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国蓝带糕点制作基础Ⅱ
定价:38.00元
作者:法国蓝带厨艺学院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19828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法国蓝带厨艺学院“萨布里娜课程”系列丛书共有5册,包括《法式西餐烹饪基础》《法式糕点制作基础》《法国蓝带面包制作基础》《法国蓝带西餐制作基础Ⅱ》《法国蓝带糕点制作基础Ⅱ》。这套丛书也因此成为初学者学习制作法式西餐、糕点、面包的指南,并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内容提要
作为“寻梦萨布里娜”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是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法式糕点制作基础》的续集,是世界*厨艺学院有关烘培制作的经典教程,其中包括许多《法式糕点制作基础》中没有收录的法式传统糕点,例如家常甜点、冰激凌、冰沙、巧克力、派、塔等制作方法,同样将重点放在了法式糕点的制作方法上。
为了使大家能够真正地走进这个精彩的烘培王国,本书还对那些历经多年留传下来的经典糕点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简单地解说。本书通过逐步指导的方式,使大家学会制作世界闻名的法式甜点,并能制作出巴黎点心师才能做出的美味。在这本书中,糕点制作方法的所有步骤都配有照片,对法式糕点制作不熟悉的读者也很容易上手。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传统授课方式是一边传授具体的烹饪方法,一边进行演示。与此同时,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烹饪技术。
本书全面、、精美、实用,是专业人士学习技艺的经典,是初学者入门的宝典。
目录
作者介绍
法国蓝带厨艺学院自1895年在巴黎创建以来,作为一所享誉世界的法国料理专业院校,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贯彻着“重视传统与艺术的法式点心”这种初的教育方针,接纳着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学生,毕业生中很多人成为专业料理人、名厨师。这所学校的结业证也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拥有大批法国主厨,也因此被称为法国料理的文化中心。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讲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法式教学架子。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个配方时,都会穿插“烘焙师的心得小贴士”。比如,在制作玛德琳时,它没有直接说“烤到金黄色即可”,而是用了一种更具画面感的描述:“当你看到贝壳边缘微微鼓起,并散发出坚果的焦香气时,迅速离火,余温会完美锁住那份松软。”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情感和经验积累的描述,对于我这种自学烘焙的人来说,比冷冰冰的温度和时间数字要管用得多。而且,书中对原材料的选取也给出了很多亚洲厨房环境下的替代方案。例如,当提到某些特定产地的进口香草荚不易购得时,作者会推荐使用高品质的马达加斯加香草精,并精确地告知读者该如何调整糖量以平衡风味。这种实操性和包容性,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真正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设计的,它真正做到了将“蓝带”的精髓以最亲民的方式传承下来。
评分从技术层面来讲,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明显偏向于“基础架构”的稳固,而不是花哨的表面装饰。我惊喜地发现,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构那些看似简单的元素——比如,如何完美地打发蛋白霜以应对不同湿度的天气,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水合作用来控制布里欧修面包的内部孔隙结构。这些内容对于希望提升整体水平的烘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尝试了书中关于“法式奶油霜”的“瑞士法式”混合法,它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苛刻到了小数点后一位,但最终成品(我用来装饰戚风蛋糕)的稳定性和丝滑度,是我以往用其他方法难以企及的。虽然有些步骤对于新手来说可能略显繁琐,需要反复操作才能掌握,但这正是专业书籍的价值所在——它不会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精确性,它要求学习者真正地沉浸进去,体会从原料到成品之间那微妙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感觉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味觉哲学探讨,而非单纯的食谱罗列。它在章节的过渡部分,会穿插一些关于法式甜点历史沿革的小故事,比如路易十四时期宫廷甜点的演变,或者不同地区对“法式酥饼”定义的分歧。这些背景知识的填充,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所做食物的理解深度。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机械地按照步骤操作,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在处理巧克力甘纳许时,书中详细解释了可可脂结晶的不同形态对最终光泽度的影响,这使得我在尝试不同浓度的巧克力时,能够更加胸有成竹地调整稀奶油的用量。这种知识的体系化构建,是我在其他速成烘焙书籍中从未体验过的。它似乎在告诉我,优秀的甜点制作,是从了解原料的“脾气秉性”开始的,而不是盲目地遵循一个公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心,封面采用了柔和的法式香颂色调,那种略带做旧的质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黄油和焦糖的甜香。我原本是冲着“蓝带”的名头来的,希望能学到一些正儿八经的法式甜点秘籍,结果打开内页才发现,这本书的定位似乎更加侧重于烘焙的“生活化”和“实用性”,而不是那种米其林餐厅级别的复杂工艺展示。比如,它对基础面团(比如酥皮和泡芙皮)的讲解,非常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品牌黄油的含水率对手感的影响,甚至配有显微镜下的面筋结构对比图,这对于一个想把基础打扎实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卡仕达酱”的那一章,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食谱,而是用了一个长达三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火候,来避免淀粉的回生和鸡蛋的凝固,这部分的文字描述极其生动,读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厨房里耳提面命。整体来看,内容排版疏密得当,插图精美且重点突出,让人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可以放在厨房台面上随时翻阅的“工具书”,而非束之高阁的“理论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非常讲究,充满了法语的韵味,读起来有一种优雅感。即便是最基础的操作指导,作者也会使用一些非常诗意的词汇来描述感官体验。比如,在描述面糊混合到“恰到好处”的状态时,它没有用“光滑”或“均匀”,而是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如丝绸般流动,但仍保有轻微的粘滞感”。这种细腻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我的想象力。此外,书中对“时间管理”的建议也十分实用。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在某一点停止操作,而是会预测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面团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提前给出应对策略。这使得我在规划一整天的烘焙时间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减少了因时间控制不当而导致的失败。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成了一套可感、可知、可操作的艺术流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