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汉字规范字典
定价:49.00元
作者:魏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001204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13年批准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帮助读者学习和使用这一字表,主编对1996年出版的《汉字规范字典》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详细解读每个汉字的知识,包括字形结构、笔画、部首、字级、笔顺等,还设有辨析提示板块,包括简化字的简化方法、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情况、异形词的整理、同义词差别等。另设有17个附录。
内容提要
字头条目包括规范字8111个(以及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偏旁12个。
正文部分除注音、释义外,增设汉字知识板块和辨析提示板块。
附录部分包括16种知识性简表。
目录
作者介绍
魏励,男,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师从蒋善国先生。1982-2001年任职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1年12月始任职于商务印书馆。现为编审。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研制者之一,参加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课题的前期研制工作,参加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7万字)、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部首序和笔顺序》、“中华字库”工程6包等课题的研制工作。
文摘
序言
我真正开始深入研究这本“规范典籍”后,才发现它在收录标准上的严谨程度简直令人咋舌。市面上很多字典为了追求“全”而牺牲了“精”,收录了大量不常用甚至已经退出主流使用的异体字或生僻用法,反而把使用者搞得晕头转向。但这本书显然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它聚焦于当代社会书面语和日常交流中最核心、最需要统一规范的汉字形态。我尤其欣赏它对笔画、结构和常用部首的细致解析,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出现的细微差别,但最终还是给出了当前最权威的推荐写法。这对于写作、编辑乃至书法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我曾为了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争论了很久,最终翻阅此书,找到了明确的依据,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字怎么写”,而是告诉你“在今天这个语境下,‘应该’怎么写,并且解释了为什么”。
评分与其他工具书相比,这本书在文化底蕴的渗透上做得非常内敛而高级。它没有大段大段地堆砌晦涩难懂的理论,但字里行间却处处透露着对汉字文化脉络的尊重和理解。例如,在一些关键的规范字下方,会附带着极简的“溯源小记”,寥寥数语就能点明该字的演变脉络,让人在学习规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汉字几千年演变的生命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远比生硬的灌输有效得多。我常常在查完一个字后,会不自觉地被这些小注吸引,然后又去翻阅旁边另一个相关的字,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了汉字的世界里。它让规范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成为了通往更深层次文化理解的一扇窗户。这种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对于现代科技输入法的适应性支持做得非常到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屏幕上打字,但输入法有时并不能完美区分某些形近字的输入码,或者在遇到多音字时给出不准确的默认选项。而这本书在收录每个字时,似乎都考虑到这一现代应用场景,其标注的读音和规范释义,完全能够指导输入法的使用。更妙的是,它对那些在网络语言中被过度滥用或误用的字词,也进行了极为审慎的界定和说明,明确了“规范”与“流行”之间的界限。这使得它不仅是一本面向传统出版物、公文写作的权威参考,也成为了我们在数字时代保持语言准确性的“防火墙”。对于任何追求高质量文本产出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这种与时俱进的规范指南,是无可替代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抓人眼球了,封面那种素雅的米白色调,配上古朴的字体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稳的书卷气。我记得上次在书店翻到它的时候,光是掂量重量和感受纸张的触感,就觉得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工具书。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是一流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最小的注音符号也毫不出错,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它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比如书脊的装订非常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散页的风险。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执着,在现在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每次合上它,总有一种仪式感,仿佛自己手里捧着的不是一堆纸张,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知识传承。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浮躁、脚踏实地的感觉,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个字背后的讲究。它不像有些字典那样花里胡哨,而是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把文字的“规范”二字做到了极致。
评分从内容组织逻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没有采用简单的笔画排序或者部首检索的单一模式,而是巧妙地融合了多种检索方式,大大提升了查阅效率。比如,除了常规的部首查字法外,它还增加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易混淆字形对比区”,将那些形近字、音近字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指出它们之间在笔画、结构和含义上的细微差异,这对于提升辨识度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我记得有一次我把“拮据”的“拮”和另一个形近字混淆了,幸好这本书的对比图例极其直观,一下子就将我从误区中拉了出来。这种主动预判读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设计思路,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文字学功底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洞察。它不是一本“放着备查”的工具书,而是“用着顺手”的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