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困惑: 9787535795120

物理学的困惑: 978753579512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斯莫林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科普
  • 哲学
  • 科学史
  • 量子力学
  • 相对论
  • 宇宙学
  • 思维实验
  • 经典力学
  • 现代物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795120
商品编码:2983037266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物理学的困惑: 作者 L.斯莫林
定价 69.00元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35795120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破天荒的书,物理学家斯莫林在书中指出作为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的物理学迷失了方向。为什么物理学突然陷入了困境?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
在斯莫林看来,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弦理论:一个野心勃勃的“万物之理”的蓝图。想要解释自然的所有粒子和力,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弦理论凭它新奇的新粒子和平行宇宙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也赢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心。但这是理论的陷阱:弦理论没有一点曾被证实,也没人知道如何去证实它。实际上,理论出现了无限多个形式,意味着没有实验能否定它。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它失败了。但是因为它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招揽了*秀的头脑,严重伤害了在其他路线上追求的年轻物理学家,所以它也拖累了其他物理学的前进步伐。


   作者简介
L. 斯莫林,在哈佛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教学,后来去加拿大帮助建立了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他的作品有《宇宙的生命》和《通向量子引力的三条路》

   目录

目录:


篇 未完成的革命
章 理论物理学的五大问题
第2章 美的神话
第3章 几何世界
第4章 统一成为科学
第5章 从统一到超统一
第6章 量子引力:岔路
第2篇 弦论简史
第7章 孕育革命
第8章 次超弦革命
第9章 第二次革命
0章 万物之理
1章 人类的选择
2章 弦理论解释了什么
第3篇 弦论之外
3章 真实世界的惊奇
4章 站在爱因斯坦肩头
5章 弦论后的物理学
第4篇 向经验学习
6章 奈何社会学
7章 什么是科学
8章 预言家和工艺师
9章 科学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第20章 我们能为科学做什么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如果你读过“弦理论”、“平行宇宙”的书(弦理论经典著作《宇宙的琴弦》同样收录在《*推动丛书》中),那么应该读这本——《物理学的困惑》,因为这是一本唱反调的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弦论之争”,穷“万物之理”。书中的另一个主题是关于科学的伦理的探讨,对科研领域的工作者不无启发。

《物理学的困惑》是《*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其中之一,本书适合有基础的物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物理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2018年新版的《*推动丛书》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6折券。

   文摘

   序言

宇宙的低语:探索未知的边界 本书聚焦于现代物理学中那些令人着迷、尚未完全解开的谜团,旨在为对宇宙深层奥秘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次深入的、启发性的思维旅程。 在人类探索认知的漫长历史中,物理学始终站在最前沿,不断重塑我们对实在的理解。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的诡谲世界,每一次理论的突破都伴随着一系列更深刻、更基础问题的涌现。本书并非一部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当代物理学最前沿、最引人入胜的“知识荒原”。 第一部分:时空结构的深层反思 我们习以为常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在极端的条件下,展现出令人不安的复杂性。本书将首先审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极限,探讨黑洞内部奇点的本质,以及信息悖论带来的哲学困境。 引力与量子的鸿沟: 相对论的宏大图景与量子力学的微观实在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描述引力?弦理论(String Theory)及其M理论的最新进展被置于聚光灯下。读者将了解到,为什么理论物理学家花费数十年时间探索额外的维度,以及这些高维结构(如卡拉比-丘流形)如何可能影响我们可观测的三维宇宙的性质。我们不会简单罗列数学公式,而是侧重于理解这些理论所蕴含的物理图像——例如,粒子如何被视为振动的弦,以及这种描述如何自然地包含了引力的量子形式。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幽灵: 宇宙学观测数据无可辩驳地指向,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普通物质(质子、中子、电子)只占宇宙总质能的不到5%。剩下的绝大部分由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主宰。本书将细致梳理支持暗物质存在的各种观测证据,从星系旋转曲线到引力透镜效应。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暗能量,这种驱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读者将了解到“宇宙学常数问题”的严重性——理论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巨大偏差,这被认为是理论物理学中最令人尴尬的未解之谜之一。我们也将考察替代性的引力理论(Modified Gravity theories),探索是否有可能在不引入新粒子的前提下解释这些观测现象。 第二部分:量子世界的奇异性与诠释之争 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但其内在的概率性和非定域性,至今仍是哲学和物理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 叠加态与测量问题: 薛定谔的猫仍然在箱中游荡。本书将清晰阐释“叠加态”的概念,即一个系统如何同时处于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核心难题——测量问题。当观测行为发生时,波函数如何瞬间“坍缩”到确定的本征态?我们将考察主要的诠释方案:哥本哈根诠释的实用主义、多世界理论(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的激进承诺,以及退相干理论如何试图弥合经典与量子世界的界限。这些讨论将帮助读者理解,我们对“实在”的理解,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脆弱。 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 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已经从思想实验转变为可被实验验证的现实。本书将介绍贝尔不等式实验的重大意义,它们如何确凿地排除了定域隐变量理论的可能性。纠缠不仅是基础物理学的前沿,它也是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理论的驱动力。我们将探讨,这种超越空间限制的关联,是否暗示着时空本身是涌现的结构,而非终极实在。 第三部分:粒子物理学的未尽之路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物理学理论之一,它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描述了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然而,它的不完整性同样显而易见。 中微子的奥秘: 标准模型最初假设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但1998年发现的中微子振荡现象(即中微子能够在不同“味”之间转换)彻底推翻了这一假设。本书将探讨中微子质量的来源,以及“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可能性——即中微子是否是其自身的反粒子。这不仅是粒子物理学的细节,它也与宇宙早期的重子不对称性(即为什么宇宙中物质多于反物质)紧密相关。 超越标准模型(BSM)的探索: 标准模型无法解释引力,也无法解释暗物质或暗能量。因此,物理学家们正积极搜寻“新物理学”的迹象。我们将考察超对称性(Supersymmetry, SUSY)的理论动机和实验搜索现状。SUSY如果存在,它将为解决许多标准模型中的微调问题提供优雅的解决方案。此外,本书还将展望高能物理实验(如未来的环形对撞机)可能揭示的潜在突破,例如额外维度的微小迹象或大统一理论(GUT)的证据。 结语:科学的谦逊与未来 本书的最终目的,不是提供所有答案,而是激发对尚未被理解的领域的敬畏之心。科学的进步往往始于对现有知识局限性的清晰认识。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越多,越能清晰地看到我们知识的边界。 通过对这些深刻的“困惑”的探讨,我们不仅在审视物理学的最前沿,也在反思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宇宙的低语》 邀请读者加入这场伟大的智力探险,体验在人类已知与未知交汇处的震撼与兴奋。宇宙仍在低语,而我们才刚刚学会如何倾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确实很有意思,“物理学的困惑”,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充满了好奇,好像里面藏着很多解不开的谜题,或者是一些颠覆我们常识的解释。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些关于宇宙基本规律的问题,比如时间到底是什么?空间真的是无限的吗?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是否只是更宏大存在的投影?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常常让我陷入一种无声的沉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能够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去触碰这些深奥的物理学概念。我不太追求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我更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或者是一些有趣的科学史故事,来引导读者走进物理学的世界。我常常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科学的恐惧,来自于它冰冷、抽象的数学语言,如果能够将那些艰深的概念“翻译”成人话,那么科学的魅力才能真正被大众所体会。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谈谈量子力学的一些奇特现象,比如叠加态和量子纠缠,这些概念总是让我觉得既不可思议又无比迷人,它们挑战着我们日常经验中的逻辑,但又被实验一次次证明。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微观世界会如此“古怪”?它又是否能解释,为什么这些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却是构成我们宏观世界的基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能否为我解开心中的那些“困惑”。

