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纸艺苑——折纸情5 | ||
| 作者 | 徐菊洪 | ||
| 定价 | 16.00元 | ||
| ISBN号 | 9787811112627 | ||
| 出版社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07-08-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 | 重量:0.200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本册是第五集,收集的作品与前四集具有同样的特点:即在同样的折叠基础上,经变化后折出不同效果的作品来,以引导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作品。在本集中收录了用一张纸连折法、拐弯折法可变化出多种作品来,很有特点,也很逼真。作者徐菊洪老师为每件作品绘制了详细的折叠步骤图;编者也亲手折叠过,件件作品都可顺利按图完成。 |
| 编辑推荐 | |
造纸是中的四大发明之一,折纸也是中传统的民间手工一,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于世界各地。 |
| 作者介绍 | |
| 徐菊洪,男,汉族,上海市人,上海折纸俱乐部席技术指导,上海民间艺术协会会员,英折纸协会(BOS)会员。自幼受庭熏陶,酷爱折纸。1997年退休后悉心从事纸艺研究。多年来广交外折纸同好,切磋技艺,进社区,下学校,自编讲义,推广折纸艺术。不逐名利,旨在弘扬 |
| 序言 | |
从实操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模型,而是循序渐进地,从最基础的“水雷”型、基础三角等入手,让新手能够迅速建立起信心和手感。等到我折完前三分之一的作品后,再尝试那些需要精确对齐和多层嵌套的进阶作品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棘手的步骤,现在已经变得可以从容应对了。很多复杂的折叠技巧,比如“缩缝”或者“压合”的处理,书上都用放大图和箭头指示得极其清晰,简直是手把手教学的典范。我甚至可以脱离书本,依靠记忆完成几个中等难度的作品,这充分证明了作者在教学逻辑编排上的高超能力,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我能行”的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纸张选择的建议,这一点很多折纸书都会草草带过,但这本书却用了相当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简直是良心之作。作者深入探讨了不同克重、不同纤维方向、不同涂层处理的纸张对手工折纸成品效果的影响。她不仅推荐了几种特定品牌的专业折纸纸,还给出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取的替代材料的优缺点分析,比如硫酸纸的半透明质感和普通彩纸的挺括感,分别适合表现哪一类主题的作品。这种细致入微的材料学探讨,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纸张采购渠道。对于我这种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纸张的玩家来说,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指导,比直接告诉我“用某某牌子的XX纸”要有用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对材料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折纸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在灯光下仔细端详了好久。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特别棒,厚实且富有纹理,即使是反复折叠和展开,似乎也不容易留下明显的折痕,这对于追求完美主义的折纸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图示,色彩过渡自然,即便是光线稍暗的环境下看,也依然清晰锐利,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因为折纸过程中的每一个小步骤都需要依赖准确的颜色和线条指示。而且,这本书的整体排版非常大气,留白恰到好处,让复杂的折痕图看起来也不至于显得拥挤和混乱,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格外舒畅,甚至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的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折纸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折纸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巧妙地融入了折纸的历史沿革和一些基本技法的原理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基础折痕时所用的那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她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折”,更是在引导你理解“为什么这样折”,比如为什么某些角度的折叠能产生更稳定的结构,或者某种特定的“山折”和“谷折”组合如何影响最终作品的形态美感。这种深层次的理论支撑,对于希望从“动手操作者”进阶为“创作者”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读完那些文字,我感觉自己对折纸的敬畏感又加深了一层,不再仅仅把它们看作是二维纸张到三维造型的简单转化,而更像是在与材料进行一场深思熟虑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里收录的那些成品照片,简直是工业级别的摄影作品,每一张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动手去复刻。很多折纸作品在书本上,往往因为光影处理不当,显得平淡无奇,但这本不同。摄影师似乎深谙如何利用光线来突出折纸的立体感和边缘的锐利度。特别是那些模仿自然形态的作品,比如栩栩如生的昆虫或者形态优雅的鸟类,它们的翅膀上的纹理、身体的弧度,都通过精妙的布光被完美地捕捉了下来。这些图片不仅是完成品的展示,更像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激发剂,每次翻到这些照片,我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迫不及待地想去找合适的纸张,重现那种令人惊叹的结构美学。这对于提升读者的审美标准,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