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厨师学艺——大菜篇(附VCD一张)
定价:28.00元
作者:张延年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01
ISBN:97875019351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名合格的厨师或面点师,除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以外,必须掌握过硬的操作基本功和系统的烹饪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和熟知相关的传统特色,能够用很一般的原料,诸如青菜、豆腐之类,制作出很不一般的菜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厨师必须重视中国烹饪的传统技艺,并身体力行地加以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发展、发扬光大。
这套丛书正是本着上述精神编纂、制作的。以中国传统筵席六大组成部分划分为《冷菜篇》、《炒菜篇》、《甜菜篇》、《大菜篇》、《汤菜篇》、《点心篇》,每篇一百个品种。这些品种都是专职厨师必须掌握的。取之于东南西北中,却不分帮口派别,各地使用均可采用“拿来主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可加改造,为我所用。丛书以图片为主,辅之以简单文字说明,除主料外,配料、辅料均可变化。书后配有操作光盘,可供参考。丛书中所选菜点,以平实朴素为本,不追求奇巧名贵。但若一旦掌握,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厨师。故名之曰《厨师学艺》丛书。
出于对中国烹饪发展的关心,江苏省钟山宾馆承担了《大菜篇》、《甜菜篇》、《点心篇》的制作;扬州新世纪大酒店承担了《炒菜篇》制作;扬州石塔宾馆承担了《冷菜篇》的制作;扬州市扬州宾馆承担了《汤菜篇》的制作。
目录
家常海参
虾球海参
海参锅巴
酿海参
鸡蓉鱼肚
桂花鱼翅
葱烧糊辣鸡
油淋仔鸡
草茹蒸滑鸡
金华玉树鸡
脆皮糯米鸡
奶油咖喱鸡块
椒盐八宝鸡
口蘑蒸鸡块
栗子鸡块
卤酥鸡
香酥鸡腿
贵妃鸡翅
葵花鸭子
三鲜鸭块
京葱扒鸭
红曲酱鸭
菠萝烤鸭
莲蓉香酥鸭
酿豆渣鸭
软烧鸭子
干烧荷包鳜鱼
春菜粉皮
粉蒸鸭子
醋烧活鱼块
豆瓣鱼
豉油鱼
红烧鳗鱼
泡菜烧鱼
网油包烧鱼
醋熘鳜鱼
松鼠鳜鱼
白汁鱼丸
拆烩鲢鱼头
清蒸蟠龙鳗
大烧马鞍桥
烧青鱼划水
烤鳝段
炸凤尾大虾
两色大虾
南乳扣肉
干烧大虾
芙蓉套蟹
咸蛋蒸肉饼
咸鱼烧肉
风鸡烧肉圆
蟹黄狮子头
樱桃肉
霉干菜虎皮肉
蜜汁火方
炖菜核
京葱扒野鸭
焖松子酥肉
红烧猪蹄筋
椒盐蹄▲
酥炸羊脯
辣烧羊肉
枸杞烧羊肉
茄汁烧牛肉
烩千层肚
红酒乳鸽
走油鸽脯
扒五香仔鸽
南腿蒸乳鸽
脆皮乳鸽
芋头烧野鸭
蚝油豆腐
辣子狗肉
野鸭菜饭
方肉豆腐
焖镶青椒
蜂窝豆腐
麻婆豆腐
烩荷包豆腐
烧酿豆腐
蟹黄嫩豆腐
扬州大煮干丝
三鲜蚕豆
菱米烧丝瓜
烧酿苦瓜
芦笋银杏烩百合
锅烧鲜豌豆
文思豆腐
镶菜花
鼎湖上素
镶冬瓜
南腿扒冬瓜方
干烧冬笋
烧镶黄瓜
干贝萝卜球
草茹油菜心
奶油菜心
白扒银耳
干烧扁豆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这位老饕朋友,一个对粤菜有着近乎偏执热爱的人,前阵子在我的推荐下买了这本据说非常“硬核”的烹饪宝典。他反馈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远超他预期的水平。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食材和步骤,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道经典大菜背后的烹饪哲学——比如火候的掌握如何影响食材的口感层次,调味的微妙平衡如何体现厨师的功力。他提到,书中对一些复杂技法的描述,例如拆骨、打芡的细微差别,解释得极为详尽且富有条理,即便是他这样有一定基础的业余爱好者,也感到豁然开朗。这套书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傅,站在你身边,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对于真心想从“会做”迈向“精通”的人来说,这种深入骨髓的知识传授,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动机多少有些功利,主要是因为我近期家中有重要的宴请任务,希望能端出几道拿得出手的硬菜来撑场面。初次翻阅时,我有点担心那些所谓的“大菜”会不会因为过于复杂而令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传统名菜,通过清晰的流程图和分阶段的指导,化解了那种压倒性的难度。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前期准备工作的强调,很多时候,大菜的成败就在于备料的精细程度,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细致入微让人印象深刻。它没有为了追求篇幅而堆砌菜谱,而是精选了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大菜”,每一个都像是一次系统的训练。这让我建立起一种信心,相信只要我能严格遵循书中的指导,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令人惊艳的烹饪实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那封面色彩的运用简直是大师手笔,带着一股浓郁的、仿佛能从纸面上溢出来的烟火气。我拿到手的时候,立刻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所打动,感觉它不是随便印制的一本食谱,而是一部匠心之作。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清晰易读,又透着一股传统韵味,这在很多现代烹饪书籍中是很难得的。我尤其欣赏它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那种对细节的把控,让我在翻阅时仿佛已经闻到了热油爆开的香味,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的插图(虽然我还没开始实际操作),就已经让人心生向往。这本书显然是为那些对“大菜”抱有敬畏之心,并愿意沉下心来学习烹饪艺术的人准备的,它散发着一种老派的、对技艺精湛的追求,而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教学手册。光是这份对“美学”的坚持,就让它在众多烹饪书籍中脱颖而出,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我母亲年轻时是学西点的,但她一直对传统中式的大菜心存敬畏,总觉得那套“中餐的阴阳五行”太玄乎了。后来我给她买了这本书,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研究了一段时间。令我惊喜的是,她发现书中的叙述逻辑非常现代和理性,即便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也能通过理解其背后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来掌握技巧。她尤其赞扬了其中关于高汤熬制的部分,那些关于“澄清”和“提味”的步骤被讲解得科学又直观。她不再觉得那些复杂的酱汁是“玄学”,而是一套可以被系统学习和复制的工艺。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技艺的深度与现代学习者的理解能力,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美味,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人,我购买很多烹饪书籍,但大多都流于表面。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部“厨艺成长史”。它没有急于展示炫技的最终成品,而是更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我关注到书里对工具使用的建议也十分专业,比如对不同刀具的挑选和保养,对锅具的选择对最终菜肴风味的影响,这些细节往往是那些速成教程中会被忽略的。这种对整个烹饪链条的尊重和细致讲解,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对待烹饪这件事本身——带着敬畏心,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完美执行。这本厚重的书,就像一位沉默但极具智慧的导师,引领人走入真正的大师殿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