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9787111551515埃里克·塞利

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9787111551515埃里克·塞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里克·塞利 著
图书标签:
  • 化学
  • 元素
  • 科普
  • 科学
  • 青少年
  • 知识
  • 趣味
  • 探索
  • 万物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玄岩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1515
商品编码:2993960491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

定价:55.00元

作者:埃里克·塞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15515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翻译成20种文字畅销全球;
一种全新的阅读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学科精华,适合全家人的科普书。
50个主题,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帮你探索化学元素的世界,普及化学的知识,了解元素的秘密,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内容提要


元素是生命的基石,但你平常吃饭 的时候会讨论元素周期表吗?是哪 种元素物质实现了“蓝光技术”你 知道可以利用锑、砷和铝来照亮酒 吧的元素知识吗? 本书将呈现给你元素及化学知识基 础, 并将5 0 个极为重要的化学元 素简化到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 字,在半分钟内向你进行讲解。本 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118个元素的 知识和元素之间关系的细节展示, 以及那些求解元素知识奥秘和解锁 生命本质的科学家传记。丰富的图 示图例,会让你发现化学元素真的充满魔力。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1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
2 术语和元素
4 钠
6 钾
8 钫
11 人物传略: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12 镁
14 钙
16 镭
19 稀土元素
20 术语和元素
22 钷
24 铕
26 钆
28 镤
30 铀
33 人物传略: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34 钚
37 卤素和稀有气体
38 术语和元素
40 氟
42 氯
44 碘
46 砹
49 人物传略:
  威廉·拉姆齐
50 氦
52 氖
54 氩
57 过渡金属
58 术语和元素
60 铬
62 铁
64 铜
66 锝
69 人物传略:
  埃米利奥·塞格雷
70 银
72 铪
74 铼
76 金
78 汞
80 

83 准金属
84 术语和元素
86 硼
88 硅
90 锗
92 砷
94 锑
96 碲
99 人物传略:玛丽·居里
100 钋
103 其他金属
104 术语和元素
106 铝
108 镓
111 人物传略:
   保罗-埃米尔·勒科     克·德·布瓦博德朗
112 铟
114 锡
116 铊
118 铅
121 非金属
122 术语和元素
124 氢
126 碳
128 氮
130 氧
132 磷
134 硫
137 人物传略:
   佩卡·皮克
138 

140 Uus
142 作者简介
144 参考资料
146 词汇表

作者介绍


埃里克?塞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校(UCLA)教授化学与历史、科 学哲学,在化学、化学教育以及历 史等领域发表了150多篇研究著作 或杂志文章,是期刊《化学基础》 (Foundations of Chemistry )的 创办人和主编。

文摘


序言



《宇宙的低语:解密物质的终极奥秘》 一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化学探索之旅,带您穿越物质世界的奇妙维度。 在这个宏大而又微小的宇宙中,一切可见与不可见之物,都由一组基本“字母”——化学元素——所编织而成。本书并非对某一部特定科普读物的简单复述,而是为您精心构建了一个广阔的知识框架,旨在揭示元素周期表背后那令人震撼的自然规律、它们在地球历史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驱动着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 第一章:创世之尘——元素的起源与宇宙的炼金术 宇宙的开端,并非一片虚无,而是极端的能量与物质的熔炉。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瞬间。我们追溯氢和氦——宇宙中最古老的“双子星”——是如何在引力作用下聚集,点燃第一批恒星的。 我们将详细探讨恒星的生命周期,解析恒星内部进行的核聚变反应,这是宇宙中绝大多数重元素的诞生之地。从氦到碳,从碳到氧,再到铁元素的形成,每一步都伴随着恒星的生与死。特别是对于超新星爆发这一宇宙级的“炼金炉”,我们将深入剖析其机制,理解金、银、铀等重元素是如何被抛洒至星际空间,成为下一代行星和生命的原材料。这部分内容将引用最新的天体物理学发现,结合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一个从夸克到星系的宏大叙事。 第二章:地球的骨架——元素在地质演化中的角色 当地球这颗年轻的岩石行星冷却凝固时,元素们开始了漫长的重新排序。本章聚焦于地球的化学分层,探讨地核的铁镍构成如何产生地球的磁场,保护生命免受太阳风的侵害。 硅酸盐矿物,地球地壳的基石,其结构的多样性如何源于硅和氧的巧妙组合?我们将剖析水圈中的元素循环——碳在海洋、大气和岩石间的千年之旅,以及磷和氮如何成为生命的“燃料”。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地质年代学中关键元素的意义,比如铀铅定年法如何帮助我们精确测量地质事件的时间线,揭示板块构造运动的驱动力。理解这些元素在地质尺度上的动态平衡,就是理解我们脚下这颗星球的呼吸与脉动。 第三章:生命的密码——生物化学的元素基础 生命体,是自然界最精妙的化学工程。本章将聚焦于构成生命的“核心四元素”:碳、氢、氧、氮。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碳原子独特的成键能力,如何使其成为构成复杂有机分子(如DNA和蛋白质)的理想骨架。 随后,我们将探究“微量元素”的强大作用。硫如何参与蛋白质的结构稳定,铁如何作为氧气的“摆渡者”存在于血红蛋白中,锌、铜、锰等过渡金属如何作为酶的活性中心,催化体内成千上万的生化反应。本章还会涉及生物体如何从环境中选择性地吸收和排泄元素,阐述生物多样性背后的元素环境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营养学来调控这些微量元素的平衡。 第四章:文明的工具箱——元素在人类科技史中的地位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对元素性质的探索和利用史。本章将以时间为轴,梳理关键元素的发现与应用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从冶金术的曙光——铜、锡、铁的发现,如何开启了不同的“时代”;到火药的诞生,对硫、硝酸钾(钾和氮的化合物)的掌握,如何改变了战争形态;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煤炭(碳)和蒸汽机(热力学)的结合。更进一步,本章将关注现代科技的支柱:半导体工业对硅、锗的依赖;电池技术中锂、钴、镍的能量密度之争;以及核能对铀和钚的利用与管控。我们不仅关注这些物质的用途,更探讨其稀缺性、环境影响和战略价值。 第五章:超越界限——合成元素与未来的化学前沿 周期表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未知的门户。本章将探讨重元素是如何在实验室中被创造出来的。我们将解释粒子加速器和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以及科学家们如何挑战“稳定岛”的理论预测,试图合成具有更长寿命的超重元素。 此外,我们还将展望未来的化学挑战与机遇。例如,可持续能源领域对催化剂(往往是稀土元素或贵金属)的需求;新材料科学中对新型合金和功能性聚合物的追求;以及环境化学中,如何利用特定的元素组合来降解污染物或捕获二氧化碳。这部分内容将激发读者对基础科学探索的无限热情,思考人类在理解和驾驭物质世界方面,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结语:元素间的和谐交响 化学元素是连接宇宙、地球和生命的无形纽带。它们以无穷无尽的方式组合、转化,共同谱写着我们所感知的一切。本书力求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让读者不仅“认识”这些元素,更能“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的复杂角色和相互联系,从而对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敬畏之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独到,它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科普读物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公式和图表的“硬科普”,但实际拿到手后,我惊喜地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充满艺术感的百科全书。书中的每一页都仿佛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插画,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历史故事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对元素的拟人化处理,比如将一些活性很强的元素描绘成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小精灵”,而一些相对稳定的元素则显得沉稳内敛。这种“性格化”的设定,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在与一群拥有独特脾气的小伙伴们交流,大大降低了学习化学元素的门槛。书中对每一个元素的时间线探索,更是让我脑洞大开。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元素的性质,更是追溯了它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发现、应用和演变过程。了解到一些元素曾经被视为珍贵的财富,又或是被误解和滥用,这种历史的维度让化学不再仅仅是科学,更融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我个人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送给对科学感兴趣的年轻读者的礼物,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而且,即使是成年人,也能从中获得不少乐趣和知识,重新认识我们身边这个由无数元素构成的世界。

