹·艾瑞里携手杰夫·克莱斯勒为我们解答了与钱有关的决策时的诸多基本命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一打破我们过去对于个人财务问题神圣的信仰,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越过自身的本能,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
通过探讨各种日常话题,从信用卡带来的不痛不痒的消费诱导到家庭预算开支陷阱,再到偏向感召力的假日促销,艾瑞里和克莱斯勒论证了我们的自信在消费习惯中是如何让我们误入歧途的,这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不管是“开上45分钟的车只为省下10美元”这件事中时间的实际价值,还是没办法去正确评估的我们所购买的产品的实际价值。
同时,艾瑞里和克莱斯勒还阐述了非理性的强大作用——它是如何阻碍我们,我们又该如何抵抗它。在这本书中,你既能看到案例研究、趣闻逸事,又能收获具体意见和经验教训,这驱使我们不得不揭开无意识的恐惧和探索,改变我们原本对于理财和消费行为的非理性认知。
总之,这本书不仅展示了让人头疼的与钱有关的决策背后的各种缘由,还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帮助我们的大脑在危机四伏的金融环境中找到航向,让我们存得下钱,更理智地花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阐述了我们身上俯拾即是的对待金钱非理性行为,其核心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每一次金钱决策都是一种机会成本,因此我们没法对付出价值与获得的效用进行合理定位。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也是全书最核心部分,其详细分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价值的种种误判,而这些误判原因源于人类心理机制与身俱来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被精明的商家利用,让我们平白无故损失大量金钱。作者总结我们对金钱的误判主要来自于:相对性、心理账户、付款之痛、锚定效应、禀赋效应、损失厌恶、公平和努力、自控力、过于看重金钱、语言和形式,以及期望值。最后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作者给出了针对以上误判的一些建议,其主旨是鼓励我们多存钱,能够尽可能克服心理缺陷以做出更多合乎长远利益(平衡当下欲望)的金钱决策。
评分注重机会成本,别太计较沉没成本。快捷的支付方式并不是一件好事,它会让我们忽略付款之痛。想对劝诫自己的一句话是:别提前消费。
评分##解决办法:我们期待以后有人看了这本书 能受到启发 将解决办法实践出来????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出发,讲了各种效应。原名其实更精准,How we misthink money and How to spend smarter。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锚定效应,这个太厉害了。就比如我想好给它打五颗,但受到6.8分的集体评价的影响而差点给它打4颗星????
评分##有点啰嗦重复。尤其是先读了第一本紧接着又读这本的情况下。
评分##3.5
评分##3.5
评分##事例有些啰嗦,各种心理学的原理还是值得一看的。
评分##终于在健身房听完了 fi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