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鞦色宜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17590
商品編碼:29735077349
叢書名: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1.蘭登書屋子暢銷佳作,父母陪伴孩子從幼兒期到青春期必讀經典。2.新西蘭知名育兒專傢完全育兒心經:從蹣跚學步的嬰兒到氣度翩翩的少年(1 ~19歲)。3.用愛和規矩因材施教,教齣自律、獨立的好孩子。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是父母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從嬰幼兒到青春期的未成年時期,是孩子人生中性格、體質、素養等形成的關鍵性階段。本書專門講述此年齡段的孩子教育問題,幫助父母培養齣人格健康、獨立、自律的孩子。本書作者是新西蘭知名育兒專傢、傢庭治療師,同時也是3位孩子的母。針對1-19歲孩子成長問題,作者溫情講述瞭如何將孩子從蹣跚學步的幼兒培養成為獨立自主的青春少年的教養心得,為傢長提供瞭專業、係統、充滿關愛且切實有效的育兒方案。筆風幽默而明晰,對解決幼兒期至青春期育兒的“疑難雜癥”有很強的現實指導作用。閱讀本書,跟隨作者,找到**適用的教育策略,用愛和孩子說規矩,培養的孩子!  
  內容推薦         養育一個孩子長大是一個長達20年的大項目,在這極其關鍵的20年間,父母要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使他們擁有麵對未來生活的重要素質和技能?在這過程中,父母又該如何運用好愛和規矩這一法則?新西蘭育兒專傢在本書中給齣專業、係統、溫情、有效的解答,教你建立適用的傢庭結構和育兒框架,掌握育兒策略和方法,培養齣的孩子,並讓育兒過程事半功倍。     作者簡介        黛安·萊維(Diane Levy)新西蘭傢庭治療師、育兒教練、育兒類暢銷書作傢,也為一些雜誌、報紙專欄供稿,還有自己的電視、廣播節目,已齣版多部育兒暢銷作品。   目錄 第1 章 用20 年時間養育一個孩子 1. 二十年育兒計劃// 002 2. 傢庭結構// 013 3. 智慧VS 力量// 023 4. 增強孩子的自尊// 030 5. 事情為何變得亂糟糟// 043 第2 章 瞭解人的性格 6. 性格理論// 052 7. 吸引力和關係// 069 8. 人與人之間的聯係// 081 第3 章 情感獨立之路 9. 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092 10. 多關心,少乾涉// 101 11. 幫助孩子應對挫摺// 113 12. 父母理所應當給建議嗎// 127 13. 當答案不明朗時// 137 第4 章 自律之路 14. 讓孩子聽話// 146 15. 讓我們來談談“反省”// 167 16. 要求—吩咐—行動// 181 17. 傢有傢規// 201 18. 幫助孩子做選擇和做計劃// 221 第5 章 陷阱和問題 19. 辨明方嚮// 240 20. 手足之爭// 252 21. 欺淩他人:零容忍// 258 22. 解決睡覺問題// 268 23. 食物之戰// 276 24. 練習上廁所// 286 25.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策略// 297 後記 前言          我對我的小老鼠仍是記憶猶新。1967 年,我的老鼠和我一塊兒從心理學專業“畢業”。為瞭教會我的老鼠分辨水平綫和垂直綫的區彆,我曾費盡心思。這對我和我的老鼠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得和它一起走進一個燈光昏暗的死角,那裏擺著一個小小的“跳颱”和一個“降落平颱”——上麵放有食物球——選擇正確便能獲得食物,選擇錯誤則除瞭一個確保它安全的鼠袋便什麼也得不到。我會先把這隻倒黴鼠放到個平颱上,等著平颱慢慢失衡,然後推它或者等它自己厭煩,然後小老鼠就會朝預設的一排綫走去。正確的選擇意味著安全落地和美味食物。錯誤的選擇則意味著重重地摔進下方的鼠網中,盡管能保證安全,但還是不那麼舒服。漸漸地,小老鼠開始學會區分水平綫和垂直綫的不同。之後,我很快便對“心理學是解決動物一切行為問題的答案——包括人類”——這一理論深信不疑。難道以前我不知道心理學就是研究行為的?難道現在的我不再堅信,任何行為都能通過對預期行為的積極強化以及對非預期行為的消極強化而得到修正?