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宋] 司马光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63701
商品编码:300094744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定价:68.00元

作者: 司马光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363701

字数:890000

页码:4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并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数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大。

n

《资治通鉴》全书约300万字,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文化、人物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还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周密而完备。和司马光一同编写该书的刘攽、刘恕、范祖禹都是当时的历史学家,其中刘攽负责战国、两汉部分;刘恕负责三国、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负责隋、唐、五代部分。他们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辨析、选择,然后再交由司马光取舍要点、编辑定度,制成初稿。这样,在保证全书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又让彼此独立的材料系统化。

n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周纪

n

三家分晋

n

【导语】

n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n

晋国在春秋时代曾是一个称霸的大国。到了春秋末年,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晋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公室与卿大夫争权的斗争,在晋悼公死后终于有了结果,晋国形成了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的局面。六卿按照自己意志行事,晋国的奴隶制度也逐渐被瓦解,国君的作用日益减小。

n

晋平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同晋国的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晤谈后,做出了这样的预言:“晋国之政,卒归此三家矣。”其实,此时晋国的执政者除韩、赵、魏之外,还有范、中行、智氏三家。

n

在与晋公室的斗争中,六卿为与晋君争夺人民,采取亩制改革,废除井田制,取消奴隶式的劳役剥削制度。周敬王七年(公元前513年),六卿在法律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铸刑鼎,公布范宣子的刑书,以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并且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这预示了奴隶制国家的灭亡。

n

六卿势均力敌,相互约束,但心怀各异的六卿都在暗中准备扩张。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酝酿已久的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终于爆发了。赵、魏、韩、智联盟的一方,经过七八年的战争,终将范、中行二氏联盟的一方消灭。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赵、魏、韩又联合将智氏消灭,逐渐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成了与秦、齐、楚、燕一样的政治实体。从此,晋公室成了三家的附庸。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这篇《三家分晋》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n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n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也由此揭开。

n

【原文】

n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a

n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b。

n

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n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c。

n

【注释】

n

a周威烈王:亦称周威王,名午,周考王之子,公元前425年—前402年在位。b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魏的祖先与周同姓,其苗裔始封于魏,到了魏舒,开始为晋正卿,历经三世传到魏斯这一代。赵的祖先为造父后,到了赵盾这一始为晋正卿。韩的祖先出于周武王,到了韩虔这一代六世皆为晋正卿。魏、赵、韩三家几代既是晋大夫,又是周的陪臣。周朝已经衰败,一个称霸的大国——晋国国君作为盟主,应“以尊王室”,所以周朝封晋国国君为伯。魏斯、赵籍、韩虔三卿三分晋国,按照此时周朝的王法是当诛杀的。而此时,周威烈王不但不诛杀他们,反而分封这三家为诸侯,是鼓励褒奖犯奸乱臣。所以,胡三省作注说:“通鉴始于此,其所以谨名分欤!”c坏:毁;自怀,自毁。

n

【译文】

n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n

周威烈王姬午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n

这时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藐视国君,瓜分了晋国,作为天子的周王不仅不派兵征讨,反而还对他们加封赐爵,使他们列位于诸侯国君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也不能再守定,而放弃了。周朝先王创下的礼教到此丧失殆尽!

n

有人认为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微了,而晋国三家强盛起来,就算周王不想承认他们,又怎么能做得到呢!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晋国三家虽然强悍,但如果他们打算不顾天下的指责公然侵犯礼义的话,就不会来请求周天子的批准,而是去自立为君了。不向天子请封而自立为国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贤德诸侯,会尊奉周朝的礼义对他们进行征讨。现在晋国三家向天子请封,天子又批准了,他们就是奉天子之命而成为诸侯的,谁又能对他们加以讨伐呢!所以,晋国三家大夫僭位成为诸侯,不是晋国三家破坏了礼教,而是周天子自己毁坏了周朝的礼教啊!

n

【原文】

n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a。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b,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c,为辅氏。

n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n

【注释】

n

a瑶:即荀瑶,又称知襄子、知瑶(智瑶),后世多称知伯(智伯)、知伯瑶(智伯瑶),由于智氏出于荀氏,故《左传》又称之荀瑶。姬姓,知(智)氏。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于公元前475年在晋国执政,此后欲灭同列卿位的赵、魏、韩三家并取代晋国。公元前455年,智氏与魏、韩共同对赵氏发动晋阳之战。此后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韩因而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智氏就此衰落。b美鬓:通鉴俗传写者多作“美须”。胡三省注作“美鬓”。c别族:从智氏宗族分出,另立族姓。

n

【译文】

n

当初,智宣子准备立智伯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立智伯不如立智宵好。因为智伯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不如别人的地方有一点。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贤;擅长射箭,驾车有力,是二贤;技能出众,才艺超群,是三贤;巧言善辩,文辞优美,是四贤;坚强刚毅,果断勇敢,是五贤。虽然他有如此的贤能,但唯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他运用这五种贤能去驾驭别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做恶事,谁能拥戴他呢?如果立智伯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定要遭灭门之灾。”智宣子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避灾,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n

