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9
基本信息
書名:圖說古風俗:清嘉錄
定價:25.00元
作者:顧祿,王昌東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2956295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圖說古風俗:清嘉錄》不僅輯錄瞭大量的古代文獻、詩詞歌賦,而且運用瞭許多方言俗語,疑難問題甚多。校譯時查閱瞭有關的工具書和文獻資料,對解釋不一緻的問題,擇善而從。
內容提要
《圖說古風俗:清嘉錄》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令爿俗,大量引證古今地誌、濤文、經史,並逐條考訂,是研究明清時代民間風俗不可不讀的原汁原味的曆史文獻此書以十二月為序,文筆優美,敘事詳實,為曆代民俗研究者所看重。
目錄
齣版者的話
校譯前言
序一
序二
正月
行春
打春
拜春
拜牌
歲朝(忌諱附)
掛喜神
上年墳
拜年
飛帖
開門爆仗
歡喜團
黃連頭叫雞
看風雲
秤水
新年
燒十廟香
山川壇迎喜
狀元籌
升官圖
年節酒
小年朝
接路頭
開市
七人八榖九天十地
看參星
齋天
祭猛將
點竈燈
爆孛婁
春餅
圓子油鍵
燈市
走三橋
放煙火
鬧元宵
打燈謎
三官素(七子山)
接坑三姑娘
百草靈
驗水錶
燈節
二月
玄墓看梅花
驚蟄聞雷米似泥
土地公公生日
拳腰糕
文昌會
凍狗肉
百花生日
二月十二
觀音生日
觀音山香市(山笄)
木卡木柴
老和尚過江
神鬼天(落沙天)
春颱戲
解天餉
三 月
田雞報(三月溝底白莎草變成麥)
野菜花(眼亮糕)
插楊柳
戴楊柳球
過節
青團烤熟藕
上墳
紙錠
山塘看會
犯人香(迴殘燭)
放斷鷂
野火米飯
遊春玩景(看菜花)
茶貢
榖雨三朝看牡丹
齋玄壇
白龍生日
東嶽生日(草鞋香)
四月
立夏見三新
秤人
注夏
立夏三朝開蠶黨
小滿動三車
賣新絲
麥秀寒
賣時新
浴佛(放生會)
阿彌飯
七日八夜
蛇王生日
神仙生日
劄神仙
剪韆年藍
神仙花
四月十六
藥王生日
五月
修善月齋(毒月)
貼天師符
掛鍾馗圖
端五
稱錘粽
雄黃酒
蒲劍蓬鞭
采百草(蟾酥)
健人
雄黃荷包裹絨銅錢
老虎頭老虎肚兜
獨囊網蒜
長壽綫
五毒符
闢瘟丹(蚊煙)
劃龍船(煙囪洞)
關帝生日(磨刀雨)
黃梅天
梅水
三時
分龍雨
拔草風
六月
黃昏陣
六月不熱五榖弗結
山糊海幔
龍掛
謝竈(素菜)
狗酰浴
曬書
翻經
三伏天
涼冰
珠蘭茉莉花市(諸色花附)
乘風涼
虎丘燈船
閤醬
火神素
雷齋(接雷素)
封齋開葷
二郎神生日
荷花蕩
消夏灣看荷花
辛齋
七月
預先十日作鞦天
鞦轂碌收枇榖(天收)
朝立鞦,淘颼颼夜立鞦,熱畔畔(鞦
老虎)
立鞦西瓜
巧果
磐巧
染紅指甲
看天河
燒青苗
青龍戲
七月半
齋田頭
盂蘭盆會(水旱燈)
棉花生日
地藏王生日
八 月
天灸
竈君生日
八字娘娘生日
八月半
小擺設
齋月宮
燒鬥香
走月亮
塔燈
月餅
石湖串月
餐團
稻生日
木犀蒸
風潮
鞦興
九月
重陽信(九月九蚊蟲叮石臼)
登高
重湯糕(夜作)
祭釘靴
旗纛信爆
菊花山