在將近20 年的時間裏,我都把這個理論當成我的基本研究宗旨。我在這一方麵進行瞭很大強化:贊美(積極強化),懲罰(消極強化)。同時,我利用星狀圖將這一理論應用到對人的研究中,我也鼓勵傢長和老師修正孩子的行為。說到我對科學的興趣、好奇以及從中獲得的快樂,不得不提到上帝,很大程度上這跟小時候每個周六聽拉比誦讀《十誡》有很大的關係。誦讀《十誡》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用英語主持的安息日儀式,也是我能聽懂的幾個。“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嚮他們發慈愛,直到韆代。(譯者注:《聖經·舊約·齣埃及記》20 章4-6 節)”你看,就連上帝也是賞罰分明的。我為人父母過,為人師長過,為人妻子過,當過委員,當過主席,也當過谘詢師,而現在我是一名傢庭心理治療師。這個理論大的問題就是它確實有它的作用,所以常常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真的找到瞭答案。當效果不好時,我們總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多、不夠誠懇或者——這種“不夠”對於任何一個父母來說都是一種摺磨——不夠堅持。這樣一來,的辦法就是更努力地去做。為什麼過瞭整整30 年,我纔再想到那隻老鼠?我自己也不明白。那隻老鼠花瞭那麼長的時間、付齣那麼多努力纔學會分辨垂直綫和水平綫,可它同時也無師自通地學會瞭正確選擇和儲存適量食物,學會避開懸崖、貓、火、人類等危險,學會認路迴到離開的地方,學會瞭自己搭窩,尋找伴侶,繁殖並養育後代。這一切都沒有經過我的幫助,也沒有經過那麼精心策劃的奬罰,但是這隻老鼠卻做到瞭。與此同時,我開始反省自己那個狂妄的理論——通過奬罰機製控製每個人的行為。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並發現奬懲理論並不適用於復雜的動物或者說人類的行為模式。撇開其他的不談,為什麼好人也會碰到壞事?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按照我們的文化傳統,往往把金錢奬勵作為激勵手段或者證明一個人價值的手段。可是,為什麼那些大喊大叫以至於對我們的聽力造成傷害的人收獲頗豐,那些能治愈我們受損聽力的人所獲甚少,而那些曾經幫助我們正視聽,並教導我們不要盲從自己的耳朵以至於被那些言過其實的聲音欺騙的人卻得不到任何東西呢?我麵對的一個難題是:如果我拋棄瞭奬懲這一多年來的育兒基本手段,那我還有什麼武器呢?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三個巨大的突破。個突破是對如何傾聽孩子的內心、如何在不代為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給到孩子支持的思考。這也是受到珍·萊德羅夫關於原始部落耶全納印第安人的研究的啓發,我在耶全納部落育兒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使之適閤21 世紀的新西蘭。第二個更大的突破是,我明白瞭為什麼“麵壁思過”(Time-out)在有些傢庭中管用,在另一些傢庭中又收效甚微。這是因為有些父母把“麵壁思過”當成一種懲罰(取代棍棒),而一旦孩子樂得一個人待著並且拒絕走齣房間,父母就無計可施瞭。在另一些傢庭中,父母隻是想通過“麵壁思過”的辦法給孩子所需的空間,然後讓他們改變心意並終糾正錯誤的行為,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更能自製,而且也會過得更快樂。這個想法在我帶著新眼光去閱讀哈爾·厄本的《我想讓孩子知道的20件事》時更加得到瞭佐證和強化。哈爾這本書的一章是圍繞“聽話是心理健康重要的元素”這一論題展開。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當我建議父母試著更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更順從聽話,得到的反饋會是“他們好似更開心瞭”——以前我總是對此感到睏惑。第三個突破是在我參加丹(Dan)和琳達·波波夫(Linda Popov)舉行的“優點項目”研討會時取得的,我明白瞭怎樣說話能更巧妙地認可孩子的價值,而這一點比直接誇贊孩子的行為重要也有力得多。這三個突破讓我確信,育兒目標是建立在兩個關鍵任務的基礎上:● 當孩子經曆不同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暴躁、高興)以閤適的方式給予他支持。●約束孩子的不當行為,讓他們學會遵守社會規則並提高自製力。
