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版)
定价:58.00元
作者:邱森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122007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年版)》为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引进香港辣椒出版公司版权出版的*摄影器材图书。《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年版)》以科学的测试手段,对市场上现在正在销售的十大品牌(近40部)可换镜头机身进行了详尽、客观、的技术评测,图文并茂分析了机身的性能特长、改进要点、白平衡性能、降噪性能、摄像功能等,加以客观点评,并附有大幅拍摄样张,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供摄影爱好者选购相机、摄影器材厂商推广产品以及摄影器材经销商培训店员之用。
目录
Chapter1 机身科技教学及基本分类说明
Chapter2 机身测试报告
Canon
Hasselblad
Leica
Nikon
Olympus
Panasonic
Pentax
Ricoh
Samsung
Sony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版)》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其封面设计,那种沉稳大气中又透露着专业感的气质,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目光。翻开书页,一股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质感扑面而来,这种触感在如今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一直对相机内部的构造和技术参数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器材评测要么过于技术化,晦涩难懂,要么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似乎以一种庖丁解牛般的精妙,将复杂的技术参数分解开来,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单单从目录和前言部分,我便能感受到编者团队在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们似乎不只是罗列数据,更是在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试图告诉我们这些数字对于实际拍摄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我这种初学者而言,这本年鉴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耐心地为我指引方向,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数码相机机身的特点,为我日后的选购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数码摄影技术更深层次的世界。
评分这本《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展现出的“时间跨度”的价值。在数码摄影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几年前的相机可能已经被淘汰,但它们在当时无疑代表了技术的顶峰,也承载着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梦想。《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恰恰捕捉了2010-2011这个关键时期。我翻阅时,仿佛能回想起当年那些备受瞩目的新款相机,它们在当时是如何引领潮流,又是如何影响着摄影的走向。书中对这些相机机身进行的详尽评测,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罗列,更像是一次回顾和梳理。它让我了解到,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厂商们都在朝着哪些方向努力,技术瓶颈在哪里,而又有哪些创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数码摄影发展历程,或者对那个时期的经典机型怀有特殊情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且全面的视角。它不仅是关于“当下”的评测,更是对“过去”的一种技术史梳理,其历史价值和参考意义,是无法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衡量的。
评分拿到这本《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版)》,我首先被它厚实的质感所吸引。沉甸甸的手感,和书本散发出的那种“内容丰富”的气场,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一款相机,不能只看它的外观或者广告宣传,更重要的是它内在的“功力”。而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深入了解相机“功力”而生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款相机机身的介绍,都不是简单地列出规格参数,而是会深入到每一个功能细节的实际表现。比如,它可能会详细分析某个机型的连拍速度在实际拍摄运动场景下的表现,或者某个模式下的白平衡准确度在不同光源下的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探究,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专业的相机实验室,亲眼见证着每一款机身是如何被“解剖”和“测试”的。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研技术细节,并希望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拍摄中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藏。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不同相机之间的技术差异,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懂”一款相机,如何从繁杂的数据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版)》的标题时,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权威”、“深度”、“全面”这几个词。而真正翻阅之后,我发现它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给我一种“无所不包”的感觉。它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相机,而是似乎涵盖了那个时期市面上主流的数码相机机身,并且对每一个机身都进行了多维度的评测。我不仅看到了对画质、性能的客观测试,还注意到书中对于机身操控性、人机工程学设计,甚至是一些细节功能的评价,都显得相当到位。比如,它可能会分析某个按键的布局是否合理,或者某个菜单系统的易用性如何,这些看似微小之处,却往往是影响实际拍摄体验的关键。对于我这种已经拥有数码相机,并且希望进一步提升使用技巧和器材理解能力的读者而言,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相机使用指南”,它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手中或者未来可能入手的器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潜力。它所提供的详实信息和专业分析,无疑会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器材、更懂摄影的玩家。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几年摄影经验的老玩家,我总觉得市面上关于相机评测的文章,要么是厂商的宣传稿,要么是一些博主为了流量而进行的浅尝辄止的测试。《数码摄影机身详测年鉴(2010-2011版)》则完全不同,它带来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专业度和严谨性。书中的内容,从传感器技术到处理器性能,再到各种对焦系统和曝光控制的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赏它在测试方法上的客观性,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品牌偏见的影响,而是纯粹地基于实际性能进行评价。书中对不同机型在极端光线、高感光度等场景下的表现,都给出了详实的图文对比和数据分析,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极致影像质量的摄影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能感受到编者团队在每一项测试中都力求精准,并且能够将这些复杂的专业知识,用一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即便是对某些技术细节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参考信息。这种扎实的功底和对摄影技术的深刻理解,使得这本年鉴不仅仅是一份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2010-2011年数码相机技术发展史的百科全书,让我对那个时期的技术革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