喚黃雀
養叫哥哥
鬥鵪鶉
陽山觀日齣
十 月
十月朝
天平山看楓葉
收租完糧
五風信
鼕釀酒
炸蟹
鹽菜
十一月
鼕至大如年
鼕至團一
拜鼕
連鼕起九
乾淨鼕至撒捶年
鼕舂米
起蕩魚
乳酪
餳糖
窖花
三朝迷路發西風
彌陀生日
臘雪
十二月
跳竈王
跳鍾馗
臘八粥
年糕
冷肉(祭山豬)
送曆本
叫火燭
打埃塵
過年
盤龍饅頭
念四夜送竈
燈掛掛錠
鼕青柏枝
口數粥
接玉皇
燒鬆盆
照田財
送年盤
年物
年市
年夜飯
安樂菜
暖鍋
壓歲盤(壓歲錢壓歲果子)
辭年
守歲
守歲燭
老虎柏子花
過年鞋
門神
神荼鬱壘(鍾進士)
歡樂圖
春聯
封井
接竈
祭床神
掌門炭
節節高
富貴弗斷頭(興隆)
年飯(萬年糧米)
畫米囤
聽響
叛花
節帳
小年夜大年夜
作者介紹
文摘
在許多寺院裏都設壇祭祀,男女在道教的寺院中遊玩,有的燒香還願。還有的在這裏輕鬆地追逐,無論遠近,隨意而往。城中的玄妙觀,更是遊人爭相聚集的地方。賣畫的人。聚集在三清殿,鄉人爭相購買芒神和春牛圖。玄妙觀中沒有供做買賣的房捨,於是支起帷幕當做房捨,早晨聚集在這裏,到晚上解散,所賣的大多是糖果、小吃、瑣碎的玩具,偶爾也有日常生活用品,這裏尤其是橄欖聚集的地方。雜耍等各種遊戲,來自四方,各自錶現自己的特長,來愉悅各位遊客。比如竪立百尺高的竹竿,在竿頂掛上旗子。一個人攀援而上拔下旗子,就像猿猴爬樹,稱之為“高竿”。把長長的繩索的兩端係在木梁上,使繩子的中間懸空離開地麵,兩個人從繩子的兩端上去,來迴走,稱之為“走索”。小孩兒沿著長長的竹竿倒立,不一會兒又放開手,堅持很長時間,然後垂手翻身而下,稱之為“穿跟鬥”。長劍直插入人的喉嚨,稱之為“吞劍”。拿自己所佩戴的刀,讓彆人用力刺自己的肚子,刀斷瞭而肚子依然為白色,稱之為“弄刀”。把磁壇子放在拳頭上,用手從空中抓這個磁壇子,然後使之在腰部、肚子、兩腋和兩腿上盤鏇,忽起忽落,稱之為“弄甏”。有的把瓷盆放在竹竿的頂部,兩手交換,有時磁盤在空中飛轉,之後仍然落在原來的竹竿頂上。稱之為“舞盆”。在腳下設置一丈左右高的木頭,可以跳躍過去,稱之為“踏高躋”。把毯子鋪在地上,變化各種東西。稱之為“撮戲法”。把一大碗水倒在毯子上,使之消失,稱之為“飛水”。在手掌上放置五顆紅豆,使之自動消失,稱之為“摘豆”。把十枚錢吹之成為五種顔色,稱之為“大變金錢”。兩個人相撲,稱之為“擺架子”。風陽人養猴子,讓猴子自己戴帽子、係腰帶,並養狗供猴來騎,能錶演《磨坊》、《三戰》各種戲,俗稱“狨猻撮把戲”。用布圍起來當做房子,再用一根木頭支起來,用五根手指轉動一個三寸大的木頭人,鑼鼓喧天,詞語道白則用嗓子大聲叫喊,這些動作都是一個人所做,稱之為“木人頭戲”。“牽絲戲”,仿佛木偶戲,手和腳都用絲綫牽著來運動,所以叫這個名。在牆壁上掛起一個隆起的幕布,一個人在幕布中,像幾個人在說話,稱之為“隔壁戲”。用扇子撲打著桌子,模仿鳥扇動翅膀的樣子,接著發齣百鳥的叫聲,都齣自口中,稱之為“百鳥像聲”。江寜人製造方形或圓形的木匣,裏麵放置花樹、禽魚、神怪、秘戲之類的東西,外麵開一個圓形的孔。用五色瑁玳覆蓋在上麵,用一隻眼去看,小小的遮擋都變得很大,稱之為“西洋鏡”。又有一種“洋畫”,用顯微鏡看其倒影,淺近的東西也變得深遠,這是因為這種畫效法西洋的緣故。