隻要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們的孩子就能掌握健康、獨立的生活所需的能力和品質。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並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這對於已被孩子摺騰得筋疲力盡的父母也是一種解放。用這種方式教育齣來的孩子性格會更開朗,相處起來也讓人更加愉快。備注:英語中並沒有一個能代錶“他或她”的單數代詞,而我又覺得總是寫“他或她”太麻煩也太無趣。一開始,我打算用“他們”統一替代。但又擔心不閤適,所以我索性單數篇章用“他”,雙數篇章用“她”。愛的讀者,如果你的兒子被冠上瞭女性稱呼或者女兒冠上瞭男性稱呼,那也隻能請你自己去理清這些糾結啦。育兒本身就是一件特彆糾結特彆難的事情,相對而言,弄清楚“他或她”反倒要容易得多!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10.多關心,少乾涉
         讀完珍·奈德諾夫的《連續性概念》,我意猶未盡,呆呆地坐在扶手椅上迴味書中的內容,任由孩子在隔壁快樂地玩耍。突然,黛博拉哭著跑進來,“媽媽,傑瑪(Gemma)欺負我!”兩個可愛的孩子5歲瞭,平時總愛在一起玩兒,看上去相當般配。我對自己說,“你要做個耶全納媽媽”,於是我把女兒抱進懷裏。我知道耶全納部落裏的媽媽在這個時候不會說話,可這對我而言有點太難瞭,於是我囁嚅著說,“哦,愛的,這真是太糟糕瞭……”然後,就靜靜地等女兒的反應。平時碰到這種事,我的反應一般是絮絮叨叨說很多話,然後插手乾涉。所以見我這樣,黛博拉抬起頭不解地望著我,好像在思考什麼。可是,裝得瞭錶麵,裝不瞭內心。盡管我錶麵效仿耶全納母的方式,但心裏卻在打鼓,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這種方式在委內瑞拉的原始部落裏或許可行,可在新西蘭這個現代國傢真的可以嗎?擁抱的姿勢至少保持瞭15秒,而感覺卻像過瞭15分鍾。然後黛博拉說,“我走瞭,媽媽。”接著她便蹬蹬蹬地跑到隔壁,沒事人兒一樣地又跟傑瑪玩瞭起來,留我一個人驚詫地坐在原地。沒想到,這種方式竟然奏效瞭。黛博拉得到瞭安慰,心中有瞭打算,自然也不需要再纏著我,所以就又迴到瞭5歲小孩的快樂世界。我坐在那兒迴想這一切,知道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盡管我暫時還說不清究竟是什麼東西,但我知道它非常重要。反應的方式變瞭,我的育兒觀也變瞭。我學會更多地關愛,更少地乾涉。這也讓我幫助成百上韆的父母從“是誇奬還是懲罰”的痛苦抉擇中解放瞭齣來。也正是因為此,我纔萌生瞭寫這樣一本書的念頭,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不要”清單與黛博拉之間的小插麯結束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想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會有的反應。我還想象瞭黛博拉的迴應。她可能會衝到隔壁,打傑瑪一拳;也有可能坐到籬笆上,用自虐的方式來錶達憤怒;還有可能氣衝衝地跑迴房間,黯然神傷。令人驚詫的是,我隻是給瞭她一個擁抱,她竟然會有這麼不一樣的反應。與此同時,我也在心裏列齣瞭一張“不要”清單。
不要責備新西蘭人的特點就是凡事都追求公平——我們總願意相信,每個故事都有另一麵。基於此,我的自然反應可能就是,“你對傑瑪做什麼瞭?”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我們的反應就是責怪,這自然就把孩子推到瞭一個對抗性的位置,讓他們覺得我們更關心的是另一個孩子的遭遇。孩子為瞭讓我們相信他是無辜的,就會不自覺地替自己的行為辯解。
不要批評當聽到孩子哭著說“傑瑪欺負我”的時候,我腦海裏就會很自然地浮現齣一個念頭,“為什麼你們不能相安無事地在一塊好好玩兒呢?”但任何以“為什麼你們就不能……”開頭的語氣誇張的問題都難免讓人覺得,孩子的感覺不重要——他們隻要忘瞭這件事就好瞭。我們相當於是在說,孩子有這種情緒本身就是錯的。這種批評性言論會傷害敏感的孩子,至於大大咧咧的孩子,也會因為這種言論而跟我們疏遠。我們可能是覺得自己是在給齣誠懇的建議——“彆想那麼多,你彆這麼敏感”,可實際上,我們是在批判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我覺得,任何情緒都是能夠接受的,隻是如何處理情緒就是另一個問題瞭。
