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8 |
| 作者/主编: | 约翰.汤普森著 赵晓生译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677094 |
| 出版年份: | 2005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46页 |
| 开本: | 8 |
| 图书定价: | 16元 |
| 实际重量: | 118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前言
小小心意(练习曲)
木鞋舞
练习曲
向佩斯城致意(选段)
练习曲
谐谑曲
玛祖卡
练习曲
基格(选段)
芭蕾曲调
练习曲
主题:选自《交响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
练习曲
音诗
圆舞曲
纪念曲
练习曲
闲聊波尔卡
船歌
术语表: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
升级证书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8》的内容在难度上比第七册稍微再进了一步,旨在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娴熟流畅的同时,在音乐风格上也有所发展。更多关于音乐修养方面在要求也贯穿于《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8》的进程。作为技巧方面的补充材料,使用作者的《三级速度练习》一书。
每一个学生的进度都是由学生自身水平决定的,不同学生要不同对待。因此《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8》给教师宽松的自由选曲空间。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8》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乐谱给教师,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自行选用。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搭配得大胆而和谐,那种复古的油画质感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某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略微做旧的处理,仿佛它已经陪伴了无数琴童走过漫长的学习旅程。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讲究,字体选择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清晰度,每一个音符和五线谱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学者也不会感到眼花缭乱。装帧质量也看得出来是用心了,纸张厚实,翻页手感极佳,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一种纯粹的阅读愉悦。说实话,现在很多教材为了节约成本,纸张薄得跟报纸似的,摸起来都很廉价,但拿到这本,我能感受到出版社在实体书制作上的诚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拿起它,都觉得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音乐仪式,而不是简单的练习。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为枯燥的钢琴学习增添了许多仪式感和动力。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如果它有的话,比如附带的光盘或者在线音频)简直是救星。我是一个听觉学习者,光看谱子有时候脑子里是“嗡嗡”的,根本无法想象出正确的速度和律动感。这套教材的音频示范清晰度极高,不仅包含了标准的演奏范例,甚至连一些容易出错的慢速示范都被细致地录制下来。我发现很多教材的示范录音要么速度太快,要么情感表达过于“夸张”,但这里的示范恰到好处,既有技术的准确性,又不失音乐的美感。我经常在练习某个段落时感到节奏混乱,就会立刻去听配套的音频,模仿它的呼吸感和强弱处理,效果立竿见影。这种“听—学—模仿”的闭环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自己形成错误的发力习惯而不自知。
评分我对这本教材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音乐性”的培养渗透得非常彻底。很多初级教材只教你“怎么弹响一个音”,但这本书却在很早的阶段就开始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样弹”。比如在讲解简单的分解和弦时,它不会只是让你机械地上下跑动,而是会配上简短的文字提示,让你想象这个和弦的色彩,或者它在整体乐曲中的角色。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我的练习不再是机械的肌肉记忆,而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音乐表达。我注意到,通过这本书的训练,我开始更主动地去关注乐谱上的力度记号和表情术语,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装饰。这种从“技术执行者”向“音乐诠释者”转变的早期教育,是这本教材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教会你弹琴的技巧,更是教会你如何与音乐“对话”。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音乐教育领域摸爬滚打的老师,我对教材的选择向来是极为挑剔的。我考察过市面上各种流派的教材,有的过于注重古典学院派的严谨,以至于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有的又过于追求趣味性,导致基础打得松松垮垮,后续提升空间受限。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知识点的推进如同搭积木一般,层层递进,但每一步的衔接都自然流畅,没有突兀的跳跃。更难得的是,它似乎能预判到学生在学习新技能时可能会遇到的思维定势,并在配套的讲解文字中,用非常口语化但又不失专业性的语言提前进行“心理疏导”。我尝试让几位基础薄弱的成年学生使用这套教材,他们的反馈非常积极,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尤其是那种“原来钢琴可以这样学”的豁然开朗感,是很多其他教材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是一位已经有十多年琴龄的业余爱好者,但最近总感觉自己的基础有些松动,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指法和节奏的精准度上,总感觉隔着一层“毛玻璃”。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本教材,原本以为这种“简易教程”对我来说可能过于基础,但事实狠狠地给了我一个惊喜。它的讲解方式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注重“手感”和“听觉反馈”的结合。书中每一个小练习曲的设置,都像是为解决某个特定技术难点量身定做的陷阱,但巧妙的是,它提供的解决方案又非常直观易懂。我用了大约两周时间,重新认真地过了一遍前几章的练习,发现之前那些我自认为已经掌握的琶音和和弦连接,竟然都得到了显著的优化。那种指尖与琴键重新建立起默契的感觉,久违而又令人振奋。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你“拔高”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让你的演奏从“能弹下来”升级到“弹得像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