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读墨悟道 张有清-王伟明 四川美术出版社 9787541065873

{RT}读墨悟道 张有清-王伟明 四川美术出版社 978754106587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伟明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设计
  • 绘画
  • 水墨画
  • 中国画
  • 技法
  • 教程
  • 张有清
  • 王伟明
  • 四川美术出版社
  • 读墨悟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1065873
商品编码:3011097114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读墨悟道 张有清 作者 王伟明
定价 160.00元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41065873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9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张有清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书法展。多次出访日、韩、美、法等国,从事展览和讲学活动。出版有《简牍基础入门》《汉武威简书三种解析》《隶书佳联选萃》《书法云梯丛书》(《魏书格言》、《汉简格言》、《魏书楹联》、《汉简楹联》、《隶书诗词》)《张有清魏书联圣集文选联》《张有清简书联圣集联》《张有清书法艺术》等专著。在“中国书法大讲座”中,他应邀讲授“隶书技法”、“魏碑技法”,受到书法爱好者的欢迎。曾参与编写大型工具书《书法字海》《规范汉字大字海》,还主编《古迹楹联名家联墨》,书写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珍藏竹简版《孙子兵法》。出版“梦想2+1”《溢彩流金》系列图书5册。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目录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推荐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更待菊花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九月的京城,浸染在层林的醉意和硕果的芬芳中,连风似乎都是八百年陈酿!在这踏秋访友的好时节里,于一个斜阳撒碎的午后,跟友人一起叩开了书家张有清先生的雅室,听他讲书道和封尘往事,如饮酒品茗,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张有清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甚至崇拜的书法大家,次见面,他的书艺及人品,就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视书法为生命、把传承书艺当做毕生事业来做的有德之士。
  看张有清先生的作品,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当他打开近日新作及去年“丹桂飘香”、“瓜果飘香”时,我们还是被惊住了!望着那大山一样扎根在纸面上的每一个字,眼睛似乎都拔不出来了,居然连一句赞美的话都想不起。其中有两幅魏碑体书写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是张有清先生去年中秋时节的雅作j两幅字风格不尽相同。考虑到了毛写这两首词的不同时代和背景,《沁园春·长沙》不仅有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寥廓苍茫,还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和深思,多了几分厚重雄浑;《沁园春·雪》则有“数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气风发,也浸透着豪放飘逸。十几幅汉简新作,有咏梅赏荷的,游春叹秋的,也有抒怀明志的,都体现了“汉简张”的大气雄美。他在创作中把“五体”回归到汉简中,在发现中取舍,一撇一捺,一点一划,都是大有来处,通篇紧紧围绕自己的大美意识而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因此,欣赏者对每个字都可以掂量上半天。他的行书,也极为不俗,在“晴耕雨读”、“牧童渔歌”、“天道酬勤”等百姓朗朗上口的雅句中,展现了书家清新雅逸的另一种风情。至于他的梦幻系列,“鹤舞”的飘逸,“鹿鸣”的幽静,“祈福迎祥”的华美祥瑞,“新篁拂云”的如梦如幻,更是让人百看不厌!
  张有清先生的书法作品,首先美存视觉。无论是魏碑、汉简,还是唐楷、行书,先是结体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字字体态优美,该结实的结实,该修长的修长,该胖的胖,该瘦的瘦,而且个个精神饱满、营养充足,一看就是自然长成的健康孩子!而且线条匠心独运,铁骨铮铮,纳百家之长而融一家之炉,灵动飞逸却不失厚重雄浑,使中国书法线条之美达到了状态。
  其次是美在心间。诚然,艺术要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如果一幅作品能渗透人心,那将是不朽的。张有清先生的作品直击人的灵魂,能打开人的心智之门,观赏其作品,会看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圣人前贤的高古隐逸,文人才子的风情万种,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以及创作者的呕心沥血……作者在书写中把多年的功力和修为都融入其中,一气呵成中贯通了多种姊妹艺术,让音乐家看到了韵律,舞蹈家看到了节奏,诗人看到了浪漫……“做百姓喜欢的艺术家”,“写百姓喜欢的书法”,张有清先生真的做到了。
  在张有清先生的作品中,不仅蕴藏着美术、历史、文化、音乐、诗歌、古建等多种艺术载体,还深深融入了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骄傲,这既有书家与生俱来的品性和风骨,还有民族文化的视野和胸襟。尽管张有清先生是个非常谦虚的人,直到今天都说自己“还没写好呢”,“许多事还没弄明白呢”,可他的字一点都不谦虚,几乎当仁不让,而且每个字都像一个斗士,以无限的骄傲冲进人们的视野,告诉地球人,中国的汉字,屹立千年,这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为此,每次看张有清先生的作品,都从内心里感动。
  张有清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人,注定要在逆境中前行,好在张有清先生是个幸运之人,每个关键时刻,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先开启其艺术之门的人,是他的父亲,一位从事古建修复的油漆画匠,就是这位慈父,用一把一把的香头,让小有清满足了自己的绘画心愿。初中时,正当他如饥似渴在艺术大门外张望时,遇到了于非陶老先生,这位中国工笔画泰斗,把张有清引进了丹青园。尽管他后来没有从事绘画,但于老的严谨和认真,影响了他一生。
  长大后的张有清,有着很波折的人生:1958年进入北京通用机械厂当了一名工人;两年后入伍成为空军某部一名战士;1965年结束部队生活后,又回到了原先的工厂;1973年调入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搞宣传,直到1995年退休。他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体验过缺粮少菜的艰苦岁月;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热火朝天干所谓的“革命”;经历过“”,别人都去“抓革命”了,他却保持中立去工厂“促生产”。在那个癫狂的年代,他曾用一手漂亮的隶书,写了不计其数的大标语,用于非闇老先生教的工笔画法,画过多幅伟人像,还曾跟着政治部主任去机械局所属的企业中,看了诸多像,无形中开阔了审美和造型的视野。即便如此,张有清也是清醒和有原则的,不干任何对不起良心的事。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末,大多数人还“睡着”,他却“醒了”11975年,在党组支持下,他从北京市机械工业局十四万人中挑选了十四人,加上他自己共十五人,成立了北京市机械工业局书法篆刻小组。他们定期交流,互教互学,办展览,搞赛事.请名家授课,搞得风生水起,了当时的书法潮流。当时的成员苏士澍、谷溪、张虎、张铁英、孙玉华、苏适、史泽林、韩绍玉等,如今都成为书法大家了。20世纪80年代初,张有清先生两次带领小组成员外出采风,尽管当时被人理解为“游山逛水”去了,但他还是顶着压力,登泰山,拜孔庙,上黄山,赴华山;泰山摩崖,龙门造像,西安碑林,看过了也摸过了,在大自然的青山秀水和先人的智慧结晶中,感受了什么是博大,什么是秀美,开阔了视野,开阔了胸襟。