不要轉移注意力不轉移注意力,意思是說不要試圖用其他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心情糟糕的孩子來找我們,我們總是會想盡辦法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們甚至會堅持讓孩子不去想或者不去說睏擾他們的事情。就黛博拉和傑瑪的這件小事而言,所謂的避重就輕就是說:“哎,彆擔心,寶貝,我相信傑瑪不是故意的。我們彆想這些瞭,要不看看書如何?”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開始這麼做瞭。一旦小寶貝哭鬧瞭,我們就趕緊找個有趣的或者新奇的玩意兒來分散他的注意力,好讓他們好過一些。如果樣東西不奏效,我們就換另一個物件。再不行就再換,直到孩子安靜下來為止。不過,請你們大傢不要麯解我的意思。我並非全盤否定分散注意力這種方式,孩子不高興的時候適當地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還是有點效果的。不過,建議大傢不要用力過猛,稍微花點兒心思分散注意力即可。如果說分散注意力是你喜歡的管教孩子的方法,那你可就得花大力氣來訓練他的“聽話”瞭,怕就怕在事情會適得其反。
不要解釋我的份工作是老師。所以如果責怪、批評和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都不奏效,接下來我再堅持解釋的辦法,你們應該也能想得到。“彆不高興瞭,愛的。也許是因為你碰到瞭傑瑪的布娃娃呢,恰好那個娃娃又對傑瑪特彆重要。”或者說,“也許傑瑪隻是心情不好呢。”或者,犯一個更加緻命的錯誤——這種方式一定會激起有自尊心的年輕人的反叛心理,“也許你隻是纍瞭。昨晚該睡覺的時候你就在那說話,還記得吧?”孩子生氣的時候,還站在“敵人”的立場幫他們說話,或者把錯誤歸咎在孩子這一方,這很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惱火,氣呼呼地大喊,“你根本就不聽我說話”,或者“你總是站在她那邊”,又或者反駁說,“我不是纍瞭”。
不要說教我次聽到“說教”這個詞是在芭芭拉·剋拉羅薩(Barbara Colarosa,《孩子值得用心對待》的作者)的一次演講中。所謂說教,就是總是重復說一些陳詞濫調,自以為十分有理,實際上缺乏內在的邏輯性。我們剛開瞭個頭,孩子就知道接下來我們要說什麼。就拿我傢來說,當碰到黛博拉的這種情況時,可能就會說,“你知道有個鄰居小姑娘陪你一塊兒玩是件多麼幸運的事嗎?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我都是……”然後拿自己的經曆跟孩子現實的感受來比較。我們很容易按照自己的人生經驗得齣某種結論或觀點,並試圖用這種觀點來指導孩子的人生。毫不意外的是,孩子不僅不能從中受益,而且從中也得不到任何撫慰。他們很可能會打斷說:“行瞭,行瞭,我知道瞭。你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
不要代為解決問題我們可能一開始就這麼做,或者做齣這樣的選擇。無論哪種情況,這麼做都不會有好結果。媽媽:“你去騎一下單車怎麼樣?”孩子:“不要。”媽媽(依然熱情高漲):“那要不數一下你一共有多少顆糖果怎麼樣?”孩子:“不要。”媽媽(還是激情澎湃):“我知道瞭!要不你給傑瑪打個電話,把她叫到傢裏來玩。還記得傑瑪上星期給你的那個拼圖玩具嗎?多好玩呀!你把傑瑪叫過來跟你一塊兒玩吧。”孩子:“不要啦!”媽媽(已經泄氣瞭):“唉!那你還是自己迴房間黯然神傷去吧。”問題齣在哪裏?這本來隻是兩個5歲孩子之間的小摩擦,結果我卻跟瘋子一樣提齣這麼多解決辦法。女兒隻是站在一邊,並未參與到這個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是我在挖空心思地想辦法,而她隻是輕鬆地站在一邊,隔一會兒就說個“不要”好讓我繼續說下去!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10分鍾過去瞭。我心情沮喪,疲憊不已;女兒大發脾氣,哭個不停。這件事要從前麵說起,我的女兒遇到瞭一個典型的“5歲小朋友”的問題,而她把這個問題拋給瞭我——事實上我也接過瞭她的問題,還挖空心思地想要去解決,現在整個氣氛都凝固瞭。所以,要是我不能責備、批評、轉移話題,也不能解釋、說教、解決問題,那麼,我該怎麼辦?
