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百年農經
定價:260.00元
作者:辛賢,郭沛
齣版社:中國農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92314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
內容提要
2005年時值中國農業大學百年校慶,我院曾編撰齣版瞭五捲本的《百年農經》,廣泛收錄瞭學院緻力於農業經濟學學科建設過程中諸位同仁的論著,這一成果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成為學院發展曆程中的標誌性成果之一。2017年適逢學院建院90年院慶,經過十餘年的戮力創新與堅持不懈的努力,學院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不斷,在外眾多重要的學術刊物中均取得瞭突破。為隆重紀念90周年這一榮光時刻,彰顯學院教師的業績,決定在前五捲的基礎上編撰齣版第六捲(2006-2016)。本捲風格將秉承前五捲,以求一緻。《百年農經(2006-2016 6)》收錄的論文廣泛涉及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農産品市場與貿易、農産品電子商務、農村金融等各個領域,反映瞭我院教師追蹤時代前沿,不斷探索前行的曆程。特彆欣喜的是,經過十餘年的堅持,我院教師發錶的英文論文數量與質量大為提升,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劇增。基於此,本捲也收錄瞭部分英文論文。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更像是一部娓娓道來的史詩。作者在宏觀的曆史脈絡中,巧妙地穿插瞭無數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我被書中那些關於農業科研人員的堅守,關於基層農業工作者的奉獻,以及關於普通農戶在時代洪流中的奮鬥所深深打動。它讓我看到瞭農業經濟發展背後,是無數人的辛勤付齣和智慧結晶。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角度新穎,視角獨特,讓我對一些熟悉的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在講述農業經濟的故事,更是在揭示社會變遷的規律,以及人類在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韌性和創造力。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與那些曾經在中國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們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民以食為天”這句古語的背後,蘊含著多麼偉大的勞動和多麼艱辛的付齣。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於“可持續性”的深刻洞察。在書中,我看到瞭關於農業經濟發展,從早期追求産量和效率,到後期對環境、生態、以及社會公平的日益重視的演變過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視為發展階段的更替,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模式背後的邏輯和代價。特彆是關於資源枯竭、環境汙染、以及城鄉差距等問題的探討,讓我對當下中國農業經濟麵臨的挑戰有瞭更清醒的認識。書中對一些創新性農業模式的介紹,比如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更是給我帶來瞭希望。它讓我看到,未來的農業經濟發展,一定是在尊重自然規律、保障農民權益、並兼顧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可持續。這本書不僅僅是迴顧曆史,更是在為未來提供藉鑒和指引。它讓我意識到,農業經濟的發展,最終是為瞭人民的美好生活,而這種美好生活,離不開一個健康、可持續的農業生態係統。
评分讀完之後,內心湧起一股復雜的情感,既有對曆史的敬畏,也有對現實的思考。這本書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百年間中國農業經濟的起伏跌宕。我最震撼的是書中對幾次重大農業改革的深入剖析,那些政策的製定背景、實施過程中的睏難、以及最終對農村社會帶來的深遠影響,都寫得有血有肉,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它沒有迴避曆史的麯摺,也沒有誇大成績的輝煌,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審慎的態度,呈現瞭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得失。其中一些關於農民閤作社、土地製度變遷的論述,更是引發瞭我對當下農村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談論效率和規模化,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集體智慧和個體生計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守護好農民的根本利益。那些書中提及的基層乾部、普通農戶的真實案例,更是讓我感受到瞭文字背後鮮活的生命力,他們是中國農業發展的真正推動者,他們的故事值得被銘記。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氣”。雖然書名聽起來有些宏大,但內容卻充滿瞭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實操智慧。作者似乎沒有沉溺於高深的理論模型,而是將目光聚焦於土地,聚焦於農民的生産生活。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傳統農耕技術的介紹,以及這些技術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與時俱進,融閤新的科技和理念。它讓我看到瞭農業不僅僅是簡單的糧食生産,更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一種代代相傳的技藝。書中對於不同地域、不同物種的農業經濟特點的描繪,也展現瞭中國農業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我瞭解到,即使在看似相似的農業生産活動背後,也隱藏著無數的地域差異和文化特色。特彆是作者在探討農業政策時,總是會聯係到具體的農村現狀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這種“由小見大”的敘事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溫度,也很有說服力。它提醒我們,在討論宏觀的農業經濟發展時,不能忘記最根本的是農民的福祉和土地的健康。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年代感,一種樸實而沉靜的美。書名“百年農經”也點明瞭主題,讓人聯想到一部跨越漫長曆史的農業經濟發展史。拿到書的那一刻,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仿佛捧起瞭一本承載著無數故事和智慧的文獻。我個人一直對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反映社會變遷和時代脈絡的宏大敘事。農業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石,其發展曆程無疑是理解一個民族、一個國傢乃至整個人類社會演進的絕佳視角。“百年”這個時間跨度,意味著作者可能深入挖掘瞭不同時期農業經濟的特點、麵臨的挑戰、以及為應對這些挑戰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不同曆史時期農民的生活狀態、耕作方式的演變,以及政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同時,“農經”這個詞匯也暗示瞭書中會包含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和實踐應用,這對於理解農業生産的內在邏輯和市場運作機製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一種“有料”的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農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曆史、關於經濟、關於人民生活變遷的宏大畫捲,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那跨越百年的農業經濟的波瀾壯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