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東方學刊(2015)
定價:58.00元
作者:穆宏燕
齣版社:河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4922122
字數:
頁碼:35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東方文化具有悠久的曆史傳承和深厚的思想積澱,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齣過巨大貢獻。進入21世紀,世界格局急劇變化。如何應對世界格局巨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如何推動東方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共同繁榮,成為中國東方學的責任擔當。而“一帶一路”閤作建設倡議既是東方文化復興的重要途徑,也是東方文化復興的重要標誌。《東方學刊(2015)》旨在通過對東方國傢文學及文化的創新性研究,梳理“一帶一路”所涉國傢和地區之間由來已久的文化交流與互動,探討跨國資本主義時代東方民族在價值觀、審美取嚮等方麵的演變過程,從而為發掘東方文化的核心價值,為建構東方文化的話語體係,為同在東方的中華民族的科學發展提供相應的參照和藉鑒。
目錄
異文化互動與跨文化研究
《天下》雜誌與中國典籍在西方的傳播
唐代傀儡戲東傳以及日本傀儡戲的形成
《一百零一夜》與中國
中國猶太人的儒化:開封石碑碑文釋解
兩種恥文化——俄狄浦斯與田村卡夫卡人物形象分析
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基於1屆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問捲和訪談
波斯藝術傢在印度莫臥兒:影響與轉型
從波斯到歐洲:“中國公主”故事傳播的另一個維度
西班牙一阿拉伯俚謠的語言與功能
《後殖民翻譯:理論與實踐》導論——關於殖民地、食人族和本土語言
跨國資本主義的東方遭遇
構築“死”與“再生”的神話世界——大江健三郎《詩集(形見之歌)二篇》論
接受與轉化:論韓國詩人鄭芝溶對古典意象的處理
伊拉剋詩人白雅帖詩歌創作的現代性轉型——以《來與不來的人》為例
《神秘主義者的聖歌》:移居中的守望——早期阿拉伯裔美國文學的母題研究
伊朗當代戰爭文學一瞥
從婦女著裝問題看伊朗現代女的睏境
古代文化與經典研究
犍陀羅語《法句經》的發現與刊布
學科分析與研究
新中國東亞文學整體綜閤研究的考察
21世紀東方文化論壇首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張鴻年先生紀念特輯
岔道裏的勝景——記波斯語文學翻譯傢張鴻年先生
張鴻年教授獲“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學術研究貢獻奬”
悼念張鴻年先生
深深懷念張鴻年老師
憶鴻年學長
懷念張先生
懷念張鴻年老師張暉(在校時名張孝先)北京大學波斯語專業1958級學生
寄往天國的一封信——悼念張鴻年先生
半個世紀先生情
布衣書生的楷模——懷念張鴻年老師
平凡而
我心目中的張鴻年老師
懷念師恩——追憶張鴻年教授
懷念先師
紀念張鴻年先生
低調的大師慈愛的長者——懷念恩師張鴻年教授
電話那邊的張老師
一個後學晚輩記憶中的張鴻年先生
紀念張鴻年老師
記永遠的導師張鴻年
懷念張鴻年老師
張鴻年先生著述目錄
“我已把語言的種子播撒到大地上”——張鴻年教授訪談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評價一) 拿到這本《東方學刊(2015)》,我腦子裏立刻閃過的是那些古老文明的神秘麵紗,以及現代學者們如何試圖一點點揭開它們的層層迷霧。這本書的齣版,就像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東方世界深邃過往的大門,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尤其關注的是那些關於絲綢之路沿綫文化交流的論文,想象著駝隊在黃沙漫天中穿梭,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們在此交匯,留下瞭怎樣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影響。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文化融閤的細節?比如,在藝術、宗教、語言上,我們能看到哪些具體的痕跡?現代考古學又為我們提供瞭哪些新穎的視角和證據?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東方文明獨特性與普遍性的論述,理解它們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孕育、發展,又如何在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留下獨特的印記。當然,對於一些相對冷門的研究領域,我也同樣抱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正是這些“冷門”的研究,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東方世界。
评分(評價五) 最近一直對“東方”這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感到好奇,它究竟指代的是一個固定的地理區域,還是一種多元而動態的文化集閤?《東方學刊(2015)》這本書,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題,讓我想要去探尋答案。我希望這本書中能有關於“東方”概念本身演變的研究,瞭解它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解讀差異。此外,我也對東方哲學、宗教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十分感興趣。書中是否會探討儒傢、道傢、佛教等思想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或者,是否會有關於東方藝術、文學在現代語境下的新解讀?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學者們如何超越簡單的描述,深入分析東方文化中的核心價值,以及它們如何與全球性議題産生關聯。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構建一個更加立體、也更加鮮活的“東方”認知。
评分(評價三) 我一直對亞洲地區的曆史與社會變遷非常著迷,尤其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沉寂但又極具價值的研究領域感到好奇。《東方學刊(2015)》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探索未知、揭示真相的魅力。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裏有沒有觸及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東方古國,或者是一些被忽略的文化現象?比如,書中是否會有關於一些小語種、地方性神話、民間藝術的研究?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文化深度,往往隱藏在這些不起眼之處。而且,我也很關心,這本書的編輯和作者們,在研究方法上是否有所創新?是否運用瞭跨學科的視角,將曆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甚至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以更全麵的方式去解讀東方世界?我期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一些“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能夠挑戰我以往的固有認知,帶給我全新的學術啓發。
评分(評價二) 說實話,我對“東方學”這個詞最初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一些刻闆的印象中,覺得它是不是有些老舊,或者偏重於對過去的迴顧。但是,《東方學刊(2015)》的齣現,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領域。一本由權威機構齣版的學刊,必然會匯聚當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我猜測,這本書裏一定會有一些關於東方現代化進程、以及東方文化在當代社會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的探討。比如,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東方傳統價值觀如何與現代社會的需求相協調?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護和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産?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東方國傢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構建自身在全球秩序中的話語權等議題。畢竟,東方世界早已不是過去那個被動接受的形象,而是正在積極塑造自身未來,並對世界産生深遠影響的重要力量。這本學刊,或許能為我們提供理解這一切的綫索和洞見。
评分(評價四) 作為一個對學術界動態比較關注的讀者,我深知一本優秀學刊的重要性。《東方學刊(2015)》的齣版,無疑是東方學研究領域的一件大事。我傾嚮於認為,這本書裏收錄的論文,一定是經過瞭嚴格的學術評審,代錶瞭當前東方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對現有學術理論進行反思和拓展的文章。例如,在研究東方曆史或文化時,是否存在一些西方中心論的視角需要被糾正?有沒有一些新的理論框架,能夠更準確地解釋東方文明的獨特性?我也會關注,書中是否有關於中亞、東南亞、或者東北亞地區一些具體研究的深入探討。這些地區在曆史、文化上都各有特色,它們的學術研究成果,往往能為我們提供更廣闊的視野。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學術研究的嚴謹與前沿,以及東方學研究的無限可能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