做一個耶全納媽媽當我想到耶全納媽媽的方式,我試著抱住黛博拉,輕聲說一些撫慰她的話。這樣持續幾分鍾,直到她的心情平復,然後離開。這是巧閤,還是真的良策?我試著用這個方式來處理很多問題,結果屢試不爽。不管生氣或傷心的是大人還是小孩,每次隻要我用這種方式,他們就能迅速平靜下來。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感同身受和擁抱。
感同身受錶示感同身受的一種方式,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說齣她當下的感受,可以用下麵這些句子:真是太難為你瞭;哦,可憐的人兒;天哪,我想那肯定很痛;你肯定很生氣吧;這件事讓你很生氣,對吧?所謂感同身受,就是讓難過的人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如果你不擅言辭,那真誠地應和幾聲也是好的。可能很多人都曾因為嗓子痛去看醫生。當醫生看著你的喉嚨說“有點紅”,然後坐下開藥時。他真的明白你有多痛嗎?他是不是覺得你小題大做?他真的關心你的疾苦嗎?我過世的錶哥戈登生前就是一個醫生,他一般都會照著你的喉嚨說,“啊,我想你肯定很痛吧!”然後,再坐下來寫藥方。僅僅是這麼簡單的迴應,卻會讓你覺得他真的明白你的痛,關心你所受的苦。我們的孩子也一樣,他們的情緒有多激烈,我們就得說多深刻、多密的話。其實我們不僅可以用語言來錶達我們的理解,語氣本身就是的手段。身為一個新西蘭人,我覺得我們有時候對孩子太過嚴苛瞭。孩子為一道小抓痕哭著找父母時,新西蘭人通常的反應都是,“彆哭,愛的。不過是抓瞭一下而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不明白他的痛苦,他的心裏因此更加難受,以至於大喊大叫起來,“痛,很痛!就是痛!”結果耳朵受摺磨的又是我們自己。換一種更有效率、更好的辦法就是說,“哦,天哪,這肯定痛得不得瞭吧。來,到我懷裏來,我抱著你看會不會好一點兒?”要是再加上濃烈的情緒,一般孩子很快就會平復下來,由大哭變成小聲的嗚咽。(當然,要是我們錶現得太誇張瞭,他們也很可能說:“其實沒那麼痛,媽媽。”)有瞭我們在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孩子就能自己處理那些挫摺。更重要的是,他會因此學會自己去承受一些小的挫摺和悲傷。
無聊的擁抱如果是還在牙牙學語的嬰兒,用你的雙手溫柔地環抱他,或者讓他坐在你的膝頭;如果孩子年齡大瞭,這麼抱已經不閤適瞭的話,那就隻要耐心等待,並錶現齣你對他的愛意。等什麼呢?等你的孩子感受到他所需要的支持,等到他找到獨立解決問題或忘記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可能是10秒鍾,也有可能是10分鍾。不管怎樣,都比簡單粗暴的責備、批評、解釋、說教或直接替孩子解決問題強多瞭。我之所以會用“無聊”這個詞來修飾,是因為你無須逗樂孩子,也不需要用你的辦法或解釋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你隻需要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讓她有足夠的力量來麵對這個世界,能以跟年齡相稱的方式來獨立解決麵對的問題。用奈德羅夫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我們要用自己強大的身體接收孩子小小的負能量。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苦口婆心地去勸說或者安慰那些承受巨大痛苦的人時——無論是身體上的痛苦,還是心靈上的摺磨,很多時候都會有一種被抽乾的感覺。我喜歡“一杯水”的比喻。滴幾滴滾燙的熱水在一杯冷水中,溫度的變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同樣的道理,我們安慰一個受傷的小孩,其實無須把自己捲進問題,隻需要放鬆地給他們以支持,這樣就不會有那種被吸乾的感覺。
難道我們不是在教他們要有同理心嗎次讀到印第安耶全納部落的故事時,我確實擔心他們的方法會讓我的孩子變得軟弱無能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蹲下來,用愛和孩子說規矩 一位新西蘭媽媽20年的育兒經 幼兒早教育兒書籍3-6-9歲書青春期教育圖書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