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增訂三版)》
作者: 三民書局成語典編纂委員會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5/05/30
ISBN:9789571460024
規格:精裝 / 112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增訂三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語言學習> 中文/方言> 中文字辭典> 成語字辭典
內容簡介
精益求精 更上層樓
◎ 收錄常見、實用成語7288則,坊間齊全
◎ 解釋明晰,例句生動貼切,成語一學就會
◎ 成語出處和用法源流資料新、正確
◎ 字音、字形、用法要點辨析,提醒正確使用成語
◎ 正、反義詞收錄詳確,對照性強,觸類旁通
◎ 成語分類表好查好用,表情達意,左右逢源
◎ 四種檢索方法,無往不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主編/侯迺慧
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序
增訂三版前言
本辭典自前次增訂迄今,已歷十年。這期間我們為精進本辭典所做的工作,從未間斷;現在,終於可以將成果呈現給讀者。此次增訂,有三大要點:一是收錄成語增至七二八八則,讓詞條更加充實完備;二是重新檢覈成語的出處和源流,以使成語的歷史連結更為翔實;三是進一步完善附錄的分類成語表,讓它更加實用易查。
古籍浩如煙海,產生的「成語」不計其數,然而只有具備言簡意賅、適用性廣等特質的成語,才能穿越時空,活用於現代,這是我們在收錄成語時的考量;其次,成語是積累地形成,每個時代都有它創造、使用的成語。因此延續前次增訂的特色,收錄近代新興的成語,也是本次增訂的要點所在。如「五味雜陳」、「瑜亮情結」二語,為古籍所未見;「歹戲拖棚」、「侵門踏戶」源自閩南語,「獨沽一味」源自粵語;「世代交替」源自生物學。凡此已成為今人常用的成語,我們一概予以收錄。讀者不妨試著翻閱本辭典的條目索引和分類成語表,便不難看出本辭典所收詞條的齊全完備和切合實用。
成語是語言文字與歷史文化的結晶,使用一個意蘊深遠的成語,便與自身的歷史、語言與文化搭上關係,這是成語辭典特別列出「語源」或「出處」的原因,同時,它也有助於讀者理解該則成語的意義和用法。本次增訂,我們更新了不少舊有的資料,盡量列出成語早的出處,並清楚交代它的源流,使讀者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學習成語,可以增進語文能力;正確的運用成語,不僅有助於表情達意,更有畫龍點睛之妙。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雖說成語也能經由網路一指習得,但網路上的資訊往往良莠不齊,泥沙俱下,而且多半不完整或不成系統。想學好成語,還是得靠平常不斷地積累,同時要有一本好的工具書相伴。衷心期許這本成語辭典,能成為您在成語學習的路上,不可或缺的良朋益友。
三民書局成語典編纂委員會 謹誌 二○一五年三月
翻开这本辞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沉浸式体验”。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耐心地为你梳理中华语言几千年来的脉络。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一个词条后面附加的例句,那些例句的选择非常考究,既有经典的引文,也有贴合现代语境的运用示范,让你能立刻明白这个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轻重。举个例子,有些成语,在口语中常常被用错,这本书通过对比正确的用法和常见的误用,起到了很好的矫正作用。而且,这本书的增订三版做得非常到位,明显吸纳了最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对于一些新兴的或者在特定圈层中流行的成语变体也有所涉及,这让它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活力,而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对三民书局这个品牌也油然而生一种信赖感。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它教会的不仅仅是词汇,更是对语言规范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里踏实,明显不是那种速食文化下的产物。我一直觉得,学习成语就像是给自己的思维打地基,而这个版本的《成语典》,给我的感觉就是无比坚实可靠。它里面的解释,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意思相近”或者“用于表达某种情绪”的简单定义,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成语的字面拆解,甚至追溯到典故的出处。比如,有些成语流传了这么多年,意思早就被稀释或者曲解了,但这本书会非常清晰地帮你还原它最初诞生的语境和文化背景。这对于我们这些真正想弄懂语言精髓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记得有一次在读古籍时遇到一个不太常见的表达,心里犯嘀咕,拿来一查,书中对那个成语的引申义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关联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好,虽然内容详实,但查找起来并不费劲,这体现了编纂者极高的专业素养,让他们不光懂学问,还懂得如何把学问有效地呈现给读者。对于想在语文功底上迈上一个台阶的人来说,这本工具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成语典》,我会选择“厚道”。这里的厚道,指的是它在内容上对读者的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它没有为了追求“大而全”而加入太多生僻到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词条,而是聚焦于那些真正构筑了我们中文表达核心的经典成语。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力求做到准确、精炼而又富有层次感。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写作中都能体现出语言美感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提升“语商”的绝佳伴侣。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审美引导,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你对语言的敏感度。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在众多语言学习资料中,这本扎根于传统、又不断与时俱进的辞书,是绝对值得收藏和常备的案头之宝。
评分说实在的,现在市面上的成语词典多如牛毛,很多都是东拼西凑,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错误百出。但拿到【中商原版】成语典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淘到宝了。它的编纂团队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对于成语的考据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这对于追求严谨的读者来说,是最大的福音。我曾经拿它去和几个网络版本比对过,发现很多网络版本对于一些复杂成语的“近义词辨析”写得含糊不清,但这本书却能清晰地勾勒出它们之间那种微妙的语义边界,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场合只能用A,而不能用B。这种深度的剖析,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是“告诉你这个词为什么是这个意思,以及如何更精彩地使用它”。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写作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升表达质量的“秘密武器”。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我过去接触过的很多工具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在内容结构上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它的索引系统非常完善,无论你是通过首字、笔画还是部首来查找,都能迅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更妙的是,它对那些“异形词”或者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演变的成语,都做了详细的注释和标注,让你在阅读古籍或者研究历史文献时,能够精准地把握作者当时的意图。我尤其喜欢它对于那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特定历史背景成语的处理方式,它会用一小段文字,将读者带入到那个特定的时空场景中去理解这个词语的诞生,这比起干巴巴地解释,要生动和有效得多。每次使用它,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次微型的文化考古,这种深度的交互感,是其他工具书难以提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