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 作者 | 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
| 定价 | 99800.00元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ISBN | 9787100121576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内容简介 | |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重点参考《四库全书荟要》、《永乐大典》辑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三种,去重取精,三目之外,酌收具有对当代与未来文化意义与传世价值的重要文献,并采纳学术研究的成果,经、专家严格审定。共计收书七百二十八种,包括《简明目录》一种,经部一百三十种,史部七十一种,子部二百三十四种,集部二百九十三种。全书规模总卷数逾万卷,总字数超壹亿字。分类、顺序按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排列,精装二百册,按四合一缩印出版。 本书定名为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希冀成为一套既有版本、文献价值,兼顾实用与全备的原则的文化巨制。 《四库全书》背景及现状: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 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有二次补抄。1914年在杭州图书馆*任馆长钱恂的支持下,由徐锡麟二弟徐仲荪及其学生堵福诜自费补抄,历时7年。 2008年后《四库全书》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如今《四库全书》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本于1950年由中国下令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
| 作者简介 | |
| 编纂方: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编委会 出版方:商务印书馆 投资制作方: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印刷:北京中创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君子与圣典,相得益彰 馈赠以名士,*之选 《四库全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的一部空间巨著。集纳中国古代经典要籍之大成,传存中华五千年文脉!不仅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学术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东方及整个世界都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取其精华,凝聚智慧,让中国历代圣贤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扬。让您能够知鉴古今,在历史的时空下与往圣先哲对话。在沉甸甸的文化典籍中,触摸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吸纳祖先们的智慧。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说实话,我刚开始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入手这套书,主要是因为市面上各种版本的“四库全书”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价格也参差不齐。但最终,还是被“文津阁”这三个字和“商务印书馆”的招牌给锁定了。这本书到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值”。它不仅仅是文献的汇编,更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架构的呈现。我花了一整个周末,仅仅是梳理了目录和前言部分,就已经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他们对原始底本的选择和校勘说明,让我看到了编纂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这套书的排版设计很聪明,既保持了古籍的韵味,又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页边距的处理,让人在抄录或做笔记时不会感到局促。对于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大百科全书”,让我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更多是关于“时间”与“传承”。当我抚摸着那厚实的封面,会想到当年那些文人墨客们在抄写、整理这些典籍时的情景,再想到现代的印刷工人如何将这份智慧以如此精良的工艺重新铸造出来。这是一个跨越了几个世纪的接力赛。对于我个人而言,拥有它,就像是拥有了一把通往古代文脉的钥匙。我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研读每一篇,但我知道,当我需要追溯某个思想的源头,或者想了解某一领域古代的最高成就时,这套书就在那里,岿然不动,随时为我敞开。它提升了整个书房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这套书的重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文化上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同等看重的读者。市面上有些古籍版本,为了追求形制上的古朴,把字印得小如蝇头,阅读起来简直是一种折磨,生怕一不小心就眯瞎了眼睛。但这套典藏版明显在这方面做了权衡。它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貌的庄重感,但又通过现代印刷技术的优化,确保了文字的可读性。我最喜欢拿其中一册关于园林艺术的卷宗,放在我书房靠窗的位置,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那种铜版纸的微光和油墨的沉稳,营造出一种极其宁静的阅读氛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大气,每一册都像是独立的艺术品,让我每次想取阅时,都有一种仪式感。它鼓励你慢下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时代脉络,而不是急于求成地获取信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光是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光是搬回家的时候,沉甸甸的份量,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我是一个对古典文献有着执着热爱的老读者了,这些年也淘了不少古籍影印本,但商务印书馆这个版本,从装帧到纸张的选择,都透着一股子“匠人精神”。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油墨的清香,简直让人心旷神怡。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细节的考究,比如字体排版的疏密有致,注释的清晰明确,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反复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是科班出身,很多深奥的典籍我只能抱着敬畏之心去啃,但好的版本能极大地降低阅读的门槛,让知识的河流能更顺畅地流淌进我的心田。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走进的古代知识的殿堂,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发现,那份满足感,是现代快餐式阅读完全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而是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的再现。
评分坦白讲,要完整地读完这样一部巨著,恐怕要花掉我余生的不少时间,但我并不感到焦虑。购买它的目的,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读完”本身。它更像是一个知识的锚点,一个随时可以回溯和参考的权威工具书。我平时工作会涉及一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内容,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古法论述时,我习惯性地会去翻阅这套书的相应部分。商务印书馆的公信力是毋庸置疑的,你知道,你查到的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是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反复的比对。这种确凿无疑的“确定性”,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它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让我的研究工作能够站得更稳,而不是建立在一些二手、三手的解读之上。这种“踏实感”,是这套书最实在的回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