  为了书法,张有清先生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几次差点连命都搭进去。1983年去华山采风,刚好下过四个月的雨,华山到处爆发泥石流,小道立着牌子:不许大声喧哗,赶紧通过!有一天,他们一行人过了苍龙岭,天忽然放睛,云滚滚而来,蔚为壮观。张有清先生拿出相机就拍,一激动坐到了一块石头上,拍完了,人傻了,原来两腿是悬空的,悬在了华山上,旁边是刀劈斧的悬崖!他一下子什么感觉都没了,大脑一片空白,听到了朋友呼喊自己却发不出声音。大约过了40分钟,手指能动了,赶紧先把相机装起来,转身发现一个树根,抓住骑到了树上,人才慢慢爬上来。第二天下山,发现来时的路已经面目全非。

《中国古代建筑史》 作者: 梁思成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0665707 书籍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经典著作。本书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撰写,是该领域内里程碑式的学术成果。全书以时间为轴线,清晰地梳理了自原始社会至清代近四千年的中国建筑发展脉络,内容涵盖了宫殿、庙宇、陵墓、园林、民居等多种建筑类型,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梁思成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实地考察、文献考据和图纸测绘,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技术演变、美学特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不仅关注宏大叙事,更注重细节的剖析,如斗栱的演变、台基的处理、屋顶的样式等,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到汉代的初步成熟,再到魏晋南北朝的融合与创新,直至唐宋的鼎盛,以及明清的定型与规范化,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紧密相连。作者尤其强调了中国建筑“以木构架为核心”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了模数制、等级制度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本书不仅是建筑学专业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也是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艺术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平实而又不失文采的笔触,引导读者穿越时空,领略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理解中国建筑何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伟大体系。阅读此书,如同与梁思成先生一同踏上探寻古建的寻根之旅,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与精妙。 --- 《宋词三百首鉴赏》 作者: 唐圭璋 编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004562 书籍简介: 《宋词三百首鉴赏》精选了宋代三百位词人的代表作,共计三百首词作,是普及和深入欣赏宋词魅力的权威选本之一。本书由著名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呕心沥血编注而成,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准的考订,确保了文本的准确性和注释的权威性。 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和格律严谨的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宋词发展史上的各个阶段和流派,从柳永、苏轼的开创性探索,到周邦彦、辛弃疾的集大成,再到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大师的精妙之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精到的宋词全景图。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选篇的精当,更在于其详尽的鉴赏与注释。每一首词都配有细致的校注,详细解释了生僻字词、典故出处以及特殊的句法结构,使现代读者能够无碍地理解词作的字面意义。在鉴赏部分,编注者结合了深厚的文学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词作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艺术手法和音乐美感,引导读者领会宋词“以声入文,以文见情”的独特韵味。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诗词学习者,还是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读者,都能从这本厚重的选本中获得极大的裨益。它不仅是吟咏怀古的良伴,更是体悟宋代士大夫阶层复杂心绪与审美情趣的绝佳窗口。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能更好地领略宋词的格律之美、意境之深,以及那份独属于宋代的温柔与豪迈。 ---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 冯友兰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026721 书籍简介: 《中国哲学简史》是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经典著作,是国际上介绍中国哲学史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学术通论之一。本书最初是冯友兰先生为西方听众所作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成册,以其清晰的逻辑和简练的语言,成功地将数千年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书以时间为序,从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开始,系统梳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创立与发展,随后深入阐述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新儒学)的兴起及其核心思想,直至清末民初哲学思潮的演变。冯先生以其独到的“解释的哲学”方法,将复杂的哲学概念提炼、概括,使其易于理解,尤其擅长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进行必要的比较和对照,使得西方读者能够快速把握中国哲学的精髓。 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阐明了中国哲学注重“工夫论”和“义理”的特点,强调将理论付诸实践的人生态度。作者对儒家“仁”与“礼”、道家“道”与“自然”、佛教“心性”等关键概念的阐释尤为精到深刻。 《中国哲学简史》不仅是哲学专业学习的入门教材,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华文明核心思维方式的绝佳读物。它不仅讲述了“思想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结构。