评分

购买《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偶然的冲动,但我必须承认,这个冲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化学元素介绍读物,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学之旅。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原子序排列的方式,而是围绕着“30秒探索”这个核心,将不同元素的故事以一种非常碎片化但又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这意味着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了解到一个元素的核心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元素时,都会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有趣的冷知识。比如,当我读到关于金的章节时,它不仅仅介绍了金的化学性质,还讲述了历史上人们对金的狂热追求,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种将科学知识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书中的插画风格也非常抢眼,它们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艺术的想象力,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让原本枯燥的元素变得鲜活起来。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引,每天花一点时间去“探索”一个新元素,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放松,也更容易将知识内化。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微小粒子,背后也蕴含着如此丰富和精彩的故事,这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

评分

阅读《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对“常识”的彻底颠覆。我一直认为化学是一门深奥且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的学科,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化学最“接地气”的一面。它并没有回避化学的专业性,但却用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和生动的图景。书中的“30秒探索”单元,就像一个个精巧的“知识胶囊”,可以让我迅速抓住一个元素的精髓,而不需要被冗长的理论所淹没。我尤其欣赏它对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阐述,这让我从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化学世界的整体运作。例如,书中在介绍碳的时候,会巧妙地带出氧、氢等元素,展示它们是如何共同构建起有机物的基本框架。这种“联动式”的科普,比孤立地介绍单个元素更加有深度和吸引力。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用心,大量的留白和精致的插图,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常常在通勤的路上,或者睡前,翻开这本书,随手翻到某个元素,然后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宇宙,探索着物质构成的奥秘。它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从空气、水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和精巧的元素组合,而这本书,正是解读这些神奇的关键。

评分

这本《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虽然名字里带着“探索”和“神奇”,但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实验室,却又不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需要担心化学试剂的危险。它以一种极其新颖和吸引人的方式,将那些在课本里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化学元素,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书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通过精美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在宇宙中的诞生、在地球上的演变,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踪迹。例如,当读到关于氧气的章节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每一次呼吸都与这个元素息息相关,它的存在是生命的基础,而它所带来的燃烧现象,又何尝不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书中还巧妙地运用了“30秒探索”这个概念,这意味着我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元素的关键信息,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去啃读复杂的专业文献。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化学充满好奇但又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我特别喜欢它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比如钠在电池中的作用,或者铁在建筑材料中的重要性。这种联系让我对科学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构建起我们所处的世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化学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奥秘和魅力的微观领域。

评分

《正版万30秒探索:神奇的化学元素》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打破了传统科普书籍的条条框框,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引领我走进化学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它“30秒探索”的设计,这不仅仅是一种时间上的限制,更是一种思维上的引导,让我学会如何快速抓住一个事物的核心要义。书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视角”,有时候是从它的发现史切入,有时候是从它的重要应用角度展开,有时候又是从它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形态出发。这种多角度的呈现方式,使得我对每一个元素的理解都更加立体和深刻。我尤其欣赏它在语言上的处理,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生动、活泼的语言,将复杂的化学概念娓娓道来。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用讲故事的方式,向你展示他热爱的化学领域。书中的插画也绝对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更是对化学概念的一种视觉化诠释,往往能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它让我感觉到,化学并非冰冷枯燥的科学,而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身边的物质,发现每一个普通的事物背后,都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化学故事,而这本书,正是帮助我解锁这些故事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