江陰人持五色粉,像各種人物,叫“粉人”。截斷一尺多長的紫白竹,在上麵鑽六個孔來吹,稱之為“太平簫”。用竹片夾著竹葉放在舌頭上,可以吹奏齣小麯。截取竹筒二三寸左右,在中間穿上一個小陀螺,用綫纏繞上,在地上鏇轉,吸引風進入孔中,發齣“汪汪”的聲音,稱之為“地鈴”。在細竹絲上糊上紙成為蝴蝶、人物的樣子,在風中飛揚,稱之為“絲鷂”。雙目失明的男女,擊打著木魚、銅鈸,說唱著前朝的故事,稱之為“說因果”。“攤簧”是弋腔的變化。用琵琶、弦索、鬍琴、檀闆,同時配閤歌唱。其他像測字、起課、算命、相麵,大都是江西人租賃屋簷下,藉此掙口飯吃。問災問福的男男女女,就像聞到膻味匯聚在一起的螞蟻一樣。茶坊、酒店和小食店,門市非常多。以裝水煙為生的窮人,遇見人隻是答應,以得到一點點賞錢。那些用手托著盤子供人買食品的,所在之處也像市場一樣。到城外西園。則嚮放生池裏扔饅頭,吸引黿魚浮到水麵上來吃,以此為快樂。婦女暗暗地計數著羅漢,來蔔測自己齣生時間的吉凶。到正月十六日,學子們開始讀書,工人們返迴作坊,農民各自做自己的活計:稱之為“新年”。範來宗在《遊觀》詩中說:“仙都玄妙六門中,退邇爭趨老少同。大地廣場逾鶴市,諸天法相若鰲宮。種桃道士重門杳,賣果兒郎百戲空。何事韆人齊,香輿裙露石榴紅。”蔡雲在《吳歙》詩中說:“城外西固城內觀,趁閑趁鬧盡嬉頑。可憐佛字仙宮好,混卻茶爐酒肆聞。”叉說:“彌羅閣陰花爆稀,長生殿邊絲鷂飛。冶容入人海,輕薄兒郎慣打圍。”
據馮慕岡《月令廣義》記載:“元朝時,正月初一在長春官舉行祭祀活動,每年都形成瞭慣例。”範《誌》:“每年的天就在佛寺聚會,稱之為‘歲懺’。男男女女擠滿瞭道路,幾乎無法行走。”長、元《誌》都記載:“正月初一,去佛寺燒香,進行一年的懺悔。”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記載:“玄妙觀在宮巷的北側,始建於晉朝成寜二年,名字叫真慶道院。到瞭元朝元貞元年,更換瞭現在的匾額。當時左轄硃文清施捨很多,使玄妙現在吳地數,占地麵積迭到五百畝。”《百城煙水》又記載:“西園,就是戒幢律院,在冶坊浜的東側。徐太僕子工部溶獻齣來作為寺廟。廟中有放生池,又有五百羅漢殿。”瀋朝初《憶江南》詞說道:“蘇州好,到處慶新年。北寺笙歌聲似沸,玄都士女擁如煙,衣服盡鮮妍。”(注:“北寺、玄妙觀,是新年遊覽觀賞的地方。”)現在北寺的遊人已經減少,而閶門外聞德橋內硃傢莊,僅僅一個廣場而已,春節時遊人成群結隊到這裏來,各種舞樂雜技競相錶演,賣貨的人像螞蟻一樣聚集。茶坊、酒店裝飾一新。而且四季沒有蕭條的時候。蔡鐵翁《吳歙百絕》注說:“春節時到玄妙觀遊玩,婦女打扮得很妖冶的,遊人就會環繞聚集觀看,稱之為‘打圍’。本來就是由自己招惹的,可是也沒有人禁止這種情況。”
……
序言
圖說古風俗:清嘉錄 顧祿,王昌東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圖說古風俗:清嘉錄 顧祿,王昌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圖說古風俗:清嘉錄 顧祿,王昌東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