评分

最近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本《物理学的困惑》,封面设计挺吸引我的,简洁而又带点神秘感。我一直对宇宙的奥秘抱有浓厚的兴趣,从小时候起,我就喜欢仰望星空,幻想那遥远的星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些故事的追寻也变得更加理性,开始接触一些科普读物,尝试去理解那些构建我们世界的宏大理论。然而,很多时候,即使是那些声称“通俗易懂”的书,读起来也依旧让我感到吃力,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推导,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我渴望找到一本真正能够引起共鸣的书,它不一定能让我成为物理学家,但至少能让我对物理学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带领我穿越物理学的迷雾。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关于“未知”的哲学思考?物理学在不断探索边界的过程中,是否也触及了我们认知的极限?它是否能帮助我们理解,在科学的进步面前,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我们尚未了解的,那巨大的鸿沟?我期待它能够激发我更多的思考,让我对科学的探索过程本身,产生一种敬畏和热爱。

评分

拿到《物理学的困惑》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名字实在太贴切了。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物理学,似乎总是在试图解释“为什么”,但有时候,越解释越觉得奇怪。比如,为什么物体会自由落体?我们学到万有引力,但引力本身又是怎么运作的?这种追根究底的冲动,常常让我陷入一种“怎么会这样”的思考。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物理学不应该只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应该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探讨一些物理学中的“未解之谜”,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它们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但我们却对它们知之甚少。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前沿研究的线索?或者,它能否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们现有的物理学理论,在面对宇宙的终极问题时,会显得力不从心?我不太追求那种结论性的答案,我更喜欢那种能够启发思考、提出问题的书。我希望它能展现出物理学探索的未知边界,以及科学家们在面对这些未知时,那种既谦卑又执着的精神。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物理学的困惑》真是戳中了我,我一直觉得物理学是一门既迷人又令人费解的学科。小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关于力、能量、运动的解释过于简单,满足不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心。长大后,接触了更多关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内容,更是觉得脑子不够用了,那些超越日常经验的概念,比如时间膨胀、空间弯曲,甚至是波粒二象性,都让我觉得像是在阅读科幻小说。我总是在想,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物理学理解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是否也和我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那些重要的发现是如何诞生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灵感。我也不太喜欢那种只罗列概念和公式的书,我更喜欢能够讲故事、谈思想的书。如果这本书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在构思相对论时,他的思维是如何跳跃的?普朗克在提出量子假说时,他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这些细节,远比枯燥的公式更能打动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种与物理学对话的方式,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质疑,去感受科学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物理学的困惑》,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召唤。我一直对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物理学概念感到着迷,但同时也觉得它们极其难以捉摸。举个例子,我常常在思考,我们所谓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它的最本质的构成是什么?是原子?粒子?还是更深层次的某种能量场?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总是在不断变化和深化,每一次的突破都伴随着新的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哲学化的视角,去审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那些关于实在、因果、观测的根本性问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涉及一些关于“测量难题”的讨论,比如,当我们观测一个量子粒子时,我们真的在“看”它,还是我们的观测行为本身,就改变了它的状态?这种“旁观者效应”,让我觉得物理学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和不确定性。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对物理学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认识那些定律和公式,更能体会到科学探索中,那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