阅读此书,能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宏观的视野,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连续性与深远影响。 ---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高鹗(程甲本后四十回)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002537 书籍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列“四大名著”之首。这部鸿篇巨制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必然性。 小说成功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闺阁女子,她们的才情、命运和个性差异,构成了小说最动人心魄的部分。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天赋,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其语言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无论是诗词歌赋、日常对话,还是景物描写,皆典雅精妙,韵味无穷。 《红楼梦》的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是爱情悲剧,更是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详尽记载了清代贵族家庭的衣食住行、礼仪制度、医药养生、园林建筑、诗词交游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细节,为后世研究中国传统社会风俗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料。 本书的核心主题围绕着“真与假”、“有与无”、“情与空”的哲学思辨展开,探究了生命本质与命运无常的深刻命题。这部作品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进行“红学”研究,其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文化包容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学的瑰宝。阅读《红楼梦》,不仅是一次文学的享受,更是一场对人生、社会和美的深刻体悟。 --- 《唐诗三百首笺注》 作者: 蘅塘退士 编选;俞陛云 笺注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77890 书籍简介: 《唐诗三百首笺注》是普及唐诗的经典读本,收录了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三百首诗歌作品,涵盖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汇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唐代所有重要诗人的佳作。本书的选本自清代问世以来,便以其选篇的精当和流传的广泛性,成为无数国人学习唐诗的启蒙教材。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详尽的笺注工作。由著名诗人、学者俞陛云先生主持笺注,旨在为现代读者提供精准、深入的解读。笺注部分不仅对诗中的生僻字词、典故背景、历史人物进行详细考证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笺注者注重发掘诗歌在音律、对仗、用典上的妙处,使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隔阂,真正体会到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边塞的雄浑壮阔,到山水的清幽淡远,从宫廷的哀怨缠绵,到田园的淳朴自然,三百首诗犹如一幅流光溢彩的唐代风俗画卷。 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建立对唐诗的基本认知框架,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进行深入的鉴赏和研究。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优美的文字,引领读者领略唐诗的博大精深,感受盛唐气象的恢弘与浪漫,是中华诗词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经典普及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艺术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艺术创作是灵光乍现的产物,需要天赋异禀,但读完之后才明白,原来大师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思考是如此深刻。书中关于笔墨的讲解,让我明白了看似随意的笔触背后蕴含的深厚功底和严谨训练。特别是提到如何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再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个过程的细致描述,让我感觉自己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与艺术家一同感受万物的呼吸。

评分

终于等到这本书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封面,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勾起了我阅读的欲望。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很有艺术感,一看就是出自专业出版社的手笔。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页,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读懂”一幅画的技巧。以往看画,我往往只关注画面的美感,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去欣赏作品的内在逻辑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比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色彩的运用、线条的走向来传达情感的,又是如何通过构图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这让我感觉,阅读一本好的艺术书籍,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他不仅教会你“看”,更教会你“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美。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艺术理论解释得通俗易懂。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中国传统书画精神的阐释,那种“写意”的境界,那种“天人合一”的追求,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初涉艺术领域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本宝藏。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穿插了许多实际的练习方法和案例分析。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笔墨技法,虽然效果还远不如作者,但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笔墨的生命力。这本书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通过学习和练习,我也能逐渐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