赵国大夫赵简子的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赵简子将要确立继承人,却不知道立哪一个更好,于是他把日常训诫之言刻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道:“用心记住上面的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叫来两个儿子,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让他拿出竹简,却早已丢失了。赵简子又问小儿子无恤,无恤熟练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来;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来奉上。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便立他为继承人。

n

【原文】

n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呼a?抑为保障乎b?”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n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c。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d,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蚋、蚁、蜂、虿e,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n

【注释】

n

a茧丝:指敛取人民的财物像抽丝一样,不抽尽就不停止。b保障:指待民宽厚、少敛取财物,犹如筑堡为屏障一样。c智伯:或作“知伯”。d三:多的意思。e虿:蛇、蝎类的毒虫的古称。

n

【译文】

n

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去爱护那里的人民把那里建为一道使国家安全的屏障呢?”赵简子说:“建为一道使国家安全的屏障。”尹铎到了晋阳,便去整理户籍,减少交税的户数,减轻百姓的负担。赵简子对儿子无恤说:“晋国如果有祸乱,你不要嫌尹铎的地位低,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要以他那里作为依靠。”

n

智宣子去世后,智伯继位执掌国政,一天,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宴席间,智伯戏弄韩康子,又羞辱了他的国相段规。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便劝谏道:“主公,您不加提防,灾祸就会降临啊!”智伯说:“别人的生死祸福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祸就算不错了,谁还敢威胁我!”智国说:“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夏书》上有这样的话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岂能在明处,应该在它没有表现出来时就谨慎提防。’贤德的人只有在小事上谨慎戒备,才能避免招来大祸。现在主公在一次宴会上就得罪了人家的国君和国相,事后又不加戒备,还说:‘谁敢对我兴风作浪!’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蚊子、蚂蚁、蜜蜂、蝎子是小虫子,却都能害人,何况是国君、国相呢!”智伯不听。

n

【原文】

n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a,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b,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c,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d。”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e,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f;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g:‘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h’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i,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j,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k”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n

【注释】

n

a请:求,要求。韩康子:名虎。晋六卿之一。b狃:因袭,拘泥。c向之以兵:对他使用武力。d后:有的版本“后”作“则”。e魏桓子:名驹。晋六卿之一。f此:指“诸大夫”。相亲:互相团结。g《周书》:此书已佚。h败:击败,打败。姑:暂且。i骄智伯:使智伯骄。j择交:选择联盟。图:谋。k奈何:为什么。质:箭靶子,目标。

n

【译文】

n

智伯逼韩康子割地,韩康子想不给他。段规说:“智伯好利又任性,如果不给,他就会讨伐我们;不如答应他。他得到了土地会更加狂妄,会再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会向对方实施武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态的变化了。”韩康子说:“好。”于是派使者把一处有万户人家的城邑送给智伯。智伯很高兴。他又向魏桓子索取土地,魏桓子想不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故索取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故索取土地,各个大夫必然恐惧;我们给了土地,智伯必然更加骄傲。他这样就会轻敌,我们这边因恐惧就会相互团结起来;用团结的军队来攻打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数长不了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它,要暂且帮助它。想要得到它,要暂时给予它。’主公不如先答应智伯的要求,以助长他的骄横,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对付智氏,又何必我们一家现在去激怒他遭受出头鸟的打击呢!”魏桓子说:“好。”于是也把一块万户人口的土地割让给智伯。

n

【原文】

n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a,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b”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c,又毙死以守之d,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e。”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f,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g,先主之所属也h,尹铎之所宽也i,民必和矣j。”乃走晋阳。

n

【注释】

n

a蔡:公元前447年,楚已灭蔡。“蔡”,当作“蔺”。蔺:故城在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西。皋狼:故城在吕梁市离石区西北。赵襄子:名无恤。晋六卿之一。b长子:今山西长子县。完:完整。c罢力:精疲力竭。罢:通“疲”。d毙死以守之:即以死守之。毙,死。e仓:藏谷之处。库:古时国家藏宝物、车马、兵甲之处。f浚:榨取。g其晋阳乎:还是去晋阳吧。其,表决定的语气。h先主:指襄子之父赵简子。属:叮嘱。i尹铎之所宽也:尹铎在晋阳待民宽厚。j和:响应,拥护。

n

【译文】

n

智伯又向赵襄子要求割让蔡、皋狼两个地方。赵襄子拒绝了他。智伯大怒,遂率韩、魏两家的兵马一起去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逃跑,问道:“我到哪里去呢”随从的人说:“长子城离这里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赵襄子说:“百姓用尽了气力才修好城墙,现在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坚守,这时候谁能和我同心!”随从的人说:“邯郸城里的仓库充实,可以到那里去。”赵襄子说:“从老百姓那里搜刮粮食来充实仓库,又要使他们受战争之灾,有谁会来支持我!还是投奔晋阳去吧,那是先主嘱托过的地方,尹铎又待民宽厚,城里的百姓会和我们同舟共济的。”于是前往晋阳。

序言



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资治通鉴 (全彩印刷 图解版) 9787511363701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