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辉煌银行业: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形势报告文集
定价:68.00元
作者:中国银监会宣传工作部,中央工委宣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0205057
字数: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应各方面普遍要求,将报告会文字材料整理出版,以进一步扩大报告会的影响,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职工和全社会学习了解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银行业改革发展情况提供辅导素材。为丰富报告文集内容,我们增加了每场报告会主持人点评,同时还请银监会研究局、银行一部、银行二部、银行三部、银行四部、非银部、合作部、财会部、创新部以及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撰写了专题文章。《辉煌银行业: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形势报告文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是一本学习金融知识,了解掌握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动态的生动教材。
目录
出版说明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十一五”重大成就及“十二五”展望
陈元
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姜建清
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升银行竞争力
项俊波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肖钢
关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几个问题
郭树清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银行制度
胡怀邦
未来银行与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
唐双宁
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实现由金融硬实力平面扩张的
金融大国向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的金融强国转变
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董文标
民生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经营之道
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马蔚华
加快转型:中国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赖小民
以创新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兼政策研究局局长 刘春航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及有关思考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 杨家才
大型银行监管的五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 肖远企
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与监管成就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主任 杨丽平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四部主任 沈晓明
抓住机遇 全面科学推进三类机构改革发展
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柯卡生
夯实基础 防险创新 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姜丽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与监管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银监会财务会计部主任 李怀珍
夯实会计基础 助推有效监管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 段继宁
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目标使命是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
可持续服务能力
作者介绍
文摘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全球金融竞争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意大利和荷兰的崛起首先就是金融的崛起。我们今天所说的银行“Bank”一词就是由意大利文“Banca”(长凳)演变而来的。从意大利的金融兑换业开始,现代银行慢慢开始产生了。金融的崛起也奠定了荷兰的霸主地位,现在全球早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和早的金融中心以及重要的现代银行都诞生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现代意义上的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帮助英国成就了它的霸业。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成立使人们认识到了现代金融的巨大魔力。英格兰银行当时是世界上个融资平台,它给提供了军事战争贷款,同时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使英国成就了它数百年金融的霸业。
法兰西银行晚于英格兰银行成立,在法兰西银行的下,法国的金融业愈发壮大起来,成为整个银行业的核心。我们也可以看到,法国经济的崛起差不多比英国晚一百多年,法国现代银行的产生也差不多比英国晚一百多年。
日本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现代银行的诞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明治维新时期大量进口引发了对巨额资金的强烈需求,使得日本金融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明治的系列改革中,金融改革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日本是较早认识到货币的“推动力”和通过发展金融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特殊重要性的亚洲国家,日本现代银行的产生为明治维新改革的成功及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对而言,中国的金融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我们经常会讲到过去山西的票号,它是晚清至解放前一种介于与银行之间的1日式金融组织,它的主要业务是承揽汇兑,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与现代银行相比,票号与资本实力不足,货币统一及现代汇兑的发展动摇了其业务根基,加之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其缺乏应对变化的能力。中国早出现的现代银行是外资银行,1847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的分行,是中国出现的家现代商业银行,随后一批外资银行也先后出现在中国。中国自办的新式银行出现相对较晚,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处于弱势。到1897年,中国才有家现代意义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整整比在中国设立的现代外资银行晚了半个世纪。本土银行虽然在市场得到的支持,但赢弱的国力及银行资本实力不足,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与以苏联为首的苏东集团进行了四十多年的冷战。两大集团的军事、工业、科技甚至经济总量一度非常相近,但金融差距极大。苏东集团实施的是完全计划经济的金融体系,金融对经济的作用仅限于动员储蓄,其金融体系与世隔绝,认为金融不创造价值,当然不需给予必要的重视,更不会利用全球金融资源来发展经济。在全球经济、金融取得巨大进步的发展时期,这一场竞赛的胜负是必然的。我在1996年到过波兰,访问波兰大的几家银行中的一家,亲眼目睹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波兰银行业基本瘫痪的状况。在苏东剧变后不久的几年内,老百姓辛苦积累的财富被恶性通胀吞噬,这些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陷于倒退或停顿。
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金融霸权逐渐形成,成为了世界金融业的霸主。美元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成为国际货币领域的关键货币,并和取代了英镑的地位。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重建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创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确立了美国的金融霸权时代。
……
序言
出版说明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十一五”重大成就及“十二五”展望
陈元
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姜建清
践行科学发展观 提升银行竞争力
项俊波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肖钢
关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几个问题
郭树清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银行制度
胡怀邦
未来银行与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
唐双宁
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实现由金融硬实力平面扩张的
金融大国向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的金融强国转变
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董文标
民生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经营之道
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马蔚华
