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牛图书专营店
坦白说,如果我是给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小朋友选教材,我可能会觉得这本书的某些部分还是略显深奥,毕竟格里格的作品本身就带着北欧特有的那种略微的忧郁和复杂的情感色彩,这对于刚接触钢琴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家长或老师做大量的引导。但对于那些已经学了一两年钢琴,开始渴望接触“真正”的古典作品,但又害怕那些厚重的奏鸣曲的孩子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我特别喜欢它对“培尔·金特”这个主题的挖掘,它不仅仅是把音乐放给你,还似乎在通过乐谱的布局告诉你,这段旋律应该如何“想象”——是山间的清晨,还是舞会的喧闹。CD的录音质量也值得称赞,它没有那种过度美化或加厚重的混响,非常干净,像是在一个良好的音乐厅里直接录制,这对于建立初学者正确的听觉标准非常有益。它让我意识到,学习钢琴,不仅是手指的运动,更是耳朵和心灵的训练。
评分当我真正坐下来尝试弹奏其中的某些片段时,我发现自己对这本书的“启蒙”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不是那种枯燥的哈农练习册,而是非常巧妙地融入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旋律元素,这对于保持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我尝试去模仿CD里听到的那些带有明确速度和情感标记的演奏,发现书中的指法建议非常具体,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处理那些看似简单的音符组合。举个例子,书里对某些弱起拍的处理,写得比我以前用的教材都要细致,这对于提升演奏的音乐性非常有帮助。当然,作为成年学习者,我肯定会跳过那些最基础的“如何握琴槌”之类的介绍,直接进入到音乐的诠释层面。但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编者在力求“去繁就简”的过程中,所保留下的原作神韵。这张配套的CD,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它用最纯净的声音告诉我,这些音符组合在一起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情绪张力。如果说古典音乐的入门是一道高墙,那么这套书无疑是在墙边搭了一架稳固的梯子,虽然梯子可能有些简陋,但胜在实用。
评分这本《培尔·金特》的钢琴乐谱,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对于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钢琴爱好者来说,格里格的作品听起来总觉得高不可攀,尤其是那些宏大的交响诗篇。但看到“钢琴演奏小品”这几个字,我松了一口气,想着也许能找到一些适合练习的小片段。翻开目录,赫然发现里面竟然收录了针对幼儿初学的教程内容,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是冲着那张附带的CD去的,希望能听听专业演奏是什么样的感觉,但现在看来,这套书的定位似乎更偏向于基础教学,而不是纯粹的演奏参考。不过,汉斯-金特·霍伊曼的改编,我得承认,确实在乐谱的编排上花了不少心思,看得出来,他是在努力将那些古典音乐中的“大部头”拆解成适合孩子手指和理解力的片段。从排版来看,字体清晰,五线谱的间距也比较适中,对于我这种视力不太好的人来说,阅读起来算是友好的。我尤其关注了那些技巧提示部分,虽然是写给初学者的,但对于我巩固基本功倒也算是一种提醒。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试图搭建一座古典音乐的“新手村”,连接宏伟的音乐殿堂与稚嫩的键盘。
评分让我比较欣赏的是它对“古典音乐启蒙”这一概念的实践方式。很多启蒙教材倾向于使用改编得面目全非的乐曲,美其名曰“简化”,但听起来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曲的灵魂。然而,这本书在处理格里格的作品时,明显保持了一种敬畏感。它没有一味地追求音域的降低或节奏的简化,而是通过分解和声、分离旋律线等方式,让初学者能够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接触到真正的古典和声结构。我注意到,在一些段落后面,编者特意留白,似乎在暗示学习者应该停下来思考,而不是机械地“弹过去”。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教学设计。我将其与我早年使用过的某套著名的德系教程对比,那套教程过于强调技术精确性,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相比之下,霍伊曼的改编似乎更注重“听觉的体验”,这对于培养一个真正的爱乐者,比培养一个纯粹的演奏家可能更有价值。
评分总的来说,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平衡: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度和广度,又有面向初学者的友好度。它成功地将“大师作品”从高耸的神坛上请了下来,放在了学习者的钢琴上。当然,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对于追求炫技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篇幅可能显得单薄。但对于我这样的“重拾者”和那些希望孩子能真正爱上古典音乐的家长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没有过度承诺,而是扎扎实实地从音乐的本质出发,引导学习者去感受和理解。那张CD,我循环听了好几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这些经典旋律的理解,也为我接下来的练习指明了方向——技术服务于音乐,而不是相反。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而不是终点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