加快转型:中国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赖小民
以创新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
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主任兼政策研究局局长 刘春航
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展及有关思考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 杨家才
大型银行监管的五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 肖远企
中小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与监管成就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主任 杨丽平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四部主任 沈晓明
抓住机遇 全面科学推进三类机构改革发展
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柯卡生
夯实基础 防险创新 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稳健发展
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姜丽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与监管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银监会财务会计部主任 李怀珍
夯实会计基础 助推有效监管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 段继宁
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目标使命是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
可持续服务能力
这本书的题目——“辉煌银行业: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形势报告文集”——让我对它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十一五期间,中国银行业无疑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其中的“辉煌”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我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例如,那些大型国有银行在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类型银行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中国银行业的生态。 至于“展望十二五”,这部分内容更是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好奇。在新的经济周期下,中国银行业将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例如,如何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关于银行业如何拥抱科技创新,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等议题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勾勒出一幅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蓝图,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书名所吸引。“辉煌银行业: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形势报告文集”,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信息量和专业性。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黄金年代,而银行业无疑是这场腾飞中不可或缺的推动者。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定义和量化“辉煌”的?是体现在资产规模的爆炸式增长,还是盈利能力的持续攀升?又或是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对典型银行在十一五期间的案例分析非常感兴趣,看看它们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业务突破的。 “展望十二五”则是我更为关注的部分。在国家政策导向日益清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将如何调整自身定位,迎接新的挑战?书中会不会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点进行分析,并探讨银行业如何与其相结合,发掘新的盈利模式?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背景下,银行业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口号式的目标。它应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评分“展望十二五”,这部分内容则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在经历了十一五的辉煌之后,中国银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例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本书会否为我们描绘出十二五期间银行业的发展蓝图?那些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如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等,书中是否会进行预判和分析?我特别希望看到,在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银行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展望”部分,我期待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我理解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走向,以及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或风险。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报告,但“形势报告文集”又似乎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堆砌,而更可能包含了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的专家观点。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因为这意味着我不仅能从宏观层面了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还能深入到微观层面,看看不同银行、不同业务板块在十一五期间的表现,以及在十二五期间的战略规划。我期待能看到那些对行业趋势有着深刻洞察的分析,对银行业务模式创新的探讨,以及对监管政策走向的解读。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银行业核心决策层的大门。
评分当我的目光落在“辉煌银行业”这几个字上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波澜壮阔,以及银行业在这场洪流中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寻那些“辉煌”背后的具体细节。书中是否会收录关于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剖析?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银行又贡献了怎样的力量?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份详实的历史记录,不仅是冰冷的数字,更能包含那些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以及行业精英们的战略思考。 “展望十二五”,更是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业又将如何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例如,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颠覆性影响?又或者,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趋势下,银行将如何实现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统一?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份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报告,能够为我揭示中国银行业在未来几年发展的关键方向和潜在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透着一股子大气磅礴,“辉煌银行业”,光是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中国银行业在过去五年(十一五)取得成就的好奇心。我一直关注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而银行业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引擎。这本书的题目似乎承诺了对这段辉煌历程的深度剖析,让我期待能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数据、背后的人物故事,以及在复杂经济环境下,银行是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银行业自然也在这场盛宴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例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银行业是如何展现其韧性的?那些支持国家重大项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案例,书中是否会详细披露?我尤其想知道,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改革背景下,银行是如何调整自身战略,实现创新发展的。这本书的“回顾”部分,我期望看到的是一份详实、有据、具有思想深度的总结,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中国银行业的成长轨迹,以及它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